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我国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的观点及企业进行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2.
●当前浙江投资总体运行趋向基本正常,下阶段投资调控重点应继续控制总量和调整结构。今年以来,浙江投资运行起伏较大,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出现了回升,进入二季度却又大幅度回落。从总体上判断,浙江投资已从过快增长状态转向基本正常,正在朝着宏观调控预定目标方向发展。一、当前投资运行的基本态势据上半年统计,全省国有等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8%,同比,增速回落24.8个百分点。投资态势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投资增长速度先升后降。今年一季度全省投资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0.7个百…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与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八八战略",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充分反映出浙江经济的超强活力和独特模式,对适应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急切呼唤,使高职院校自下而上发展有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我省从1998年至今,共建立44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占我省普通高校总数的59.5%.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浙江省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高技能人才与产业升级耦合关系的经验验证,实证研究了浙江省高技能人才与浙江省产业升级的耦合关系,指出高技能人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通过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比较优势的变化等方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健因素,天津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要达到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需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即会动脑、又会动手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以满足自主创新和实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客观要求。培养大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满足天津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上海市非公有制领域人才发展状况,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2013年上海市非公有制领域人才状况联合开展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非公经济发展带动人才总量不断增长,人才结构逐步完善,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行业分布转型升级。非公人才在不断增长的同时有效支持非公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然而,非公企业人才管理理念落后、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员工流失率高、薪酬增长幅度低、缺乏完善激励机制等问题制约了非公企业人才培养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急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才能满足进行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
赵晔 《浙江统计》2011,(7):47-48
近年来,浙江云和县的工业经济发展势态良好,作为“第一经济”的地位趋向巩固,但还存在总量小、增幅慢、附加值低、能耗高、行业单一、投资不足等问题。面临“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和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机遇,建议科学定位,发挥云和县经济发展后发优势,发展生态工业,完善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金融服务和科技人才支撑,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全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盟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企业生产快速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据调查,企业普遍反映在寻求人才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技能人才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稀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后续发展的"瓶颈"。尽快解决企业技能人才短缺的难题,为企业的后续发展乃至实现  相似文献   

10.
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在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应包括三层含义:在本领域或本行业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具有今后发展所必须的相应的文化素质;能够成为本行业的技术指导者、传授者和工作带头人。  相似文献   

11.
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地方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高地,它的发展必须与地方经济发  相似文献   

12.
山西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有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这就决定了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多的经济外语人才沿海地区电子开放早于我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外资企业发展迅速,为经济外语人才的成长创造了需求环境,加之政府教育部门比较重视经济外语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党政干部以及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外语的要求,促进了经济外语人才的成长,再加之,经济利益的趋向,一批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991-2004浙江、上海和中国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制造业占全国份额、产业部门增长率等方法分析了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在全国的基本情况,提出并验证了反映区域主导产业演进特征和过程的主导产业倒U型演进假说。结合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实际,确定了作为浙江当前产业发展重点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提出了浙江省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规划发展。浙江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具体战略是“外引内孵”、“东扩西进”,注重择商引资,加强自主创新,实现区域产业的合理升级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浙江是人口流动大省,当前,浙江人口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省外流入人口从大量流入逐步转向回流趋势、迁移模式从单人流动逐步转向举家迁移等特征,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普通劳动力的总量矛盾持续显现、技能人才的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和高校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存在结构性偏差,提出坚持普惠教育,以教育优势来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整合部门资源,提升农民工技能培训绩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黎 《浙江统计》2011,(8):44-45
近年来,浙江余姚市生产性服务业有一定发展,但仍滞后于工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目前,其仍存在观念落后、人才缺乏、信息化、现代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提高其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定专项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改造,积极做好其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女性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研究女性就业问题、反映女性就业现状、提出女性就业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浙江女性就业状况“五普”资料显示,浙江女性劳动适龄人口为1632.26万人(本文以国际通用标准15-64岁为劳动适龄人口),占女性总人口的73.03%,比“四普”时增加了234.70万人,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年龄结构趋向老化。女性就业呈如下态势:1.女性从业人员不断增长,但速度有所减缓。浙江从业人员总数为2665.21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总数为1128.55万人,比“四普”增加107.08万人;…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这对我省建筑业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利好消息。因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基础建设,建筑市场需求将会急剧增加。因此,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实施“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整个浙江经济发展的又一客观需要。一、浙江建筑业优势明显对浙江省建筑业来说,参与西部大开发,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优势,主要表现为:1人才与装备力量比较雄厚。浙江省建筑历史悠久,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浙江建筑业发…  相似文献   

18.
蒋晓雁 《浙江统计》2014,(12):12-13
浙江高新园区的快速发展对工业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013年,浙江高新园区快速壮大,呈现出创造价值能力进一步凸现、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和集约发展有新突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浙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如何使经济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并使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将是浙江今后面临的课题。本文利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从GDP的生产、使用、分配等角度对浙江与各省市的GDP发展情况做一比较,试图找出浙江经济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寻找更加适合浙江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梳理了人口集聚、异质性劳动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与数理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04—2020年的数据样本,先利用豪斯曼检验确定以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为基础,再通过门限回归模型和“倒U”检验,验证了异质性劳动力视角下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显示:高技能人才集聚对各个程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均具有积极作用,但其过度集聚会影响劳动生产率;人口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提升作用,且这种提升作用随高技能人才集聚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