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阳汉画中的“伏羲女娲图”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南阳汉墓中的伏羲女娲石刻画像,无论是表达什么意图或愿望的,都为人首蛇身(或人首龙身)的形体。这些人兽相混的图画,实为原始图腾形象在汉画中的遗留,是汉代人意识中潜在的原始图腾观念的折射。人首蛇(龙)身的伏羲女娲被普遍地刻画在南阳汉墓之中,既表现了汉代人意识中对自己以蛇(龙)为“图腾”的祖先的崇拜与敬仰,也反映出了汉代人崇敬人类祖先的目的与愿望,是我们研究汉代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对考古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原型及功用进行分析,探究得出其原型是熊与蛇两种动物形象的结合。“玉猪龙”实际上是“熊首蛇身”玉器,它是巫觋做法时使用的法器,表现的是红山先民祈求风调雨顺、大地丰收、种族繁衍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熊首蛇身”玉器宗教功能有所减弱,装饰功能占主导。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极其显赫地位的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是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形象的出现和流行是中国古代供奉的蛇图腾的变形。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 ,被许多部族视作图腾。文明的出现 ,国家的萌生 ,蛇意象又逐步演化为龙意象 ,成为非凡力量的象征。中国神话中的蛇龙意象 ,折射出中国上古时代曾经有过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性的变迁 ,而伏羲、女娲神话及其形象就是这一巨大变迁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4.
招龙是苗族崇龙习俗中的一种,盛行于贵州省雷公山区。苗族招龙之龙具有多态性,包括动物龙、植物龙、非生物龙和自然现象龙等,这突破了原有的动物崇拜论和灵物崇拜论,而将龙崇拜的实质指向了最神秘和最原始的自然,即龙崇拜源于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5.
龙是古代人们心目中所崇拜的神,它是由远古时代对蛇等动物的图腾崇拜演化而来的。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观念中龙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对龙形象的塑造,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不准备就这些问题作全面的论述,而仅就古代墓葬中龙的形象的演变及其性质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传统文化中有丰厚的崇龙文化积层,主要集中表现在其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学里。布依族所崇拜的龙其原型为蛇和鳄。布依族源于古越人,而越人始君“乃禹之苗裔”,越人和夏人都崇拜龙,并都以蛇和鳄为龙。据此,布依族的龙崇拜应源于夏越民族的龙崇拜。这是布依族深层文化与古代更越文化存在渊源关系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7.
蚕与龙的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人工养蚕取丝利用的发源地,远古先民对蚕非常崇拜。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龙究竟起源于什么动物,到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本文从远古先民对蚕的崇拜现象分析,并根据甲骨文的字形进行比较,探讨了龙的发展变化过程与蚕崇拜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龙的最初原形,可能起源于蚕的形象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华夏民族看来,伏羲女娲是繁衍华夏民族的始祖。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形象基于当时的图腾崇拜,人们将认为具备神力的龙转移到他们身上使他们更有神力。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像在汉代才开始出现并盛行于墓室之中,这显然同汉代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方仙道房中术的修道成仙方式有关。之所以把这种伏羲女娲交尾图像置于墓室之内,是汉代人对于道教房中术迷恋的结果,他们深信伏羲女娲成为神仙是道教房中术在起作用,于是就把这种图像刻画于墓室之内,将伏羲女娲视为修道成仙的楷模。  相似文献   

9.
动物崇拜是古埃及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之一。古埃及的原始宗教通过动物崇拜的形式长期保存并发展起来,贯穿于整个古埃及各历史发展阶段中。所以,有关动物的崇拜和传说也是十分丰富的。古埃及人不仅崇拜狮、狼、鹰、河马、鳄鱼等凶狠动物,而且猫、狗、山羊公牛,甚至甲虫等大小动物也都成为崇拜的对象。特别是形形色色的蛇与法老和普通埃及人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古埃及的动物崇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埃及神话与古代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一样,保留了许多关于蛇的种种传说。相同的或不同种类的不同名称,不同品质甚至是相互敌对关系的蛇的传说,是古埃及神话的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0.
《龙的传人》这首台湾校园歌曲,之所以流传深广,是因为它歌唱了古老的中国和炎黄的子孙,歌唱了中华民族——龙的传人,抒发了台湾人民渴望早日回归祖国的真切的感情。 “龙”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的是雄健、刚劲而神秘的,它是神奇和吉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标志。然而,“龙”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它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出自远古的图腾艺术。闻一多曾在《伏羲考》中指出:“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成的;它以蛇的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相似文献   

11.
汉日语中存在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词语,不少动物被赋予了与人事相关的特定含义,拥有了固定的形象特征。通过汉日语中的惯用语、俗语,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比较后发现,"虎、龙、蛇、羊"形象基本对等,"鼠、兔、马、猴、鸡、狗、猪"部分对等,而"牛"的形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2.
东巴教里主宰自然的神──署,是一蛙头、人身、蛇尾的生命体。在纳西族神话传说中,蛙象征女性,蛇象征男性,署代表明阳交合衍生万物。随着历史的发展,男性的权力超出了女性,对署的解释强调的是蛇尾的作用。把署与龙对应起来看,能观察汉族龙崇拜源于生殖崇拜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那伽是印度神话中人首蛇躯的半神灵体,居住在位于海底的沃焦石山,知晓许多神奇的法术。后来被佛教吸收为八部众之一,护持佛法。从图像上来看,龙神以"龙蛇"形象最早出现在犍陀罗地区。随着佛教东渐,龙神神话的叙事与图像藉着宗教的中介,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而呈现不同的风貌。龟兹地区"灌浴太子"的龙神或为二龙或为数龙;敦煌地区"灌浴太子"突出九龙形象;青藏地区以"龙舞"的方式祭祀和崇拜龙神。因此,龙神神话的流变不仅表明中国和南亚山水相连,其直接交流的历史异常悠久,内容丰富,而且对丝绸之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至深且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长时期来,人们公认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对此,新近一些学者颇有疑义。其因: 1、学者们一致认为,一个氏族只采用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但经考古发掘,中国古代的崇拜除了龙之外,还崇拜有鱼、鹿、鸟、龟、羊等等,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相似文献   

15.
在白族民间文学体系中,龙神话传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是白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在广大白族民众中广为流传。龙形象体系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水神意识和斗争意识是白族龙形象的两个核心意识,贯穿于白族龙神话传说故事体系的始终。由最初的"以龙制龙"的神龙崇拜,到"以人制龙"的降龙英雄的人崇拜阶段,龙形象由神圣一步步走向世俗。透过龙神话传说故事,折射出了龙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白族民众的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龙在我国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关于龙的起源有爬虫起源说、龙卷风起源说和自然崇拜起源说等几种说法。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对龙已经有了一个较成熟的认识,认为龙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对龙崇拜是很普遍的。人们把龙纹饰铸造在铜镜之上,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  相似文献   

17.
论白族民间文学中的龙形象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白族民间文学体系中,龙神话传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是白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在广大白族民众中广为流传.龙形象体系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水神意识和斗争意识是白族龙形象的两个核心意识,贯穿于白族龙神话传说故事体系的始终.由最初的 "以龙制龙"的神龙崇拜,到"以人制龙"的降龙英雄的人崇拜阶段,龙形象由神圣一步步走向世俗.透过龙神话传说故事,折射出了龙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白族民众的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西江流域的水神崇拜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以蛙崇拜和蛇一龙母崇拜为代表的水神崇拜文化。水神崇拜文化根源于西江流域以水为主导的生态环境。蛙崇拜根源于稻作生产的自然生态以及族群繁衍的社会生态;蛇一龙母崇拜根源于“水事”生态以及族群认同的社会生态。西江流域的水神崇拜文化孕育于西江流域以水为主导的生态环境,以形象的方式见微知著地反映了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的紧密关联,是西江流域生态文明的文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尊崇的重要神灵,女娲在典籍文献中频频出现.关于她的形象,历来均认为是"人首蛇(龙)身".文章通过从人类学、考古学等诸方面对女娲神话的观照,质疑成说,提出女娲为鸟形原生态形象的新说并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古代越族独特的崇蛇习俗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越族崇蛇习俗源远流长, 在今天的黎族、壮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及疋旦民中仍保留着崇蛇习俗。2.越族崇蛇习俗是有差异的, 各地所崇拜的蛇并不相同。有的越族崇拜无毒蛇, 有的越族崇拜有毒蛇。3.有的越族的崇蛇习俗属于图腾崇拜, 有的不属于图腾崇拜, 而越族的蛇图腾崇拜并没有发展为龙崇拜。本文还试对越族崇蛇习俗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与蛇类生活习性、越族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发展状况和越族人民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