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政治课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探讨了如何改变我国知识性德育 (仅通过对学生道德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现状、重视道德情感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增强政治课德育功能实效性、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2.
"学会选择"的道德教育,是教会学生面对各种道德情境甚至道德冲突时,学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道德选择,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牢固的、充满活力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并在道德实践中勇于承担与此选择相适应的道德责任."学会选择"的道德教育体现了学校德育主体性价值的确立,是学校德育面向新世纪的必然走向.学校和教师必须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实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建立民主、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全面构建"学会选择"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的体验本质出发,审视了以往德育忽视学生的道德体验的现象,进而从三个角度提出了体验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实践的重要价值,并且强调了学校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道德体验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西方道德教育领域中,价值澄清理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道德教育理论之一,它对世界各国的道德教育实践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变革的启示在于:高校德育要重视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内在道德冲突的激发,追求道德情感与理智、行为的整合统一,注重道德教育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德育生态:学校德育价值的新取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低效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从生态意义上看,在于德育生态的失调。将生态学原理渗透到学校德育中,用生态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来定位学校德育,需要把握主体原则、和谐原则、整体原则和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德育的自然生态,关注自然与人的和睦相处;优化德育的社会生态,满足学生道德生长的内在需求;优化德育的文化生态,实现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的融洽;优化德育的心理生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6.
多元社会的到来,传统价值体系和学校德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的科学主义受到了置疑,网络的强行介入生活使道德问题更加凸显。我们发现以社会需要为原动力的学校德育正在悄悄地转向。对当前学校德育现状的反思及对德育转向的认识为新的德育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思路。以生命化德育、情感性德育、网络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全面、整体结构化学校德育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7.
现在我们一般把德育理解为一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把外在社会一定规范内化为个体的品质,表现在学校中主要是指德育工作者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目前许多德育工作者对学生采取的都是灌输式教育,学生主体能动性、自由发挥性等受到打击。加上德育内容的陈旧滞后,这就造成了社会与学校脱节等诸多问题。本文认为要解决学校德育现存问题,实现道德创新是当前紧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论德育与心理教育相互融合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和心理教育都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德育正朝着“整体性德育”、“主体性德育”、“学会选择的德育”方向发展,这些都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涉及学生的心理层面,加之社会转型期学生正面临一系列心理冲突与抉择,使德育无法回避心理教育问题。现代学校德育要想提高其实效性,必须与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丰富其内涵,扩展其功能。本文心理教育与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方面探索二者的联系,以期构建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以德育教育为导向的模式,从而拓展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弘扬儒家德育的优良传统,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是德育之本,要建设稳定而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学校德育要向家庭延伸,要学习家庭爱孩子,更要指导家庭育孩子;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与社会道德之间相互制约,社会也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校德育还应重点借鉴"持志养气"、"道德践行"、"反求诸己"等儒家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的大学德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根本问题在于德育主体价值的丧失。德育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德育主体 ,这是道德本质及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也是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要。德育创新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着重唤醒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1.
在以社会多元化和思想多元化为基本特征的新时期,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探索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关系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影响着我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德素质,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道德养成中存在的问题有:个人意识浓厚,社会责任缺乏;功利意识泛化,价值取向扭曲;个人追求强烈,理想信念模糊;参与意识强,自律精神差;社会公德淡化,诚信意识欠佳;道德知行脱节。其原因在于社会转型的时代产物、教育体制固有弊端、大学生自身弱点。为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高尚和谐的校园文化,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13.
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信息传播过程的立体化使当前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尖锐的价值观冲突,由此形成社会生活中伦理规范的缺失、道德实践的困惑和道德责任的淡化。高校道德教育的习得过程不仅是规范要求的掌握,更应该是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道德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伦理思考的目的在于以一种态度和思想分析信息传播现状,以便使道德教育的知识性更加丰富,并在教育实践中使道德教育突出生活目的,增强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落地性。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高校德育的缺失与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意义虚无、生命困顿和践踏生命等现象,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比较突出和困惑的问题,高校德育对此显得无能为力,这与高校德育缺乏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密切相关。生命教育不是独立于德育之外的教育形式,但是作为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内容整合和方法论依据,融入到高校德育的实践,是对高校德育生命价值缺失的补救,也是提高高校德育人文关怀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容易令当代大学生产生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惑,高校德育不仅要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更要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而要培养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明确价值判断标准是前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关键,价值教育生活情景化、实践化则是有效措施.这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只有明确了价值判断的标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有...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道德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但由于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扭曲,学校诚信道德教育的不足和诚信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等影响,社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屡屡发生,使诚信面临难题。最后,从道德教育和法律制度的角度,提出了破解诚信缺失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信息网络环境中高校“两课”教育创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信息网络给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带来的种种新变化,为了提高信息网络环境中高校"两课"教育的实效性,"两课"教育必须在观念、内容等方面创新:在观念上,尊重"两课"的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两课"教育应该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有机融合,使其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实现共同的根本目标;教育内容上,应构建以"两课"课程为核心,人文社科课程为支撑的新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已成为广大学者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其中,德育心理契约的提出无疑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通过对德育心理契约的研究,发现它不但体现了德育的精神实质,使得德育回归生活世界,而且因其十分关注德育主体性的价值实现,从而能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此外,它还能利用良好的沟通促进德育双方的平等交流与相互信任,帮助实现德育效率的提高和道德行为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知行差异是青年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难点,其产生与道德形成过程、社会道德状况、道德教育水平密切相关。矫正青年学生道德知行差异,需要建立道德教育的隐形教育机制以改进道德教育方法,建立社会教育机制以形成道德教育合力,建立网络教育机制以拓展道德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