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向标怎样写观察日记呢?先看看下面的指点:确定好观察对象,对其连续观察,以便能写出事物的变化。确定文章重点及详写内容。一般就是将自己发现的最感人、最有趣的事情写具体。注意日记的书写格式。一般在正文之前,要居中写上X年X月X日,星期几,天气情况,然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显身手指指点点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发现?在观察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X则》也可以自己定。前几天,爸爸给我买了三条金鱼。一条是黑的,我叫它黑将军;另一…  相似文献   

2.
病中的幸福     
谢虞 《老友》2010,(7):18-18
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可以因所见所闻所思而产生;可以因得到什么而产生;也可以因没有失去什么而产生。人患病哪来的幸福?然而,我亲身的经历确是事实。去年,我上医院看皮肤病,检查结果是癌症,几经周折,癌症又变成炎症。这得简单介绍一下原委。  相似文献   

3.
提到文科生,你会想到什么?侃侃而谈的辩手、博古通今的演讲者、一笔千钧的写作者……这些都是社会对文科生的传统印象一善于表达,但囿于文字和言语的圈子里难以突围。我曾经也是这样一名文科生,以为自己的实践技能永远处于技能树上最暗淡的一部分。但2019年来,经过三次实习,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原来,我也可以是一个多面手。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散文是最有群众基础的文学形式,读者多,作者多,似乎任何人都可以来谈谈自己的感想。世上的事往往是看似简单的却是最复杂的,一个人的能力如何,就是看是否能将最复杂的事处理成了简单的事。越是难以治愈的病,越是在这号域里产生名医。所以,大家不要指望我能谈出些什么可以让你们记录的东西,我只以一个普通写作者的身份,说说我的一些体会来浪费你们的时间。关于"有意思的散文" "大散文"讲究的是散文的境界和题材的拓宽,它并不是提倡散文要写大题材,要大篇幅。我们强调题材的拓宽,就是什么都可以进入散文写作,当然少了那些闲适的小品。闲适性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来  相似文献   

5.
斯塔弗伦是一个大港口城市,住着许多富有而傲慢的商人。其中最富有的是一位女士,人们称她为“斯塔弗伦夫人”,她最富有也最傲慢。这天,斯塔弗伦夫人找来最有名的老船长,要雇他去找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老船长对这个任务很迷惑:“什么才能算是最珍贵的东西呢?我上哪儿去找  相似文献   

6.
林夕 《可乐》2011,(3):10-10
四年前,我结束婚姻,成为单身女人,在离市中心不远的地方租了套公寓,搬进去,又买了些日常用品,以为万事大吉,可以开始新生活了。后来才知道,我想得太简单。选择单身,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你的生活中心就是自己,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饭,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只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最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6岁的时候,教书的母亲独自一人带着我守在一个山村小学里。说起来或许不相信,幼年的我最想吃的就是鸡蛋。生活艰苦的年代,我脑子里根本没有鸡啦、鱼啦、肉啦什么的概念。即使是过年,也不过是在爷爷那里吃上一顿一勺子猪油拌一盆萝卜馅的水饺。年后,爷爷过年留下的猪油给我装在一个小瓶里,我随母亲带到了山村小学,想解馋了,就用筷子挑出一点放在碗里,捏上一点盐,再掐上一点葱叶,开水一冲泡上碎煎饼吃。盯着碗面上仅有的几朵油花朝我笑,真舍不得把那油花喝到嘴里。让我最解馋的一次,是我浑身出满了水痘子那次。还没领到工资的母亲没钱买狗肉…  相似文献   

8.
《北方人》2006,(5)
小时候的我,是世界上最馋最馋的人。小时候的我,对吃极富创意,凡能进嘴的东西,都敢于含到嘴中盘桓一番。据我父母说我在三、四岁的时候,曾一口气把人家拍死在公共食堂饭桌上十几只苍蝇统统吞食下去,居然没有发生腹泻肚痛之类的事。对那句馋死鬼“除了大到死人小到苍蝇,其余什么都能吃进”的民谚,而我比馋死鬼还要馋吃,这不是创纪录又是什么?1960年,我那馋吃的表现更是发挥淋漓尽致。有一次,父亲费尽心机弄回一张票,凭此票可以去渡桥镇上一家饭店买一份熟肉食。在那个饥荒的年代里,这可是何等幸福何等奢侈的美食呀!六岁的我幸运地被母亲带去那个饭店排队购买。  相似文献   

9.
何尚廉 《北京纪事》2010,(6):110-112
老舍先生在1936年写的一篇《想北平》的散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触颇深。文章写道:"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得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与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相似文献   

10.
从戊戌到“五四”,是我国文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中,我国诗坛上发生的“诗界革命”和“五四”白话诗两次诗歌改革运动,使中国诗歌逐步地完成了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化。这两次诗歌改革运动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差别,这一转化过程有什么轨迹可寻,这些是本文所试图解决的问题。观念:从“大我”到“小我”的转变陈子展评价黄遵宪的诗歌说:“可以说人境庐诗是那个惨痛时代政治社会的反映,也就可以说它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诗人最丰富最伟大的收获。人境庐诗的真价在此。何必他求。”陈子展不仅评述了黄遵宪人境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研究“是”本身,其来源乃是“是什么”这种自然的提问和回答的方式;神学家所谈的上帝之“是”源自上帝的话“我是我之所是”。这两个不同来源及其相关探讨,形成了哲学和神学的具体内容,也构成了哲学与神学的相互影响。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一条理解西方哲学最核心的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果叶 《社区》2014,(14):5-5
要说每天晚上我最担心的是什么?恐怕谁也猜不到,我最担心的是听到儿子说“妈妈,我睡不着。”因为他睡不着我也不能睡,他总有办法吵着让你想办法,让他先进人梦乡。最难受的是想睡了或已迷迷糊糊地要睡着了,一声“妈妈”把我生生地从梦中拉回。  相似文献   

13.
谜语篇     
陶陶 《山西老年》2014,(3):42-42,66
1.放大镜不能放大的东西是什么?2.人身上的什么东西不怕冷?3.一个人想在一夜里变成百万富翁,他该怎么办?4.什么样的东西是假的,也有人愿意买?5.为什么小王写了一个字,人人都说他写了错字?6.一只蜜蜂停在日历上,用哪个成语可以概括?7.如果你有一双翅膀你会做什么?8.两个人分五个苹果,怎样分最公平?  相似文献   

14.
热爱生命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随着我一天天长大,我渐渐懂得了,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因此我们要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15.
爱心世界     
比尔·盖茨答记者问2001年7月《,机会》杂志在意大利的米兰创刊。为了能一炮打响,董事长亨利·肯德里提议,请比尔·盖茨来写发刊词。最后,比尔·盖茨终于答应了在纽约开往内罗比的飞机上,可以接受一刻钟的采访。记者为采访草拟了三个问题:第一,您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什么?第二,您认为谁不会第二次前来敲门?第三,您认为现在最需要抓住的是什么?只要比尔·盖茨回答了这些问题《,机会》杂志就有了世界上最绝妙的发刊词了。比尔·盖茨说,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对第二个问题,假若你问的是一位不可一世的年轻人,他也许会…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井盖是圆的?这个最酷的问题,已经变成了最土的问题。没错,在互联网上,最强悍的面试问题广为流传,许多问题的幕后机理也被梳理出来。例如,人们已经熟知”面试官最爱问的10个问题”。当面试官问,你还有别的问题吗?你别犯傻,这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你应该回答“公司对新入公司的员工有没有什么培训项目,我可以参加吗?”并且再来一句,”贵公司的晋升机制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反应能打满分,可以”显示出你学习的热情和对公司的忠诚度以及你的上进心”。  相似文献   

17.
"我想去大海游泳,因为没有垃圾污染了""我想晚上就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了""环保以后,恐龙就可以复活了""世界变干净以后,月亮是不是离我们更近,我想上月球""我想看到海的最下面有什么,是不是有美人鱼"这些留言是住在中国的六岁儿童对"如果地球变得干净了,你想做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听到这些可爱而又充满想象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顾雪窈 《社区》2014,(25):41-41
什么是社工?社工不是香港电视剧中的角色,而是真实存在于你我身边的一个职业,也是目前社区工作最热门的关键词。社工似乎就是为社区而生的,在大学里我度过了在社会工作系的学习时光,毕业后虽没有刻意往学科专业发展,却也机缘巧合地回到了土生土长的水秀新村,并在社区扎下了根。在社区的600多个日夜,让我与社区大家庭渐渐密不可分。我从“我是社区工作人员,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开场白做起,逐渐让老年居民的生活中多了一个“社工小顾”。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就像一架巨大的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小部件,只有当每个小部件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坚守,才能保证这架机器的正常运转。我最想讴歌的是那些把最平凡、琐碎的工作做得最"出彩"的劳动者——他们多数从外省市农村来到上海打工,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大都市里,他们没学历、没技术,也没有什么资金,大多也无亲戚熟人可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非同小可,宛若一场及时雨,洒在人们的心田上,心花怒放,意气风发,孕育着一股强大的能动力,化为历史主动性在振兴中华,建设祖国,发展历史。连日来,人们都在谈论着学习小平同志的文选心得。我也在反问我自己,我学到了什么?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开航有灯塔,初旱遇甘露,我找到了开发智能的一把金钥匙。屈指算来,我在学报工作已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之中,我的精神生活是愉快的,我的思维历程是艰苦的。这个矛盾就表现在学报的需要和我主体修养的不相适应上。春华秋实的心愿仿佛是心头上淡淡的云朵,我的精力可以说是在一个“苦”字中熬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