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古代历史的宏观演进过程中,民族迁徙移动与其相应的社会动荡及文化演变是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中国古代,以中高纬度地区地理环境的变迁为潜在动力,以气候的变化以及旱灾、雪灾等自然灾害为触发因素不断引发游牧社会的动荡与危机,进而导致他们周期性的南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因此,无论对文学作品作静态分析,还是对文学过程作动态观照,都可以看到文化对文学的制约和影响。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规范与影响使得当代藏族文学在精神源头和艺术形式上承接了民族艺术经验和相应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其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浑厚的地域特色,由此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文化蕴味,并借此有别于其他民族或地域的文学,因而受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喜爱,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的一支别具特色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3.
朝鲜半岛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初期,韩国就出现了反美倾向的文学,但基本上是从民族的尊严与国家主体的角度处理和把握对美关系的。这与解放后的美国军事管制、南北战争与亲美反共意识形态的影响等社会文化背景直接有关。到了上世纪60年代出现公开提及美国、美军问题的反美作品,尤其进入80年代后韩国出现大量反美文学,这是韩国反对外来势力、争取民族自主化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招呼语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口语.在中国,招呼语的得体使用已成为个人修养和风度的标志,并能够使运用人维系正常的社交关系.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代社会招呼语的类型和招呼语运用时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招呼语所显现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它在日常交际中不可忽视的沟通功能.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文学对待世界文化,经历了一个从平等自尊的片面接受,到孤绝迷狂的终止接受,再到全面开放但自惭形秽的急切接受过程,在“东方服从西方”的总体性世界文化格局中,尚未能够清醒地确立起无愧于伟大民族的制高点。这个过程所给予的启示是:世界范围的精神文化接受不能简单地被理解和处理为政治认同或排拒,当代中国文学必须重视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文化视野,在强键、丰富和更新民族传统的同时,坚持独立自在的民族本体精神,以自己的独特话语向世界发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西方文学对于以往文化和文学的压缩以及对于未来文化和文学的开拓 ,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作出了现代性文学与文化模式的参照。 2 0世纪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于中国人性品质与社会文化结构的冲击和改造 ,另一方面是对于中国古典审美观念的改造。延伸至 2 0世纪后期 ,西方对于文学的文化性困惑和思考 ,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富于整体性的和反思性的启示。文学单一的历史倾向和文学单一的文化品质在现代文化语境中遭到破坏 ,它将使人们从文化的整体角度来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 ,以思考 2 0世纪中国历史提供给我们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7.
唐代文学渗透着丰富的西北诸民族文化精髓。仅以诗、词、歌舞戏为例,唐人在诗歌审美、唐代七言诗等方面深受西北民族文化的影响;词体文学及歌舞戏也是因广泛吸收西北民族乐舞文化而得到了长足发展。把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研究相结合,对拓展和深化唐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在经历了依附于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武启蒙和新时期现代性意义上的批判性启蒙以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速,强烈的身份书写使民族文学的价值立场和审美视野日益后撤.民族文学走向了一条反启蒙或者说启蒙的悖反之路.考察民族文学书写症侯并分析其根源,正确处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学"等的关系,建构多元化的普遍主义价值观已成为民族文学书写取得突破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外部世界对文学发生影响最丰富的中介系统。作为少数民族作家的冉易光和阿多在对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进行清醒而痛苦的反溯中 ,认识到了文学的意义决不仅在其本身 ,而在于由它所观照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素质。于是在他们审视民族文化的过程中 ,苏醒了的审美意识找到了一个更高的艺术视点。在他们的作品中 ,作为外部形态的民族、地域的文化环境和风情 ,被作家们与相应的文化心理特征联系起来 ,从而通过文学复原出有生命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在人的文学和自然的文学都失去了精神生命的衰落时期,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以它特有的方式再次连接起文学史和人类精神史中断的脉络,并且重新思考在生存意识充满危机的今天,人是否可以回到自然生态,藉此实现自身的救赎,拯救文明异化的迷惘和病痛.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出现,给后现代语境中的消费文学和时尚文学,以及危机四伏的现代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自然伦理、大地伦理和生命伦理的重新发现和确立,给人类的现实生存,以及精神生活带来了一线曙光,一种新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正在生态作家笔下缓慢形成.生态文学通过现实批判、生命关怀和人性剖析三个维度,努力建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终极理想.  相似文献   

11.
“汉学”是培育日本文化和文学的母体,日本古代的美的精神、美的意识、文学理念无不打上“汉学”的烙印。不了解“汉学”对日本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就不可能理解日本古典文学的内涵。可以说,日本文学的蕴奥,几乎都产生在对汉学的受容与变貌之间。诚然,单一的民族、统一的语言在封闭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别开异境、匪夷所思的特质文化和文学,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通过仅有的脐带汲取汉学的营养,由此所培育出来的体格却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2.
藏族当代文学作品中大量凸现"路"意象,富含文化身份的寻找与建构,人生命运与抉择,传统与现代的纠结,民族、国家的发展走向等多方面象征意蕴。充分表明当代藏族作家群体面对多重外来文化的冲击,有意识地对人生、文化、民族、国家的发展之路进行思考与探索,已经形成典型的"探路"意识。  相似文献   

13.
当前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就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与发达地区差距拉大,一些地区农民负担较重,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的有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国家在民族地区兴办的大型工程考虑民族地区利益不够,包括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自由在内的民族权益没有得到完全保障,这些因素影响着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要消除民族地区不稳定因素,促进民族团结,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包括大力进行扶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此外,要对全国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政策教育,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大民族立法的力度,保障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已经引发许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然而这些讨论较少触及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的转型及现代性经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旅游和橡胶种植,橄榄坝的傣族人正在创造着充满现代性的傣族文化,并对周边傣族社区产生影响。基于对距离橄榄坝60余公里的曼底村寨的田野考察,本文描述了现代性下时空重组在曼底傣族社会所呈现出的景象及意义,洞察傣族社会的情感表达,以及从上门到娶妻的婚姻转换和性别关系的重塑。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经历的现代性呈现出物质性图景,对外部世界分工的适应性选择,个体的崛起以及风险增长等特质,表现出传统的连续与不连续并存等转型特点。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 个地区掉队。少数民族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主体之一,在其主动或被动脱贫过程中,民族关系是否会发生一些变化,又发生了 哪些变化?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分析精准扶贫在民族地区的典型案例,探究精准扶贫为西南民族关系带来的影响。研究发 现,精准扶贫给西南民族关系的主流影响是好的,但由于歧视心理短期内难以消除、民族文化的流失及精英俘获的冲击等给民 族关系带来了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民族迁徙的社会文化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云南民族迁徙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民族迁徙使民族间有了文化交流的机会;也可能使不同源流的文化在同一区域内发生新的组合,或使同一民族产生不同的支系分化;不同文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迁徙在一起后,也可能因文化传统习俗不相容而发生冲突,但总的说来,民族迁徙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当中国正式登上世界的舞台,如何让世界了解与认可中国,如何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当代中国人急于证明的问题。此种情况下,中华大地上各区域文化旅游业应运而生,它们将文学中的文化内涵融入当地旅游业中,打造代表地方形象的文化符号,使文学与旅游相互推销、良性循环。这个过程的实质是文化的商品化大生产,这实现了当代人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追求精神食粮的目的。这给地方经济与环境改善带来了极大利益,但同时也造成了社会文化消费盲目的导向与投向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拒绝单纯追求商业利润的文化商品化生产与消费,并提高人们对文化消费品价值的辨识力。  相似文献   

18.
[摘要]西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西藏地区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藏族传统文化人文旅游资源,作为藏族生产、生活的活态人文旅游景观更是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西藏旅游不断发展,国内外游客大量进入,可能会对当地文化带来影响,进一步影响藏族传统文化个性和特质的保持。因此,以藏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同时加大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才能实现西藏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路遥小说<人生>以言情和乡土叙事为外在修辞方式,暗含了传统与现代、都市与乡村的紧张对立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书写了现代性追求的质疑与困惑,表现了作家对这一主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晚清以降,民族国家诉求实际上构筑了中国文学最基本的现代性想象空间。现代性民族国家作为一种叙事,同时也意味着一个知识系统的建造。它无疑要吸纳最广泛的象征资源,要诉诸一系列崭新的文化象征。这其中当然包括对“性别”的文化象征模塑。从晚清知识分子对中西文明“中男西女”的联姻想象,到上世纪50-70年代文化空间的“厌女情结”,以及最经典的民族国家叙事对“新时代的女性”的意义设定,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实际上一直是被性别化了的。因此,从性别视角介入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应该是我们考察中国现代性与文学关系的不容忽视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