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耍孩儿”是我国三百一十七种繁花似锦、五彩缤纷的戏剧百花园中,以古老曲牌命名的山西地方戏曲。其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跌宕迥环;打击乐的使用尤具特色。探其源流,最远可追溯到我国唐、宋时期,大约经历了数百年漫长的岁月,在我国历代战乱频仍的塞北边关一带,沿着自己一条独特的道路,铿锵挺拔,悠悠缓缓地发展着,是我国地方戏曲中,历史渊源,独具特色的奇葩。关于“耍孩儿”的源流,多少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说概略有四:一曰,传  相似文献   

2.
大同有着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单纯的任一符号都无法概括其文化的全部,可用文化宣传口号“和合大同”作为“扇钉”,打开大同文化传播的链接点,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扇骨”,把各种地方文化(扇面)以虚拟场景再现的形态,辅以故事修辞叙事,以此实现大同地方文化的大面积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3.
云冈文化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冈文化是大同地方文化的总称,代表了大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形貌。云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其形成和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云冈文化是大同最具地域性、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文化,也是大同文化品质的最高体现。“新云冈计划”启动后,云冈文化应当被重新审视和认识,各文化单位应当倾力合作,将云冈文化打造成大同市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4.
元代著名曲作家马致远所作套数〔船涉调·耍孩儿〕《借马》,久享盛名,但其主要人物形象马主人,向来被看作是“吝啬者”、“悭吝人”,对此,本文作者认为,马主人是一个“马癖”形象,具有癖物者共有的“善解物性”的本质特征。有癖之人对所癖之物往往有痴迷的热爱和执著的追求,因而他们往往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癖者是文化精英中的一个群体,对文化的发展有推动作用。马致远塑造的马癖,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首出的崭新形象,具有开山作用,对《聊斋志异)等作品的类似形象的塑造,有深远的影响,从而开拓了文学题材创作新的领域,应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着”属于多音多义字,与古代汉语的音变构词有一定的关系。在汉语演变过程中,“着”字的音义逐步语法化。从历时角度整理分析“着”字的语音、语义、字形的发展演变,可以考查其来源、形成和发展;从共时角度考查其在日常用语表达时的使用,可以避免混淆“着”的音义关系,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更好地服务于汉语教学工作,为人际交往提供准确的导向。通过梳理“着”字的发展演变及在大同方言中的用法,彰显地方方言的文化特色,促进地方方言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致远的<耍孩儿·借马>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散套,有着多方面的思想内蕴.然而历来的研究者主要看重其诙谐幽默的喜剧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其深厚而丰富的思想意蕴的探析和发掘.本文试从元代多元文化的角度解析其思想主旨的多意性.  相似文献   

7.
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在中国近代 ,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开始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相结合 ,形成了各种新的理想社会的模式。李大钊从共产主义理想与儒家理想社会观的内在联系出发 ,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 ,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大联合和互助的角度来阐述“大同”,赋予大同思想以崭新的时代内容 ,构想出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 ,进而实现了近代大同理想社会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并且对实现“大同景运”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有益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云冈文化是大同地方文化的总称,代表了大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形貌。云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其形成和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云冈文化是大同最具地域性、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文化,也是大同文化品质的最高体现。"新云冈计划"启动后,云冈文化应当被重新审视和认识,各文化单位应当倾力合作,将云冈文化打造成大同市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9.
据明嘉靖《河间府志》记载,明代河间府内卫所为“河间三卫”,即河间卫、大同中屯卫(寄治)、沈阳中屯卫(寄治),另外还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和沧州守御千户所。“从征”和“谪发”是河间府军户的特色。明初卫所人口迁徙对地方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大同成功地申报了“大古都”,而与其他古都相比,大同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因此,本文将从北魏时期大同的历史、文化、民族交流上挖掘其独有的旅游价值,对北魏平城予以“北朝先锋,开放魏都”的旅游形象定位,并围绕这一形象开展一系列的形象设计。  相似文献   

11.
“大同”思想源于中华大地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继承和弘扬中华“大同”思想传统 ,对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缩小城乡差别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详尽地阐述了地方高等教育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以及作为地方高等教育的载体 ,地方高校在“文化强市”中的支撑作用。指出 ,“文化强市”不仅是经济形象 ,更是文化形象 ,文化的繁荣更能促进经济的繁荣 ,而地方高等教育及其载体的地方高校则是地方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是实现“文化强市”战略的主力军 ,它通过文化培育、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交流 ,提升地方品位 ,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高地方综合竞争能力。总之 ,它对“文化强市”的支撑作用是任何领域都不可替代的 ,它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大同正处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时期,需要更多方面的资源与支持,高校、企业、政府都要加入地方文化旅游的产业中,为寻找合适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而共同努力。将云冈美学特色与平面设计专业相结合,尝试通过平面设计中点线面体的模式,将地方文化与本科教学相结合,再以产学研的形式输出。从产学研的视角分析平面设计专业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的可行性,不但满足地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也能实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种新媒体(电脑、手机)的盛行使得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以山西雁北地区的"雁北耍孩儿、阳高二人台"为个案进行研究,发现二者依然停留在剧团下乡汇演,自己找市场的困境,需要利用新媒体创新表演艺术,寻找新的表演空间。  相似文献   

15.
大同位于山西省的北端,属于晋语大包片。在大同方言中,“赶”可以作动词和介词,但主要的用法是作介词。作动词时,没有普通话的义项多;作介词时,比普通话用法丰富而且复杂。本文讨论的内容和列举的例子主要以大同市所辖各区为主,通过对大同方言词“赶”的使用情况加以具体的描述、分析和说明,与普通话的“赶”进行比较,说明大同方言词“赶”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沟通的桥梁,是地方文明参与世界、融入世界的机遇。结合当前地方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理论研究,探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地方文化协同的创新模式,即以地方文化建设为中心,依据地方文化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政府、学校、社区、大众媒介、企业等地方文化建设主体间的动态关系,形成优势突出、多主体协同的创新模式。研究发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地方文化协同创新模式研究十分符合地方的社会发展。对该模式下地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地方文化传承的发展和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是国家坚持国际经济、多边文化的核心理念,经济与文化并存,经济是表现,文化乃固本。国家《论语》译介工程项目就是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基础上使各国文化“和而不同”。在国际贸易日益繁荣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儒家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以达到交流、共通、合作之目的,从而对“一带一路”倡议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孩儿茶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须夕娜”条云:“孩儿茶,又名乌爹土,又名青实失之,其实摈榔汗也。”苏继癫先生作《岛夷志略校释》,于孩儿茶”下注云:“此名以见于本书为最早。……这取自一种学名CassiaCatechu之液汁,梵语名Khadira与Khaira,孩儿茶殆由后一梵名而得音。因其对呈绿茶色,故有茶之名。泰米尔语Vodalay,汪大渊之“马爹土”,林草纲目》之“乌多泥”与“乌垒泥”皆其对音。泰语名Sisiat,汪大渊所记“势失之”为其对音。树高二三十英尺,乔木,印度孔坎海岸、孟加拉北部山地、缅甸皆产之。取此木之心熬煎之,则得浓液,以…  相似文献   

19.
大同铜火锅     
筑欣 《山西老年》2014,(11):52-53
1973年9月中旬,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当地特将代表中华民族特色与大同地方文化的六尊特制大同铜火锅,赠予贵宾。 植根晋北乡土的大同火锅,从岁月的严寒中锤打出绵延古今的生命火种。火锅的材质虽有砂、瓷、铜、景泰蓝等数种,铜火锅却因其可繁可简、亦华亦朴的随和品质,普适各方,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语言演化的活化石,一个地区的方言积累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有一些词汇是古代汉语的留存。大同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反映了大同悠久的历史文化。基于这一认识,对大同方言中的“敧、齈带、央及、业已、懆”五个古语词进行分析阐释,并借助工具书和古籍进行考证,以期为方言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