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路遥是文学上的道德主义者。他的小说叙事,不追求建造美学的大厦,而是竭力构建道德的理想国。他以虔诚的道德热情、诚挚的生活关怀、深沉的苦难思考,以及史诗式的写作追求,形成了朗润和畅而又浩荡澎湃的艺术世界。他的小说,灌注着其道德信念、道德激情和道德理想,是"以道德完善为目的"的关爱人、教诲人、鼓励人、重塑人的布道式文学。因此,如何定位路遥小说的道德书写,阐释其道德空间,成为路遥研究中至为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伟 《东方论坛》2021,(4):46-58
路遥小说呈现的伦理书写与道德问题,具体表现为早期政治意识形态下的社会伦理书写,社会历史背景下差异化的情爱伦理与唯美化的道德理想建构,新时期乡土道德的坚守与时代语境中道德异化的探讨,以此彰显文学的道德审美意向.路遥遵循艺术源于生活真实与情感表达真诚的创作原则,自觉地接受与追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坚守自我认同的伦理立场和文学理念.通过采取为普通大众而写作的文学立场,路遥的小说创作发挥了超越于时代审美的伦理价值,体现出当代文学伦理书写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篇小说《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之一。作家在《人生》里构筑了一隅独特的小说世界,那里寄托了作家的理想与期待。作家期冀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作为精髓永远传承下去。道德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将永存于人类历史的长河,因为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当一旦有人试图挣脱这份美好的传统道德的规约时,他必将因抉择的错误而受到责罚。  相似文献   

4.
中篇小说《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之一。作家在《人生》里构筑了一隅独特的小说世界,那里寄托了作家的理想与期待。作家期冀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作为精髓永远传承下去。道德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将永存于人类历史的长河,因为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当一旦有人试图挣脱这份美好的传统道德的规约时,他必将因抉择的错误而受到责罚。  相似文献   

5.
对"明礼诚信"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礼诚信"是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结晶和提升,是现代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要使明礼诚信成为人们自觉的道德实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公民道德、特别是明礼诚信的教育;必须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另外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影视喧嚣、文学逐渐为读者疏离的当下,路遥的小说之所以依然深受读者喜爱,与路遥小说创作对和谐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路遥坚定于"读者永远是真正的上帝"的和谐创作观,执着于营造真善美统一的和谐艺术世界。有意识地分析路遥小说创作中蕴含的和谐元素,必定会对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7.
路遥是当代中国文坛执著于颂扬传统情感的作家之一.其艺术世界所散发出的巨大魅力得力于他所寻求的情感基点.在繁芜复杂的当代文坛,路遥忠实地扎根于贫背的黄土地,扎根于民族传统美德的挖掘中,描摹出黄土地文化的原生形态,展现出一个粗犷而又厚实的民族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路遥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具有“自强不息”的自我救赎,而女性多具有“厚德载物”的担当包容,这两方面不仅代表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关系。面对一个大时代,传统的两性书写也亟待被注入新的元素,路遥对文学中人和社会在新语境下的和谐书写应成为当代文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路遥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从内容上看 ,关于路遥的创作研究 ,主要集中在文本研究和本体研究上 ,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今后的路遥研究还需要在加强文本和本体研究的同时 ,正确地评估与定位路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青年路遥,有过一个炽热的理想——从政。18岁那一年,王卫国(后改名路遥)成为名躁一时的风云人物。彼时,他有一个令人敬而生畏的显赫身份——陕西省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1.
<平凡的世界>通过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来表现"平凡"这个作家所力求的主题,强烈的真实感则是这部作品最具感染力与魅力之处.  相似文献   

12.
路遥:文学战场上的"红卫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路遥在"文革"初期的红卫兵经历入手,通过对路遥作品、创作随笔以及路遥生前好友回忆文章的仔细解读,分析了青年时期的红卫兵经历对路遥精神气质、性情、心理所发生的重大影响.红卫兵经历形成了路遥一生都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具体体现为受难情结、政治情结、绝望意识,这直接影响到路遥的创作心理以及作品的具体写作.  相似文献   

13.
路遥作品中,塑造了一些贤妻良母式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无私奉献,是符合男权观念的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的审视下,这些贤妻良母过的却是丧失了自我与个性的生活,并没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相似文献   

14.
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遥的小说世界里,在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变革的激流中,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浓重的悲剧色调.<人生>描写了一场极其复杂、令人思绪纷纭的人生悲剧,但在复杂的悲剧表象下隐约透出了生活的某种确定性.路遥是一位"用生命歌唱"因而值得人们尊敬的真正意义上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社会公德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社会极为漫长,其自然经济、专制统治、家族制度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样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社会公德的生长发育.而从上世纪初叶肇始的社会公德培育又存在着许多问题.现今,我们需要通过培育公共领域、发展公德教育、建立健全奖惩机制等途径以实现我国社会公德的现代建构.  相似文献   

16.
品德类型论     
品德或德性是一个人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长期遵守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叫做美德,而长期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理自我叫做恶德。因此,品德或德性必定都是道德德性。品德、德性、道德品质、道德德性是同一概念,它分为一全德、五主德和八达德,进而分为善待自我的品德和善待他人的品德。善待他人的品德是高级的高尚的品德,而善待自我的品德则是低级的、起码的品德。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作者认为,中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许多历史著述、民间文学以及社会实践中,凝聚了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的特点,强调加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研究,对于丰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内涵,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道德的构建既来源于传统道德的继承,又超越于传统道德。这种超越是基于对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的社会性质、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的正确把握,创建一种融传统美德和现代美德为一体,体现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共同的生活产生共同的伦理,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有一个伦理的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道德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现代道德的构建既来源于传统道德的继承,又超越于传统道德.这种超越是基于对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的社会性质、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的正确把握,创建一种融传统美德和现代美德为一体,体现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共同的生活产生共同的伦理,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有一个伦理的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道德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