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裕固族语言趋于濒危有多种原因,但主要原因在于裕固族聚居区家庭转用汉语,而家庭转用汉语的关键在于家长没有坚持用本族语言对子女进行教育,因此打造裕汉双语家庭是保护和传承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的关键举措。为了给打造双语家庭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从实践角度而言,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语言规划和提供公共服务;从政策角度而言,制定和强化语言政策和家庭政策也是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2.
从 2 0世纪初开始 ,清朝教育制度发生了极大变化 ,出现了近代教育的萌芽。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蒙古族近代学校教育的艰苦实践和探索也走上新的道路。蒙古族学堂教育是新教育思想的产物 ,虽然同旧的官学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但它打破封闭的传统教育 ,提倡开放的近代教育 ,由此教育种类和等级开始多样化、多层次化 ,出现普通教育、留学生教育和内地求学等形式。在学堂教育中 ,各种语言教育模式是同时并存的 ,这些模式经过分化和重组后 ,出现向汉语和蒙古语两个单语教育模式或蒙古语汉语双语教育模式集中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语言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在家庭、宿舍场合中使用维吾尔语较多,在课堂及工作中使用汉语较多,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及在社会公共场合则维吾尔语和汉语混合使用,视不同场景而使用维吾尔语或汉语。影响维吾尔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的因素主要有教育、家庭、社会语言环境、传统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等。就总体情况而言,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母语水平较好,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得到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普遍认同,网络媒体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语言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感情是影响人们选择语言工具的主要因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地理环境对人们选择语言工具虽然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这种作用正在降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因素对人们选择和使用语言有很大影响 ;感情因素是人们选择语言工具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教育过程是教育内容的运动轨迹。汉语文教育过程是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训练技能、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思想的过程。根据这个性质建立了汉语文教育过程的基本结构,并由此产生了知识先导式和活动示范式两种汉语文教育过程模式,为汉语文教师和学生提供教育实践上的直接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确对待和认识汉语和汉字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理论意义。"汉字易学"论批评了"汉字难学"谬论,维持了汉字在民族语言中的基础地位,但在理论上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汉字易学"论以字本位为理论基础,抹杀了汉字和汉语的区别,混淆了语言系统和文字系统两个概念,否定了汉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易学"论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将语言习得等同于语文教学,违背了语言习得基本理论,既不利于汉字和汉语本身的认识,也不利于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中,有近百个身体行为动词都能够引申出言说义,在蒙古语中这类动词也有同样的表现。虽然这类词义演变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但又有不同。本文从语义和结构的角度比较了两种语言中这类动词的成类引申。  相似文献   

8.
新疆的锡伯语和锡伯文在远离东北锡伯族大本营的语言孤岛中稳定使用了200多年,近30年来出现快速衰退,这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锡伯语文基础教育模式的演变是一个重要因素。新疆锡伯语文的历史及其兴衰原因分析能够为语言保持和语言濒危的探索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9.
语言接触现象十分复杂,语言接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变化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着语言变化的方式、程度和方向。影响语言接触的决定性因素有两方面,社会因素和结构因素。汉语方言变化有其内部结构原因,但真正推动其变化的是社会文化力量,它的发展变化,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汉语方言接触的深度和广度的社会文化因素很多,以陕南方言作为语言接触的视点,归纳出制约或影响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汉语特殊语音研究可以丰富汉语史和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语文教育、广播电视播音、古籍整理和出版,特别是对汉语语音规范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汉语特殊读音是汉语汉字发展的见证,蕴涵着丰富的语言现象和规律,特殊读音的处理应该在三个前提下进行:一是研究古今语音演变规律;二是调查实际语音情况;三是要根据不同特殊读音形成的情况予以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语言使用的一个重要群体,关注并了解其语文能力和语文生活状况,是高校语言教学和语言文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问题令人堪忧。其原因既有环境性的,即来自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方面,也有个人性的。其中环境性原因应该引起教育界乃至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蒙古语是蒙古族人民的母语(第一语言),是传承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尽管国家和地方对于蒙古语的保护力度较大,但蒙古语保护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蒙古语教学条件欠佳、蒙古语教育体系不健全、在使用过程中,蒙古语缺少广泛社会语言环境、三语教学对蒙古语的冲击等。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蒙古语教学的实地调研及对相关文献和当地政府文件的梳理,就包头市蒙古语保护基本现状提出了相应改进对策,即改善蒙古语教学条件,完善蒙古语教学体系,营造更广泛的蒙古语使用社会环境,借鉴国外相关教学理论并优化三语教学模式,从而构建一个健全、完整的蒙古语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转用汉语及土家语濒危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家族转用汉语及土家语濒危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和语言因素构成了一个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但相对于语言因素的影响而言,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主要的。其中社会变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因素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土家族与中原汉族地区长期的政治、军事、文化接触,经济活动方式的革新以及土汉杂居的环境,扩大了土家族对汉语的需求;汉学教育的实施和普及、开放的语言文化观念加速了土家族转用汉语的进程。归根结底,土家族语言价值取向的转变及其语言选择行为是对其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4.
蒙古留学生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分析及汉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作为国家级的标准化考试,可以比较科学有效地检测出蒙古留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至2006年参加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的蒙古留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认为蒙古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存在着各项语言技能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其中听力和语法是影响获证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是汉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人口迁移流动现象与语言接触传播现象同属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同步进程的社会现象,从而人口迁移流动现象是影响语言变异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蒙古语科尔沁方言的形成与演变,就是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口迁移流动的语言接触传播之结果。从科尔沁地区的人口迁移、流动、变化的语言接触传播视角来探究科尔沁方言的演变进程,我们不难看出它有着三条主流变异线,一是,向满语靠拢;二是,向哈喇沁方言靠拢;三是,向汉语靠拢。当今,汉语的影响是最为严峻的,最为挑战性的。  相似文献   

16.
青海河南县蒙古族服饰的变化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文章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语言,揭示了河南蒙古服饰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语言国际推广是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跨文化交往而产生的一种现象。近年来,汉语国际推广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由于汉语国际推广的实践刚起步,还有许多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介绍日语国际推广的现状,研究日语国际推广的社会基础和推广模式,希望日语国际推广的经验能为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明末阿拉担汗时期,就有数万内地人民流入丰州滩,开垦农田,经营商业或手工业。大量汉族移民的涌入,农耕经济的推广,蒙汉杂居格局的形成和府、厅、州、县的建立,无不意味着该地区社会环境的变迁。在这种蒙古人的汉化与汉人的蒙古化变化中,蒙汉两种语言的相互影响尤为突出。然而在这样双向互动关系中,该地区原著民蒙古人的语言逐渐被新的强势语言——汉语所代替。在汉语取代蒙古语、逐渐形成土默特地区方言过程中,出现了蒙汉复合词汇、借用蒙古语词汇和音译蒙古语并保留原意词汇等诸多现象。在语言的互动关系中应鼓励自然的涵化,而不是人为的同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意义和作用入手,分别探讨了语言本身的环境和语言的社会环境对语言表达的影响,论述了运用语言的优劣得失是对于语言环境而言的.指出了我国传统的汉语教学在这方面重视不足,提出了理想的语言教学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原始蒙古语辅音系统的构拟 ,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 ,现代突厥语辅音系统是构拟古代蒙古语辅音系统的基础 ;另一种倾向认为 ,蒙古语族语言及其方言土语和中世纪文献资料是构拟古代蒙古语辅音系统的基础。突厥语言不应该是构拟原始蒙古语辅音的基础。拟测出来的原始形式一要能合理地说明现实语言的歧异 ,二要符合语音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