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信息时代 ,如果把舆论按传播形式进行分类的话 ,理应而且确实存在一种新型舆论类型———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网络舆论的共性有 :意识性、历史性、评价性、自发性、公开性和传播性。网络舆论的个性有 :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冲突性和难控性。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愿的平台,公众对特定话题的关注会迅速聚集产生舆论,影响事态的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舆论呈现出舆论引发网外线下行动增多、参与主体多元化、网络公关操纵舆论、利益诉求种类增多等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新趋势对政府网络管理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要转变网络管理理念,建立多元化网络平台,平衡网络舆论生态和加快立法步伐,引导网络舆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顾宁 《理论界》2006,(3):123-123,189
“网络愤青”作为民间舆论的代表,正在成为网上不可忽视的政治现象。“网络愤青”主要由有正义感、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的青年组成。“网络愤青”的话语模式开始趋于理性和成熟。网络舆论对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网络舆论强化了网络对政治的监督作用;2.网络舆论逐步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3.网络资源正在成为政治家的政治资产。  相似文献   

4.
网络政治舆论与网络政治文化作为新生的政治学概念,两者之间不仅存在诸多的相似与差异,而且还表现出内在的统一性联系。网络政治舆论与政治文化在主体、客体、介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但在形成向度、目标指向、直观把握、形成时间等方面又存在明显差异。就其关系而言,网络政治舆论既是网络政治文化的外化,又是塑造后者的因素之一,而网络政治文化既是网络政治舆论产生的内在价值支撑,又是后者积淀的固化,二者互为表里、相互影响,表现出内在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舆论环境的冲击、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未成体系等内外因素,导致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存在话题议程失控、过程把关不严、引导方法不当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优化高校网络舆论外部环境、健全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体系和提高大学生网络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对策,力求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社会正面临着现实与虚拟叠加的恐怖威胁,网络不仅成为恐怖分子传播思想、传授方法、煽动恐怖袭击的工具,也逐渐演变为恐怖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和网络舆论话语争夺的战场。网络涉恐舆论及恐怖组织的舆论造势手段有着不同于一般网络舆论的特征,因当前猖獗的网络恐怖主义挑战,亟待增强网络反恐"第二战场"较量中的舆论引导力,进一步创新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反恐策略。  相似文献   

7.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产生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起因于政府部门对某一事件回应不及时或回应不当。应对网络舆论危机,要慎用封堵删禁手段。可设置官方“网络发言人”,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测,解答网民疑惑,做好沟通化解工作,实现未雨绸缪。网络舆论危机一旦发生,政府机关一方面要放下姿态、放平心态,坦诚面对,真诚道歉;另一方面,客观公正处理事情,并及时在网络上公布事情真相,争取网民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舆论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传播手段的不同、传播主体心理动因的变化,使网络舆论表现出与传统大众传播环境中舆论不同的特质。网络舆论对社会、群体、个人的影响力在日益增长。对网络环境下舆论的形成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对其加以引导和控制,使网络舆论成为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庄金玉 《兰州学刊》2011,(9):134-136
2010年网络舆论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舆论特征研究;网络舆论正向功能研究;网络舆论存在问题研究;网络舆论的管理与监控研究。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梳理发现:一方面学者能捕捉到网络舆论研究最前沿的话题,研究方法视野开阔。另一方面该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诸如基础概念缺乏共识,研究方法未成体系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网络舆论规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艳  邱玲 《江西社会科学》2006,(12):197-200
网络舆论作为舆论的一种新兴方式,有着自身的特征及发布形式。本文认为,网络舆论的双重性使得对网络舆论进行规制成为必要,具体可通过道德重塑、技术保障、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以及法律规范等方式来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1.
把场理论引入网络舆论的研究范畴,不仅是对"场"的本质属性认识的更加深化和扩展,也是对目前网络舆论研究单面化和集中化的一种反思和提升,目的在于扩展思路、扩充视野,运用新视角来深化对网络舆论问题的研究。场理论与网络舆论研究两者之间的结合,带来了"网络舆论场"的研究转向,研究内容包括:网络舆论实体因素研究,网络舆论场因素研究,网络舆论总场及子场的研究。网络舆论场的研究,为权威机构的网络舆论控制方式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薄明华  曾长秋 《学术论坛》2012,35(8):194-198,204
近十年来,我国网络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舆论的内涵和特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等。目前,网络舆论研究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着基础理论薄弱、研究视角较窄、研究方法滞后等不足,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鼓励多学科联合攻关,推动研究方法创新,重视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以推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善治逻辑与善治生态是网络舆论治理的两种选择方式。善治逻辑体现网络舆论治理的现实回应,面临同构性问题、对象性问题、关联性问题和转换性问题的思维局限,容易在实践层面陷入"为我型"网络舆论治理框架的束缚。善治生态彰显网络舆论治理的要素关联,克服并超越了善治逻辑的思维局限与实践难题,"伦理—国家"生态、"法律—社会"生态、"道德—公众"生态是其结构形式。由舆论平权向网络赋权转换、由技术统治向资本批判转换、由网络围观向网络公民转换,是基于善治生态的网络舆论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代网络媒介的迅猛发展引领了网络舆论的崛起,并使公众意见的传播速度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本文阐述了网络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娱乐性、互动性、匿名性、快捷性的特点.当前网络环境中存在一些偏激或虚假的言论,但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的道德作用与影响也十分显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网络舆论的道德作用及其现实影响,合理地引导舆论使其发挥正面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网络.  相似文献   

15.
刘波  伍志华  袁志刚 《理论界》2008,(11):152-153
网络舆论是一种新型的舆论,网络媒体在自今年年初以来的雪灾、西藏政治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特别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更是作用重大。网络媒体的舆论动员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网络舆论动员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刘吉冬 《东南学术》2012,(5):258-264
舆论是一种公众意见,它不仅表现为舆论主体对舆论客体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综合,还表现为它需要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化的方式将这种情感公开表达出来,以实现媒介对公众意见的意义建构。网络舆论即为指网民利用网络传播媒介,对某些公共事务或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依据功能分析范式,网络舆论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网络舆论风险就是网络舆论负功能的社会学体现。网络舆论由网络舆论主体、网络舆论客体和网络媒介三方面构成,本文试图从网络媒体的场域破溃、舆论主体的主观诉求和舆论客体与社会转型的关系等层面研究网络舆论风险的的生成机制。网络时代一旦网络舆论陷入无序,就会失去方向,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所以加强网络舆论风险防范已成为当下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02年,网络舆论作为一个词组搭配开始出现;2003年是学界公认的"网络舆论"研究起始年,网络舆论作为一个概念被正式提出;2004年至2007年网络舆论研究成果稳步增长;2008至2010年,网络舆论研究成果迅猛增长。本研究对维普搜索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将近10年来的网络舆论研究议题大体划分为9个类别,通过对这些类别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反映出网络舆论研究的整体格局及其将来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引导对于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言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论引导的主体不明、职能交错、方式简单;校园官方网站效用不强,能力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舆论中从众和跟风行为,加强引导不容忽视。为此,必须在坚守以生为本和培育浩然正气的理念之下,建立技术支持屏障,做好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防护伞以及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督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败模式,具有结构扁平化、主体多元化、过程互动化、监督主动化的优势,是对传统反腐模式的有益补充。我国网络反腐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对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当前网络反腐中存在的网络信息真伪难辨、网民素质良莠不齐和网络法规体系滞后等问题,着重探讨了完善网络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路,从制度、技术、互动等维度去规范与引导网络舆论与民间舆论,以期对实现网络反腐规范化、理性化、科学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论坛、博客、微博客等迅猛发展,我国网络社会状态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网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提高,网络正逐步成为我国公众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成为反腐败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认为,认真研究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建立官民互动的监督新模式等,探索网络反腐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廉政建设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期我们特别选择了三篇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通过对近7年我国网络反腐时间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了我国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公共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兼论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一文指出,与网络举报相比,政府在网络曝光以及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发挥政府在网络公共舆论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应对网络公共舆论的制度化举措,具有重要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一文提出一种基于官方网站举报监督与民间网络曝光监督两者融合的网络监督新模式,并详细阐述了其主要组成模块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并给出了具体实现建议。我们认为,以上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可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