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婚姻观是将要和已经进入婚姻生活的男女两性对配偶的要求和对婚姻生活的期待,维系婚姻的态度等。不同时期的男女两性对婚姻的观念是有差异的,女性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其观念的变迁不仅直接影响到女性自身观念的变迁,同时也因其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地位而影响着家庭乃至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本文试图以西双版纳傣族女性婚姻观念的变迁论述其观念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即传统文化形成女性婚姻观念,现代文化影响并改变着女性婚姻观念,两种文化在女性婚姻观念影响与变迁中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会通发展。  相似文献   

2.
徐蕾 《公关世界》2023,(5):108-110
广告作为大众传媒,其中的性别角色构建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和影响,透过广告我们可以洞见性别文化的发展。因此本文选取20世纪50年代起的日本广告,分析其中女性角色的变化。发现女性地位在就业、教育、家庭与婚姻观层面都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同时受到现实社会结构以及传统文化的限制,日本女性在社会中依旧处于被动地位,因此需要继续探究女性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动性别平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育在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中收到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儒道文化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在不同的文化观念影响下,声乐教育差异很大。中国的声乐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声乐教育应该结合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将历史、文化等融入技法的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的世代乐土和家园,景洪勐龙镇景乃村是其中一个传统的傣族村落,村寨保有很多传统的傣族文化和习俗。通过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研,了解了现代化进程中傣族村落的世俗教育形态,由此作为了解现代化冲击下傣族教育形态变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傣族文化的多重影响下,传统布朗族民居建筑的形制发生了改变,这一由传统民居向现代民居转变的过程正逐步受到学界的关注。论文以云南芒景地区翁基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布朗族民居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建筑材料与建房风俗等方面的深入调查与分析,总结其发展变化的动因与趋势,以期对澜沧地区民族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作为未来社会中坚的大学生应该重视和了解传统文化。然而实际调查的情况却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洗涤下,传统文化在认识和观念中逐渐被淡化。其原因与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和学生追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学习态度有直接关系。因此。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纠正轻视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改革历史文化教育形式,并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才能积极推进对大学生的历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民族及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女性教育质量对女性素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育体系中女性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为了能够实现教育公平,就需要树立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加强社会性别意识的教育。由于我国传统封建社会中对于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以及男女平等现代性别观念夹缝中,当代女性极其容易在这夹缝中迷失自身意识与自我满足,因而社会性别意识及女性意识教育的推动对当代女性价值体现具有重要的重要。本文站在社会性别视角,对我国传统社会、民国时期以及现代社会教育女性教育进行分析,并对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性别不公平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的转型、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观念的变革.影响到农村女性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因之带来了婚姻家庭伦理的转型。物质的力量和观念的力量,促进了农村女性性别的觉醒和主体角色的转型,促进了农村女性“幸福意识”的形成和争取幸福的切实行动。由于面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道德选择,农村女性也在道德边界处充满着犹豫与彷徨。  相似文献   

9.
云南陇川县弄彦村是一个传统的傣族村寨,村寨有着丰富的傣族文化历史,笔者通过田野调查,试图了解傣族村寨的日常生活,并更深入地了解傣族村寨社区教育以及其影响,包括内心伦理道德的教育、维护村寨和谐建构的思想、传承傣族优秀文化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客观地说,大自然造就了男女两性,在赋予两性不同的构造和功能的同时,也赋予两性各自的性别优势。但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文化却贬抑了女性的自然优势,构建起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的社会观念,并通过社会教化等手段使这种观念得到了整个社会乃至于女性自身的认同。因此,重新分析和认识女性的性别优势,对于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树立女性自信,促进女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在其文化传承的过程之中必须重视的一方面,因为只有一个民族和国家对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才能够使得这个国家的文化实力继续保持。法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其值得借鉴的一面。法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价值取向以及其具体实践,都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反思的价值。一个国家只有能够把其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到这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来,才能够使得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具有某种继承性。这是保持一个国家文化创新力的根本源泉,也是我们认识这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维度。从法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实践来看,提供给我们的反思的意义仍然很大,我们必须借助法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来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景乃村隶属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龙镇景龙村委会,是一个富庶的傣族村落,处于城镇化的前沿。实践证明,采用田野调查法了解景乃村社会及其社会音乐教育的基本状况和教育影响,了解社会变迁与社会音乐教育的相互作用,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大团结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不仅仅是经济行为,它同时承载着社会和文化的含义。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现代都市女性作为一个的特殊消费群体日益凸显。其消费行为具有典型的符号性和象征性,它一方面塑造着都市女性的时尚、人格和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受到当前社会转型这一大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二者相互建构,正是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实现着女性本身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惰力,也可以是动力。人们无法自由选择传统文化。因此,不管是古时代的女性,还是当代的女性,她们的观念总是与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紧密结合。女性和男性共同创造了当前的时代文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女性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前文化的制约和规范,女性基本上都接受她们所生活的时代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并且严格按照这些文化来约束自己和塑造自己,因此,女性观念的转变其实也意味着时代文化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当前我国女性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她们接触的文化是体现现代社会性质的文化,当前社会除了有大量来自西方的文化之外,还面临着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必然涉及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社会主义文化中,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我国当前知识女性应该对自己的角色如何进行定位,非常值得我们探究。本文首先探讨了从传统文化视角下,当代知识女性应该如何继承自己女性的角色;其次阐明了传统文化和当前时代文化下,女性角色选择面临的矛盾;再阐述了传统文化对当前我国知识女性的角色选择产生的影响;最后从继承和发扬我国先进传统文化和结合当前时代文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知识女性的最佳角色选择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实现军队建设“两个根本性转变”和“三步走”的战略任务,要求军队院校,必须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定势,以现代化教育的思想和观念,谋划军事教育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东铭 《职业时空》2009,5(9):75-77
传统高职教育中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往往注重了技能训练而忽略了素养的培育。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齐头并避、能力与素养相结合才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应有之义,也切合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此,高职教育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日益深化,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发展,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元素也被设计师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方面传统元素的加入促进了现代文明和文化的提升,另一方面现代生活中应用传统元素同样也是对传统元素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对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传统元素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内容与未来发展的趋势,希望能够促进传统元素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互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发展,它蕴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优秀成果与文化精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推动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若要在中国的大地上扎根结果,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地碰撞交流的同时也相互地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共通性,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马克思主义来重新组织内部结构,而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理论"本土化"并形成中国风格,二者相互融合的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价值合理性与目的工具合理性的冲突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两者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就当前中国现实而言,文化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于两种合理性的矛盾,而在于,一方面,两者都还发展不成熟,分化不够;另一方面,作为规范人们社会行为基本手段的法律制度以及相应的法治观念还很不健全。因此,今后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在法制的基础上,在两种合理性之间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相互制约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舞蹈表演是中国朝鲜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从古至今其表演的主体多由女性群落组成。然而,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性别观念也在变化,这些女性舞者所表现的舞蹈内容以及所传递的情感相差甚远。这是因为社会性别观念一经形成,将影响文化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朝鲜族女性舞者也以朝鲜族社会为她们赋予的女性观念规范着自身的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