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姆老爷》是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在英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人公吉姆因一时胆怯,铸成大错,一直背负沉重的道德枷锁,几番退避却无法走出阴影,最终以慷慨赴死实现对道义的担当。吉姆可望而不可及的英雄梦想,吉姆性格中的悲剧因素和社会带给他的重重压力等三个方面造成了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英国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吉姆爷》继承了英国小说探索道德问题的传统并把道德探索的创作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吉姆道德探索从社会的影响、他人的影响以及主人公自身的弱点阐述了道德堕落的根源,探讨主人公重建道德完美的赎罪过程,并从主人公经历中的三次跳跃,探讨“忠诚”与“背叛”这一道德主题。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吉姆》被公认为是英国作家鲁德亚德·古卜林关于印度题材的巅峰之作。文章以这部小说的文本为基础,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族群认同危机和思想价值认同危机两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小说中诸多人物的身份认证危机,指出殖民统治是这种危机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4.
以英国小说家康拉德中篇小说<吉姆爷>中吉姆爷两次"失去尊严"的边缘情境为切入点,分析吉姆爷悲剧的"替罪羊"原型,并试图探究其"原罪"的哲学内涵和吉姆赎罪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5.
“愤怒的青年”文学流派中最著名的小说《幸运的吉姆》表达的是小人物对生存现状与社会不公所表现出来的愤怒与抗争。令人窒息的学院派作风、虚伪“精英文化”的趾高气扬和功利驱使下的学术不端行为是吉姆愤怒的诱因。吉姆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他的奋力抗争代表的是社会中下阶层小人物对现实的反击。  相似文献   

6.
《吉姆爷》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最受推崇的一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杰出的现代主义小说。小说中运用叙事技巧烘托、渲染主题思想,并把叙事技巧的创作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探讨《吉姆爷》的叙事技巧艺术,一是多重叙述角度,主要包括全知全能叙述者的角度;马落的人性化判断叙述;白人次要叙述者与土人叙述者并存。二是时间移位叙事技巧,《吉姆爷》中多次使用时间上的跳跃来实现展开主题事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康拉德名著<吉姆爷>主人公吉姆喜欢编织英雄美梦,然而他的美梦却屡遭破灭,他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本文试图分析在吉姆遭受世人鄙弃之时,马罗和吉姆如何结缘、惜缘,并由此引起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的代表作《吉姆爷》被誉为 2 0世纪英国文学首部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品 ,在风格上悖离了传统的叙事形式 ,在技巧上革新了英国小说 ,对后世作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分析该作品的叙述时间、叙述语态和叙述语式 ,探寻其叙事形式的二项对立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渊源学的角度研究康拉德的《吉姆爷》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是人物形象:康拉德在创作《吉姆爷》之前就阅读过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吉姆和弗莱明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通过考证,两者之间存在着事实联系。第二个层面是语言艺术:康拉德是莫泊桑的忠实崇拜者,通过《吉姆爷》与《一生》的比较,可见莫泊桑对康拉德小说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个层面是哲学思想: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哲学观点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吉姆这一形象。  相似文献   

10.
战后英国宗教教育的发展和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英国学校的宗教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从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到教学的内容以及评估都发生了改变,通过描述英国学校战后宗教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可知现代宗教教育体系在英国演变的具体形式。从而反映出英国学校宗教教育的面貌及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19世纪英国文人的文化观蕴含着转型焦虑,贯穿着对机械文明所代表的“进步”话语的质疑和批判,那么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社会的转型焦虑呈现出新的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结束的同时,也终结了人类社会“线性进步”的神话,但“科技进步”“福利至上”的话语仍然不绝于耳。这给当年由托马斯·卡莱尔等人开创的、针对“进步”话语的批评语境增添了新的语料和新的视角,促使文化批评向新的深度拓展。斯诺和利维斯之间的“两种文化”之辩并非简单的科学与人文之争,而是体现二者文化观念的不同,折射出二战后英国文化观念的嬗变,尤其是科学主义、技术功利主义话语对文化观念的侵蚀。该事件及其余波极大地影响了二战后英国文坛的文学创作和文化观念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康拉德的《吉姆爷》从人物塑造和叙事策略两方面体现了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作品戏拟性的人物刻画消解了“大写的人”的理想主义信念;在叙事策略上,《吉姆爷》通过打破线性叙述时间,塑造词穷的叙述者和转换视角等方法,进一步颠覆了关于意义先验在场和理性至上等宏大叙事假定。  相似文献   

13.
现存由潮人社团始创或资助的学校 ,大多经历了两次明显而重要的转型。第一次是从潮人学校转型为深受中国政治因素影响的华侨学校 ,而在二战后由华侨学校逐渐融入当地的教育体系 ,最终转型为新加坡的公立学校。新加坡潮人社团兴学的历程 ,表明了新加坡潮人社团的教育事业与中国、新加坡的政治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新加坡潮人社团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 ,相应调整其教育事业以更恢宏的姿态主动纳入历史的潮流 ,融入国家社会的建设行列 ,去巩固其传统的地位和加强其现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剖析吉姆老爷在文明社会和丛林社会中的经历、感受及内心的挣扎,将从人性分析和灵魂救赎的角度来探究作品的主题,从而为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们对心灵迷茫和生存意义的质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吉姆老爷》的后殖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拉德的《吉姆老爷》编造在亚洲重建殖民主义秩序的白色神话 ,乃是 1 9世纪英国小说帝国叙事的重要文化档案。不过 ,由于康拉德只是一个来自欧洲边缘的帝国雇员 ,所以他的小说在宣扬帝国意识的同时又伴随着一种破坏性的解构  相似文献   

16.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通过具体分析贯穿小说的一条线即"暗线"——"孤独"在文本的作用,指出康拉德成功地运用这条线,从侧面揭示了《吉姆爷》主题,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的同时,从而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小说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吉姆老爷>中的吉姆是一个帝国主义话语操纵下的文本人物.帝国主义话语为他编织了自我理想.吉姆在"帕特那"跳船事件中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这种理想的脆弱性.帝国叙事者又借助话语的力量为他创造了一个文本境界,在那里他的帝国主义想象变成了"现实".但是,小说中有意识的文本性又让读者体会到叙事背后的欲望与强权,从而对文本的虚构性产生警惕.从这个意义上讲,康拉德在参与建构帝国文化和殖民文化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批判,对帝国的未来建设者所受的文化教育表现出深刻的怀疑和忧虑.  相似文献   

18.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长篇小说《慧血》讲述了一个美国南方梦幻般的哥特故事。《慧血》表象上未有典型英国哥特和美国初期哥特小说特征,也未有爱伦·坡和霍桑心理哥特的特征。奥康纳开创性地将哥特式写作技巧与宗教信仰融为一体,开启了哥特文学叙述的新维度,从宗教浪漫主义角度隐喻了美国二战后南方人的精神迷茫及罪恶感,对美国二战后社会矛盾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困惑予以启示,进而引发人们对人性、社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妮亚》中,安东妮亚是一位来自波希米亚的移民女孩,历经生活的艰辛,最终成为一个幸福的母亲。而吉姆·伯登,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功律师,却在生活上遭受不幸。分析表明,吉姆·伯登婚姻悲剧的根源在于其人格发展受到了恋母情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黑死病是中世纪英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对英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具有重要影响,它是英国社会农奴制瓦解的重要因素,导致了英国社会封建主义危机的加深。但英国社会的变迁不是始于黑死病的“休克”转型,而是其前后社会发展长期演变的结果,农民从传统领主势力的控制之下解放出来,从社会底层逐渐走入历史发展的舞台,演变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促进了英国社会的整体转型。本文从长时段历史研究的视角阐述黑死病前后英国农民阶层的社会生活变化,探析黑死病与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关系,以求教于业内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