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堂何处“在温州出差一个月了,最深的感觉就是温州污染严重,几乎无河不臭。也许这种说法尖锐了一些,但事实就是如此。在永昌堡,采石工厂、废旧车随处可见,河面上漂的什么东西都有。而市中心  相似文献   

2.
温州鼓楼位于温州市中心,是温州古城仅存的遗址,也是温州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见证了这座城市独特文化与光辉历史。本文从鼓楼的建筑着手探讨其建筑文化价值及历史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我市接连迎来了两件文化盛事:温州有史以来第一部官方编修通史《温州通史》首发面世、温州收获世界级文化金名片"东亚文化之都"称号。对于当下正在努力打造文化高地的温州来说,这无疑增添了更大的底气与动力。温州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浓郁商气的背后是千年的文脉传承、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文化基因。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温州孕育了永嘉学派、南戏故里、百工之乡、  相似文献   

4.
正8月30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温州市等4座城市被授予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荣誉称号,温州成为中国第十个当选城市。温州,是一座拥有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拥有千年的文脉传承、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文化基因,《温州通史》是近年来温州文化建设事业重要成果,更是对传统瓯越文化的自觉传承。编纂团队把握时代脉搏,尊重真实历史,严谨治学修史,深入探索研究,共同筑就了史料详实、  相似文献   

5.
温说新语     
正瓯海大道全线通车"瓯海大道建筑立面改造工程,是温州首例大面积、高标准、优品质的建筑立面改造项目,在改造中融入瓯越文化元素,改造出了一批具有瓯派风格的建筑立面。"——温州设计集团城市设计院建筑所副所长陈俊"此次改造最大的亮点,在于整个改造从无序到有序,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突出重要节点,增加彩化,以点带面体现城  相似文献   

6.
细说瓯绣     
温州瓯绣源远流长,据瑞安出土的北宋文物,可以考证瓯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瓯绣是浙南一带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与湘绣、苏绣、粤绣和蜀绣相媲美,被称为中国“五大名绣”之一。瓯绣还有浙江“三雕一绣”之称,温州“四瓯”之誉,是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宋时期,温州地区的刺绣只用来美化服饰。咸丰三年,  相似文献   

7.
温州模式进入转型时期,在经过一定的经济累积后,文化问题逐渐凸显。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交杂在温州社会各个方面,由于缺乏对温州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整合机制,温州文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碎片化和某种程度的"断裂",致使温州社会出现了功利主义思想异化、消费主义盛行、经济发展需求与文化供给空缺以及温州各社会阶层固化。因此,当前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改革温州传统文化体制,重塑温州文化,提升文化能力,改变文化封闭的面貌,并培育温州人的公民精神,实现文化整合与社会和谐的统一,促进温州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阻隔于东南沿海的地理位置和对台海防的战略地位,使温州远离其他大都市,且很少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形成了温州区域文化中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特性;一面向海,为温州人开创了海外谋生的便利,形成了面向世界、勇闯天下的精神;贫瘠艰涩的物产条件,逼生出温州人多行业并举的治生方式和困境谋生的杂草精神;持续的移民迁入,为温州区域文化中融入了务实、生存能力强、抱团等因子。上述因素在形成温州区域文化特性中优点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如:缺乏大局、协作意识,无政府状态、个人作用突出,投机性、冒险性,虚荣心强、爱面子,奢侈之风盛行,物质利益至上,狭隘、讲人情、小团体意识等区域文化中劣根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温州将有力推进体育与医疗卫生、旅游文化、高等教育等融合发展,使之成为温州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新路径。作为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的张文健博士、教授,就是一位致力于将体育产业助推温州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0.
鹿城:拉开豪华建筑盛会的大幕在温州,人们已向蓝天发起总攻略。温州世贸中心,目前就是浙江建筑第一高度。温州人“摩天大厦”的情结,要从1985年元旦说起。那年元旦,被民间称为“十三层”的东瓯大厦,作为温州第一栋高层建筑,在市区望江路上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