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西征战役开始于咸丰三年四月(公元1853年5月)初旬,至咸丰六年上半年,随着此战役之全面胜利,达到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咸丰六年八月初四日(9月2日)天京内讧发生,石达开、韦昌辉等分别自湖北、江西撤回天京,西征战役结束。在此期间,九江作为太平军西征战场之重要一地,其战略地位有一个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关于太平天国在江西实施的乡土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出现过数不清的农民政权,但绝大多数旋起旋灭,象太平天国这样维持时间之长,占据地区之广,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组织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机构,制订了各种制度,实行了各项政策。这些制度和政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曾发生过影响。本文仅论述太平天国在江西所建立的地方政权及其所实施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史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新的材料不断发现和应用,从而提出一些新看法;二,过去较为薄弱的专题有所加强,如太平天国革命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本文不拟对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情况作全面概述,仅就这些新的情况略作介绍。新材料不断发现和应用在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新的材料不断发现和整理。这些新材料包括文字、实物和口碑几种类型。在文字资料方面。1980年发现的有关太平天国北伐的史料,其中有林凤祥、李开芳、黄峰及其他北伐军将士的供词;洪秀全、杨秀清、罗亚贵等人联名给北京城内刘氏兄弟的书信;以及林凤祥、李开芳等人被俘押解北京的奏摺等。其内容丰富,对研究太平天国北伐、评价北伐军主要领导人功过诸方面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文物》1980年第2期)1981年发现的太平天国诰谕三件,集中反映了太平天国维约军纪、执法如山和公举乡官、巩固基层政权的情况,这对研究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4.
此师克盨盖系一九五七年三月间,西安商业学校熊本周同志捐送陕西省博物馆,为其先人步龙先生遗物,(闻步龙先生在清光绪间曾任教三原味经书院)器早佚。盖通高八、五公分,口宽一九、九公分,口长二七、八公分。铭文(图版一、)凡一百四十四字,又重文三、盖面铸夔龙纹饰。据郭沫若先生考订:“大克鼎称其祖为师华父,官职为师。此师克亦称师,表明世袭,可知克系同一人。铭文第三行又下(?)字,见录伯(戈冬)(皀殳)、单伯钟、毛公鼎、王国维释劳。案此铭多一(?)(凡字),当是声符,准凤从凡之例,此当为奉之初文,会意,凡声也。”  相似文献   

5.
<正> 太平天国癸丑三年(一八五三年)二月占领南京建都为天京后,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领导核心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反映这种变化关系和几个主要领导人的主张、思想作风的历史资料,最集中最翔实的一篇,就是太平天国的官方文书《天父下凡诏旨书二》。这本小册子生动地纪录了太平天国癸  相似文献   

6.
1981年5月,在汉武帝茂陵东侧一号无名冢南,从葬坑内出土的二百三十六件铜器中,有十八件铜器上刻有铭文,学术价值较高,引起中外考古学者的重视。(厶贝)安志同志《谈阳信家铜器铭文》(以下简称(厶贝)文》),对这些铭文作了考释研究。我们读后深受启发,对一些问题试作如下补释。  相似文献   

7.
研究认为,倗叔壶铭文符合穆王二十八年(公元前976年)十月的历朔,作册吴盉铭文符合穆王三十年(公元前974年)四月的历朔,畯簋铭文符合懿王十年(公元前919年)正月的历朔,七年师兑簋盖铭文基本符合厉王七年(公元前872年)五月的历朔,我簋盖铭文符合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正月的历朔。  相似文献   

8.
今年三月十九日是太平天国建都天京130周年纪念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历史学会、南京大学、南京市历史学会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于3月15日至19日在南京举行。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4篇(其中有关太平天国史研究总论方面的4篇;定都天京与政权性质问题的13篇;军事斗争方面的18篇;“天京事变”方面的8篇;人物评价方面的12篇;各项政策和制度的19篇;有关史料、遗迹考证的10篇。)来自北京、广东、广西、四川、浙江、上海、安徽、湖北、湖南、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江西、贵州和江苏等十六个省市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一百多人,济济一堂,就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决策的得失,天京事变的真相及其历史教训,太平天国政权性质以及定都后的  相似文献   

9.
<正> 近读《历史研究》1987年第5期罗尔纲先生新作《重考"洪宣娇"从何而来》.此文与以前罗先生的《世传太平天国女英雄洪宣娇是怎样来的》(三联1981版《太平天国史丛考甲集》)和罗先生在"重考"文中表彰的钟文典所作《洪宣娇》(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太平天国人物》),都是一个主题:洪宣娇是子虚乌有人物.罗先生的"重考",根据新发现的太平天国官方印书《天兄圣旨》,否定过去流行的肖朝贵原配杨云娇死后续娶洪宣娇的传统说法,是饶有兴味的新说.  相似文献   

10.
《起事来历真传》是至今流传下来的太平天国作家所写的唯一的一篇小说作品.在封面上刊有“太平天国三年新刊”字样,可知写成于清咸丰三年(1853),亦即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天京)这一年.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阿英先生曾见到过这篇小说的一个孤抄本,他当即写了一篇介绍文章,连同小说原文公布于世,并指出这是有关太平天国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这篇小说今见于他所著的《小说二谈》中,至于其原抄本已不知下落.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六年三月,南京太平天国天王宫遗址西花园内西端假山中,发现“侍卫府胡衙”碑石一块,该碑额部横刻“侍卫府”,竖刻“胡衙界石。”太平天国初入南京,各衙馆均贴条以识别。该碑竖立衙前,同样起着标识作用,是反映当时历史面貌的遗物。此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期间,上海人民在小刀会这一秘密结社的组织和领导下,于1853年(咸丰三年)9月7日发动武装起义,迅速占领上海及其附近的嘉定、宝山、南汇、川沙、青浦等县。起义者表示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并在起义数日后,即将他们属于天地会传统的“大明国”,改称为“太平天国”,上海城头飘扬起鲜明的太平天国的旗帜。后来,在清朝封建统治者与英、美、法资本主义侵略者的联合进攻下,于1855年(咸丰五年)2月17日从上海县城撤退。他们坚持了十八个月的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目前,对于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存在明显的分歧意见,关键在于缺少一个判断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共同的、科学的标准。下面谨就此再谈些管窥之见,希望能有助于问题的深入探讨。一、政体、国体和土地政策,是判断太平天国政权性质最本质的标准关于判断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我在《三论》中曾经提出如下三条标准:(一),太平天国的政体,即政权构成的形式,基本上是沿袭封建专制主义政权的模式;(二),太平天国的国体,即地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王庆成,应广东太平天国研究会的邀请,在广州作题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过去和现状》的学术报告。王副会长在报告中对我国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当时的一些学者和革命家主要是利用太平天国历史来宣传他们政治上的理想和主张,因此,严格地说,还谈不上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第二阶段从三十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有关太平天国史研究的著作,同时对太平天国的性质问题出现了意见分歧。三十年代主要有以下四种看法;(1)是市民性的农民革命;(2)是农民性的市民革命;  相似文献   

15.
关于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的时间、地点问题,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有三:一曰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①;二曰咸丰元年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在“武宣县东乡,建立了太平天国”②;三曰咸丰元年九月初一,洪秀全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时期各地会党起义风起云涌,彼伏此起,呈现出一派宏观伟壮观但又错综复杂的景象。在这些众多的会党起义中有没有新的特点;如果有又是哪些?形成这些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旨在讨论上述问题。(一)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距鸦片战争已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太平天国时期的会党起义必然带有新的特色。太平天国时期会党运动的最大特点是它已经开始具有反侵略的性质。起义的会党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并提出与各国平等的主张。两广天地会在起义檄文中既声讨了清政府残酷的封建统治,又揭露清政府“竭库和番,此处输而彼处受。不念民仇国宝,只晓私党图荣”。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斗中攻陷津、京,烧杀抢掠,两广  相似文献   

17.
论清代陕甘回民起义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同治年间,陕西、甘肃回族广大人民,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起义。这次起义,首先从陕西渭南、华州(华县)、大荔一带发起,迅速蔓延整个关中地区。在陕西回民起义的直接推动下,甘肃陇右地区的宁州(宁县)、平凉、固原;宁夏府属灵州(灵武县)的金积堡;兰州府属的河州(临夏)、狄道(临洮);西宁府属的西宁;河西地区的肃州(酒泉)等地的回民先后起来响应。起义历时十二年之久,席卷了现在陕、甘、青、宁、新整个  相似文献   

18.
兰美琴 《船山学刊》2005,(3):128-1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平天国宗教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这期间,发表了一批论文,据笔者统计,专门对太平天国宗教进行研究的论文就有60余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夏春涛的<太平天国宗教"邪教"说辩正><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宋德华的<拜上帝教:中西文化畸形结合的产物>(<太平天国与中西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等;还有一本夏春涛的<太平天国宗教>(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专著.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国内学者关于太平天国宗教研究作一简要综述,力求全面介绍和总结这一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60年2月出版的《安徽史学》创刊号上,刊载了罗尔纲同志的一篇长文:“捻军正名——一个有关立场问题的名称的商榷”。我在反复读了这篇文章以后,逐渐地产生了几个疑问。现在提出来,请罗先生和其他同志指教。罗先生认为,在我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活跃于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一带,其中主要是安徽的蒙、亳地区的起义农民,即通常被称为捻军者,不应称为捻军,而应“在(捻军的)不同阶段中,对它提出不同的称请”——如1855年张乐行号为“大汉明命王”后,就应称为“大汉起义军”或“大汉”;1857年“加入太平天国”后,应称为“太平天国张乐行部”或“太平天国龚得树部”等;1863年蒙、亳军队数万人请“遵王赖文光领导”后,应称为“太平天国新军”或“太平天国鲁王任化邦部”、“太  相似文献   

20.
洪仁玕《戒浮文巧言谕》,扬州师院中文系编的《洪仁玕选集》(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的《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等一些新版的资料书都这么录道:“推其原故,盖由文墨之士,或少年气盛,喜骋雄谈;或新进恃才,欲夸学富。甚至舞文弄墨,一语也而抑扬其词,则低昂遂判;一事也而参差其说,则曲直难分。”其中“低昂遂判”,商衍鎏《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却作“低昂远判”。我们认为:该作“远判”。查《戒浮文巧言谕》收在《钦定军次实录》卷内最后一篇,原刻本是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年)新刻的,1957年在江苏常熟发现,今藏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原刻本也作“低昂远判”。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