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家族企业不可小视" 家族企业是指家族拥有企业全部或绝大部分的所有权,企业由家族成员经营或家族成员控制企业主要领域的一种企业形态。家族企业最主要的特点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上由家族成员掌握。" 家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全球绝大部分企业是家族企业,世界500强中家族企业占三分之一。有研究表明:在美国,80 %多的企业为家族所有(Zeitlin,1976),对美国新增岗位的贡献率达78%,其占美国雇员人数的65%,创造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半数以上。家族企业在我国所有企业中的比重也很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全…  相似文献   

2.
邱波 《决策探索》2007,(8):30-31
家族企业始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的印象中,家族企业是一种落后的企业形式,用家族的规则来管理企业也就成为一种管理落伍的代名词.这是对家族企业的一个误解,认为只有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才是家族企业.但实际上家族企业的定义已经逐渐地扩大,只要由家族控制或拥有绝大部分股权的企业都可以被称为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3.
家族企业接班人选择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我国实行家族式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民营企业总数的90%以上,这说明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要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是具有企业和家族双重关系、以某一家族掌握企业实质控制权为特征、以追求家族利益为主要目标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的接班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接班人能否顺利完成交接,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而且对我国民营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企业主及理论界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接班模式的选择目前企业主接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子承父业”,由企业主的子女等家族成员继承产权并经营企业,发展成为古典…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浙江和重庆两地家族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家族企业不同的控制权偏好与多元化企业目标间的关系及其对家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家族控制是实现以家族利益为中心的企业目标(家族目标)的基础,对实现以企业增长为中心的企业目标(增长目标)无显著的影响;家族控制对家族企业利润积累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对银行贷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股权融资却呈现显著的"U型"和负向影响;家族目标对亲友间借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增长目标对股权融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很好地解释了家族企业融资模式形成及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改革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企业家与家族企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家族企业是指企业家个人拥有或与其家族(家庭)共同拥有占支配地位的所有权,并能合法地将其所有权在家族(家庭)内部传承的企业形态。家族企业可以划分为个体企业、家庭企业、家族企业(狭义)、泛家族企业和准家族企业几种基本类型。家族企业具有企业和家庭(家族)系统部分重叠、投资来源高度集中于企业家个人和家庭、控制权高度集中于家族企业家、用人选择标准按亲疏和信任度排序以及企业所有权的合法继承性等特征。家族企业作为企业存在的主要形态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家族企业一般会沿着个体企业—家庭企业—家族企业(狭义)—泛家族企业—准家族企业的路径演变。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认为家族企业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必须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的企业,事实上,家族企业有三种形态:一种是采用"人治"管理方式的家族企业,由创业者掌大权,次要管理职位则由其家族成员担当;第二种是从"人治"过渡到"法治"的家族企业,规章制度成为其重要特点;第三种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现代意义上的家族企业,自己拥有所有权,但经营权交由非家族成员支配.我国私营企业目前80%以上是第一种形态的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是指以血缘或亲缘结成的家族力量以股权或实际控制权方式渗透进企业,影响或掌握企业决策的组织形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家族企业占了40%。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中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的经营范围非常广泛:从衣食住行到家政服务,从农林牧副渔到制造、运输,甚至文教、体育、艺术、旅游、医疗、保险等等。研究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私营企业家族式经营的局限性,是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全局性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家族企业渐进式的职业化变革受到家族主义文化观念的深刻影响。本文考察了家族主义文化对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离职继任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家族主义文化越浓厚,职业经理人离职后企业越倾向于重新聘回家族经理人,且优先家庭核心圈层成员;职业经理人任期内代理成本高或处于非高技术行业环境的家族企业,家族主义文化更容易驱使企业重回家族化治理模式。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式制度在家族主义文化与职业经理人离职继任关系中起到抑制作用,这意味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影响职业经理人离职继任中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理解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的惊险跳跃--代际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各国统计数字不尽相同,主要由家庭成员所有、控制或经营的家族企业,在全球企业总数中还是占到65%-80%。而研究家族企业史的学者发现,在所有把财富转移给下一代的家族企业当中,至少有80%的家族生意在第二代手中完结,只有约13%的家族生意成功地被第三代继承。在我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家族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家族企业开始步入了第一次代际传承期。如何选好接班人,从而避免陷入“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亡”的怪圈,是我国家族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现任掌…  相似文献   

10.
解读民企     
翻开世界上著名大企业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家族企业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非常普遍,即使在美国家族企业也是经济的主导力量:75%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1/3的企业可以看作是家族企业;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企业就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如强生、福特、沃尔玛、宝洁、摩托罗拉、迪斯尼等。 从本期开始,管理版将重点追击中国民企用人问题,从民企如何处置创业功臣、到家族禅让的是与非大讨论,国外关于家族管理的理论到底适合中国民企吗?最后,我们总结了家族用人方面的五大问题,六大疑难及七点对策,希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11.
吴炯 《管理学报》2013,10(2):179-190
针对家族因素如何导致家族企业分家的问题,建立理论框架:家族企业分家所对应的战略概念是企业分拆,是企业产权的再配置。决定家族企业产权结构的重要因素是监控成本、风险承担成本和集体决策成本等构成的所有权成本。由于家族权威、家族信任等家族社会资本条件影响着家族企业所有权成本,由此,也影响着家族企业分拆模式。就此对宗申摩托、希望集团、苏宁企业等兄弟创业型企业进行了多案例比较分析,分析结果为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安排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罗进辉  李雪  黄泽悦 《管理科学》2022,25(12):21-50
企业的风险承担是企业家精神的微观反映.搜集整理了控股家族创始人和重要家族成员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将企业划分为有较高声誉维护动机的家族命名的家族企业和有较低声誉维护动机的非家族命名的家族企业,从社会情感财富视角研究家族命名会如何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结果发现,家族命名显著降低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这一负面影响关系在存在家族成员涉入管理、家族股权中仅有核心家族成员参与时表现得更强.此外,家族命名的上述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水平、股权质押、战略激进度等实际的风险行为,家族命名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中,家族命名也会显著提升企业的慈善捐赠水平.最后,还发现家族命名方式在子公司的使用范围也会负向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家族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认识与理解,对如何更好地鼓励和发挥民营家族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家族企业权力的代际传递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以家族企业的定义作为研究突破口,将家族企业划分为家族业主制企业、家族合伙制企业、古典家族股份公司和现代家族股份公司四类,并且对各自特征进行了比较;通过特征引出了关于家族企业保留所有权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情感与凝聚力、产权、决策和契约四大因素;进而对家族企业的代际传递成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继承人和掌门人、普遍凝聚力和家族企业生命周期三个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家族企业进行权力代际转移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完成:准备阶段,融合阶段前期,融合阶段后期,移交阶段。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家厉以宁曾指出,能不能突破家族经营制成为家族企业在初具规模之后能不能继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认识到家族经营的弊端后,一些家族企业家在改变家族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例如,建立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甚至争取到上市资格;引进外部人才,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限分开。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兰州黄河集团就是其中一例。 一、案例背景与原因分析 1.案例背景 兰州黄河集团虽名义上是乡镇集体企业,但实质上是以家族成员为核心进行经营管理的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15.
家族管理与企业生产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率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生产率除了与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有密切联系外,还与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关系.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用家族指定管理层、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作为家族管理的替代变量,建立家族管理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函数,以2002年~2006年沪深两市制造行业的283家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生产率的角度检验家族管理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家族上市企业全样本中,家族管理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家族指定管理层、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管理对企业生产丰的负向作用在直接上市的家族企业子样本中更明显,家族参与企业管理的程度越高,企业生产率越低.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从家族企业成长发展角度探索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定义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并认为对家族企业来说,家庭、家族和扩大的家族是重要而特殊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家族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普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既有重叠,又有区别的互动关系构成了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文章以家族企业关系网络的拓展为例探索家族社会责任与企业持续成长之间的关系。文章最后对中国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做了简短评述。  相似文献   

17.
家族企业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家族企业是普遍的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据统计,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约有40%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如福特、丰田、松下、沃尔玛等。在我国,家族企业同样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浙江、苏南等地区,大约有90%是家族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家族控制企业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金字塔型控制模式又是家族控制企业普遍采用的形式.本文对金字塔型家族控制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家族企业为样本,采用2003-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家族控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侵害其他股东的动机和具体行为;成"系"企业加大了家族控制股东侵害少数股东权益的概率和程度;家族控制企业一致行动人累计股权比例与企业价值呈现一定的U型关系;独立董事参与公司治理亦没有起到制度上防止掏空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峰岭 《决策探索》2003,(12):45-46
近年来,我国江浙、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家族企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构成中不可小视的一股增长力量.在企业发展中,人们往往将家族企业与封建、落后的管理方式相联系.然而,在欧美各类企业构成中,家族企业仍有旺盛的生命力.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显示,美国约有70%的家族企业传承到2代,有近2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承到第3代,有15%的家族企业能够传承到4代以后或世代相传下去.在美国500家大企业中,仍有近40%为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20.
家族企业再发展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家族企业及其创业优势所谓家族企业,按照哈佛大学教授唐纳利的观点,是指同一家族至少有两代参与这家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这种两代衔接的结果,使公司的政策和家族的利益与目标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现今国内外知名的企业中,不乏家族企业的身影,如沃尔玛、松下、报喜鸟集团、劲霸男装、安踏鞋业、七匹狼实业等知名品牌企业,这些企业或为家族经营、或为家族持股。家族企业的最大优势是创业优势。在创业初期,凭借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类似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和相关的社会网络资源,以较低的成本迅速集聚人才,全情投入,团结奋斗,甚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