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是一位唯心辩证法的理论大师。他的辩证历史观和方法论得到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极高评价,其中的“合理内核”也为历史唯物主义所批判地吸收。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历史学才真正成为科学。这一点,在我国史学界和哲学界似乎并无异议。但是,在对具体的历史问题的研究中如何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却决非易事。因此,重温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理论前提——黑格尔历史哲学,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一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属于他的后期著作,那时,他对辩证法学说已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纵观“历史之父”希罗多德以来二千多年的史学,黑格尔指出其中贯串着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观点的斗争。他总括以往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哲学对主体的解构浪潮中,列维纳斯却致力于对主体的拯救.列维纳斯所要为之辩护的主体不是传统哲学自我中心意义上的主体,而是以他者为基点的伦理主体.与传统现象学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理解为意向、共在或注视不同,列维纳斯将其看作是某种伦理性的“相遇”,这种“无关系的关系”揭示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责任关系.这样,列维纳斯就赋予了主体以社会的、伦理的意蕴,展现了当代哲学全新的思维原则——他者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后,法国哲学中最为重要的话题之一就是讨论如何建立新的伦理。在此背景下,列维纳斯提出以他者理论来重新认识言说、责任和主体。语言是自我和他者发生关系的主要场所,言说具有前本源性,是接近他者的运动。列维纳斯主张通过所说向言说还原的方式去认识言说的这种前本源性。在言说中,自我被暴露在他者面前,在对他者的回应中形成了责任关系。主体首先作为责任的承担者出现,其不仅要承担起自我的责任,还要承担起对他者的无限责任。这一思想是对近代哲学主体思想的一次批判,也是对伦理思想的一次重大的反思和重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解放理论,是基于社会总体实践而提出的革命的解放理论。后马克思主义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进行了理论反思,提出了"霸权的辩证法"和"行动的辩证法",作为一种现时代的解放理论。后马克思主义质疑人类社会实践的总体性,质疑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他们所提出的解构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观的政治谋划,最终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政治乌托邦。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了拉康哲学中份量很重的大写他者理论.作者首先讨论了拉康关于主体在存在论上不可避免的疯狂性分裂本质.在此基础上,拉康将现代哲学语境中的主体际关系直指为否定性的大写他者,大写的他者对"我"的关系是一种存在论上的强暴关系,一种杀戮关系.其次,拉康的"无意识是大写他者的话语"和"主体-他者辩证法"等重要观点也得到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第三世界文化”是一个新的话题,它和“第三世界政治”、“第三世界经济”一样是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性话语,“第三世界文化”理论体现为一种文化的认知方式,一种文化的选择精神和一种文化的解构意向,它反映了第三世界文化建设者们独立的愿望和解放的呼声,“第三世界文化”的理论根基就是摆脱“第一世界文化”的压抑和渗透,建立第三世界独立的具有“本土性”的文化话语。对第三世界的写作者来说,他们的具体行动就是以写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是阿瑟等学者提出的“新辩证法”,但是对该流派的源头德国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奠基人赫尔穆特·莱希尔特的思想关注较少。莱希尔特用社会行动、反馈、反思判断激活价值的有效性问题,直达《资本论》辩证法的根基性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从行动到体系的“自我持存”的近黑格尔式辩证法。但是,从马克思的文本来看,有效性理论推演过程中的“反思判断”和“内在关系”等环节显示莱希尔特的思想陷入了内在意识,导致自我持存的辩证运动带有极强的目的论色彩,忽视了低阶范畴表现为高阶范畴必然在历史对象中存有“剩余”。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则可穿透有效性理论的内在意识陷阱,重新诠释出历史辩证法内蕴的“表现”和“剩余”。对莱希尔特批判的教益是,历史辩证法是表现中有剩余、同质走向异质、决定和偶因相结合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双重理论结构张一兵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实践家,他的哲学思路恰恰是由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实践的理性构成。我认为,邓小平的哲学理论逻辑与毛泽东一样,也是实践唯物主义①!但是又与后来离开了经济现实去强调人的解放(主体辩证法)的晚年毛...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前提之一,在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居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在理论上仍不失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黑格尔是伟大的辩证法家。关于矛盾是运动的源泉和一切自己动运、发展的原则的思想,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黑格尔的辩证的方法,是他的哲学的思想总线索。他破天荒第一次把这条思想总线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中去,在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的研究中,以及把精神哲学分成各个历史部门,如历史  相似文献   

10.
“后形而上学”视域与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最根本的理论本质。但在形而上学思维范式中,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被窒息了。拯救辩证法的批判本性,是马克思所面临的重大理论使命。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通过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开辟了辩证法的“后形而上学”视域,从而拯救了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在“后形而上学”的视域里,辩证法的批判方式、批判向度与批判旨趣都呈现出全新的内涵,这对于充分发挥马克思哲学对于当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所具有的解释和启示力量,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苏联教科书用本体论模式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未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是全面梳理重构体系应该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以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高命题的原则;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根本理论框架的原则;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体系主体的原则;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的原则;以历史主体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为主线的原则;以经济利益为一切社会关系与社会现象根源和本质的原则;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统领存在与意识关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胡大平 《人文杂志》2005,42(6):15-20
(上接第5期)三、生产力与历史意识的客体向度现在,我们回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在这一著作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这个理论武器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批判,但同时也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如何把工业与私有制剥离开来。这个问题是这样产生的。他从异化劳动角度证明,私有财产是人的异化的本质,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①。而从“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这个黑格尔辩证法原理出发,马克思说,既然劳动是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那么私有财产便是这种主体本质的对象化,即客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启蒙哲学是张扬人之主体性的哲学,通过对《启蒙辩证法》文本的爬梳,可以厘清启蒙存在走向自我毁灭以及超越启蒙之启蒙的双重辩证法.主体性视角下,启蒙的第一重辩证法表现为神话已是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得以逐步确立,但在世界被彻底启蒙的同时,主体性反而走向了衰弱.尽管如此,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对启蒙的批判并非意味着对主体与客体框架的放弃,而是通过文本本身这样一种批判性的反思形式,使我们重新实现主体的再启蒙,完成对自命为启蒙的虚假的启蒙的超越.在主体性解放的意义上,启蒙的第二重辩证法才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4.
迄今,人们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神秘的抽象的表达方式,仍误认为他的方法是远离自然科学的。美国当代哲学家卡尔约翰·弗莱德里希写道:“黑格尔由于把世界看成是实在的意识,因而对在笛卡儿、莱布尼兹和康德著作里显得那么重要的数学(以及物理学)几乎缺乏任何兴趣。”这显然是极大的误解。恩格斯早就明确指出,黑格尔是马克思主义前“比较精密地研究过”辩证法的哲学家。恩格斯在写《自然辩证法》一书时有关黑格尔的论述摘引了一一七处,强调指出,“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黑格尔著作中的“广博的辩证法纲要”已经为十九世纪以三大发现为主体的自然科学方法做了理论准备。恩格斯对三大发现的哲学概括正是黑格尔的结构系统的整体思想的彻底唯物主义的发展。黑格尔的系统整体思想在现代辩证法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日益显示其方法论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理论中除了狭义的以阶级性为根基的“无产阶级解放”理论外,还有广义的以人类性为根基的“全人类解放”理论。传统理论对前者已作了充分的研究,现今的世界历史任务,是要从哲学上对后者进行充分研究,并把其哲学基础概括为人类学唯物主义或人类学哲学。马克思“人类性重担”的隐喻,为人类学哲学的提出和研究开辟了合法性空间。  相似文献   

16.
"辩证法必须在诠释学中被恢复",这是伽达默尔的基本信念。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内在地蕴含着一种"对话辩证法"(亦称"问答辩证法")。与其作为实践哲学的哲学诠释学相一致,伽达默尔的"对话辩证法"并非一种理论哲学意义上的辩证法,而是一种实践哲学模式下的辩证法。其对话辩证法的直接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柏拉图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以及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的基本结构乃是一种文本阅读式的(理解者内在反思性的)、跨时空的历时性问答,如何保障诠释学对话的平等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是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模式下的对话辩证法还包含一种明确的伦理学导向:促进人类生活中的"善"。为此,它以诠释学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普遍性知识和规范与具体应用之间张力问题的解题思路:诉诸理解的应用性和实践智慧,通过文本理解者在特殊情境下的居间调停,实现普遍性知识和规范的"教化"和"拓新"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在阿多尔诺自己独特的“无调哲学”中,非整体性的解构理论色彩直接成为论说语境的主调。在他与霍克海默合作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他们主要批判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主流思潮的科学实证主义①。在进一步的理论思考中,我们发现阿多尔诺的理论探讨也将作为实证主义对立面的那种黑格尔-青年卢卡奇的集合性元主体逻辑(这实际上包括了一切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作为批判的对象。因为在阿多尔诺看来,主体与客体二元分裂格局中的总体性逻辑仍然是一种没有丝毫客观性的主体强暴的辩证法。这是一种更加令人震撼的批判指向。 青…  相似文献   

18.
从反对历史哲学的宏大叙事出发,赫勒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将人类解放视为一个客观历史过程的做法排斥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是一种历史命定论.通过阐发一种民主的自由理论,重新解释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她力图"恢复"马克思人类解放论的主体向度,为当前激进政治提供理论依据.赫勒的激进民主理论带有明显的后马克思主义特征,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幻想.  相似文献   

19.
现象学视阈中的“他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近代主体哲学强调"自我",表现出"唯我论"姿态,现代现象学兴起,改变了这一格局,他者受到重视,但现象学视闽中的他者又各有不同的言说.胡塞尔、海德格尔的他者仍然处于同一性中;他者与自我是一种对称关系;萨特只看到他者与自我的斗争;梅洛·庞蒂把他者肉身化,从意识哲学脱身而出;勒维纳斯奠定了真正的他者哲学,他者成为绝对他者.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降,法兰克福学派以《启蒙辩证法》的启蒙语境为逻辑原点,探寻启蒙主体从病态的支配性到与自然、他者、自我逐渐和解的艰辛历程,从而提出了关于启蒙主体的不同批判指向与重构方案。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描绘出批判精神、平等交往、承认他者等新型启蒙主体的三维解放图景。在此基础上,哈贝马斯推动启蒙主体的交往模式转型,霍耐特则将启蒙主体与他者的和解建立在为承认而斗争的规范基础之上。法兰克福学派三代学者对启蒙主体的批判与重构,在回应时代问题的过程中重释马克思主义,但由于其逐渐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视域,所以其理论的现实性一定程度上被其方法论的妥协性和空想性所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