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辽宁省法库县冯贝堡村进行的访谈和对400份面向农民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从基层农民的视角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状况,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有关主体、主题和主导的问题,指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谐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一个民族村寨为个案,探讨了当前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包括建设的重点、主体、组织与参与等,提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应以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农民要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政府要当好组织者,广大农民尤其是农民工要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相似文献   

3.
论新农村建设主导与主体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性功能的发挥应该是互动的。政府主导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必要条件;富有主体性的农民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载体和决定性因素。实现新农村建设主导与主体的良性互动,须遵循以民为本、职责明确及多元化原则,构建市场型政府,并不断增强农民的自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4.
广西自治区出台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制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工作重心下移的一个探索性举措,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农业生产发展和调解农村纠纷矛盾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这一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运行机制问题和局限,这进一步表明了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通过“政府下乡”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完善政府下乡机制,实现“政府主导”向“农民主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惠农工程,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是其两面。应用问卷调查法、深入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以江西省葛镇的新农村建设状况为例,实证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的关系,从中得出启示:两者是辩证的关系,此消彼长,不能同时消失。并据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政府持续重视新农村建设,但阶段重点不一样;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素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如此,提高乡村社会自主性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长久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的和谐程度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层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现实价值,对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坚持农民主体,村委主导,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大众传媒和第三部门、各类高校和研究学者应正确定位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农民、政府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必须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民是主体中的主体,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提出了要不断增强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新农村建设者和推动者.政府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地位,广泛吸收农民建设新农村.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转变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有限政府,使农民有机会参与新农村的建设,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各级政府和农民自身高度重视下,虽 然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但问题依然存在。通过分析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四不协调”,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的原则;确保制度建设,引领文化建设;挖掘文化资源,坚持多种文化活动形式;搞好科技服务,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因此,了解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和行动,农民对中央的农村政策和措施的态度、满意度,以及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师生组织了这次抽样调查,就农民对新农村的认识、农民收入和消费状况、新型农民培养等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资金投入是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进展和成效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武汉市H村的"家园建设"来看,政府和农民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主体,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农民支出为辅;公共财政投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农民的资金来源由家庭储蓄和私人借贷组成,其支出以家庭消费为主,二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但是由于政府的投资从决策到实施都是"自上而下"、大包大揽,造成农民缺乏积极性,普遍存在一种看客心态。新农村建设若要提高投资效率,迫切需要政府在项目决策和项目实施上加大农民的参与力度;同时,政府和农民均应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农村"软件"建设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支点之一.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的立体式参与是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转型和乡风文明并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力量保障.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责任主体关系模糊、多重主体力量分散、乡村精英大量流失等.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各自的地位和作用,理顺各主体间的关系,决定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未来走向和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3.
"空巢"村由于中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民主体缺位,并严重影响新农村的建设进程。提高农民主体意识,统筹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地位的关系,优化农村软环境是农民主体复位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和直接受益者,要确立规范农民的主体地位,培育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当务之急是规范推进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提升拓展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本文从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系统探析了当前制约我国农民政治参与能力拓展的深层次因素,并探析了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参与能力拓展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5.
论政府与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农村建设中明确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定位,让政府与农民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这对于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新农村建设应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但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是有利有序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农民的政治参与存在着参与的被动性非常明显、利益诉求得不到真实的表达、没有形成健全的政治参与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建立和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保障机制、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层次,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报告对湘西州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作者认为,当前农民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建设,但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制定严重不足,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不够。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其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农民全面正确理解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和内容。三是充分认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农民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四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和保障农民主体作用的实现。五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方案与规划,使农民从内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六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参与建设的能力。七是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道路、切入点和方法。八是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要同时推进,积极探索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的适当形式。九是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试点村与非试点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农村法文化是以农村社会生产方式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社区为立场而构造的法律观念、意识、知识的结合。农村法文化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价值观、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的反映,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法文化应当以文化超越为理念,以S型文化演进为路径与方法,以公共产品、经济绩效等经济学理论作为视角,实现政府、社区与农民三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法文化生发机制创新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法文化推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成就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关键所在,而广大农民群众自主参与面临着诸多的障碍,最大的就是制度性障碍.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以制度创新促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依据,指出新农村建设中制约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主要制度缺陷,着重探讨户籍、土地、教育、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期待农民真正成为自己事业的主角,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靠农民来完成。农民的文化素质、法治意识、劳动技能、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性和农民素质的现状,要求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一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选择正确的途径,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