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法学高等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因而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极为重要。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靠传统的“填鸭式”法学教育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多样化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视角、多层面分析实践案例,使学生能准确地将抽象理论和法律规则有效地结合。因此,当前高等法学教育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探讨新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学实践教育正面临着实践环节流于同质化与浅表化、实践教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过于机械、实务人才供给与人工智能时代需求脱节的现实困境。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法学实践教育,有助于通过提供沉浸式的创新体验与多维度的评价机制等方式突破目前困境。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法学实践教育时,应注意对系统算法偏见的辨别与防范,并坚守法学教师在实践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避免过度的技术依赖。在人工智能时代,法学实践教育应在教育目标清晰化、教育环节智慧化、教育平台联动化、教育队伍复合化以及教育评价个性化五个维度实现路径革新,以实现人工智能与法学实践教育的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陈兵  程前 《延边大学学报》2015,48(1):129-134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普及,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时代的交互理念创新法学教育模式、营造法学实践教学环境、优化法学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为此,针对高等教育改革教学内容的自主性和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探索法学实践教学库建设,主要包括为学生提供学习资讯与模式实践,协助教师教学答题与指导实践以及信息自动化处理和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4.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课程和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培养模式单一化等问题,结合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构建融师范性、学科性、应用性和职业性为一体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并进,师范教育与专业技能相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一体的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全面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改革路径,为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诊所法律教育是近年来从美国引进的一种法学教育方式 ,它让学生在实际的法律工作实践中学习法律。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心和公益心 ,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对改革和发展我国法学教育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资金压力,让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学校建设,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因为高等教育价格过低而产生的社会教育需求过度现象。但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也面临学费收入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偏高,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不透明等问题。我们应以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为契机,采取加强高等教育投入,改革高等教育拨款与评价制度,建立有效的学生资助体系,加强教育成本核算与管理等有效措施,逐步建立起一种政府、社会、学校、学生个人与家长共同合理分担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的机制,实现国家、家庭与个人的多赢结果。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教育变革的过程中,也给教育带来不可预知的伦理风险.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重要产物,教育人工智能系统备受推崇,但必须遵循相关的伦理原则.首先,从宏观层面探讨教育人工智能系统的一般伦理原则,即通过对世界各地相关政策文件的分析解读,明确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和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其次,从微观层面探讨教育人工智能系统的具体伦理原则,即通过相关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学习借鉴,明确教育人工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的伦理原则.最后,针对未来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和可能遇到的伦理挑战进行预测,并结合国情,提出我国教育人工智能系统未来发展的策略建议,即培养具备合格人工智能素养的社会公民、制定更加科学的教育人工智能系统伦理原则、构建教育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过程的监管机制、重视人文关怀的情感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其在培养、训练法律人才,促进法学研究,发展法学理论,为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法学课程之改革是法治国家发展和法学教育之内在要求,而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之关键在于对法理学课程实施改革.在我国对法理学课程实施改革必须论证一些基本问题:课程改革之必要性和可行性、改革目标和路径以及改革之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智能元年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与发展,对此法学界反应尤为激烈,甚至产生"法律死亡"的论断。寇枫阳同学在《人工智能与法学的博弈和共生:现状与冲突、回应与未来》一文中通过对当前法学在应对人工智能崛起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式展开批判性分析,指出法学博弈过程中的"胜利之道",形成人工智能重塑法学,法学对人工智能予以规范的共生局面。人工智能时代是法学新发展的契机,该文对于未来法学与人工智能该如何平衡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诊所式法学教育借鉴了医学院临床教学的模式,学生在“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诊所式法学教育具有学习场所的开放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生动性、培养模式更注重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特征。诊所式法学教育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责任心、职业道德,又有助于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既能够满足培养法学教师的需要,又有助于实施依法治国的政策。应把诊所式法学教育与其他传统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新的符合科学化和学院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等院校师范类法科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执教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工科院校应将其法学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经济需求紧密结合,以确定法学专业教育特色,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同时,学校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方式,有效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教学要求,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教学改革的实践等提出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并在教学中付诸实践,以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同时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更好地与各位同仁合作交流,为全面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英国法学硕士教育模式是全球法学高等教育模式的成功范例之一。其在入学方面实行“宽进严出”,要求申请学生提交详尽的研究综述和学习计划;在教育理念上,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强调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进行独立思考而又富于创造性的人才;在授课模式方面,实行学生自治的模式,表现为学生自主选课和自由择师;在教学方式上,重视习明纳教学方式,强调师生沟通和互动;在学术研究方面,要求学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严惩学术剽窃行为。英国法学硕士教育的这些有益经验值得我国法学教育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国家对各类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条件下具备高等职业能力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探讨计算机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任务,改革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所需的各类职业能力,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质量,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5.
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能促进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是解决法律应用型人才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还有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目前我国高校法学教学却过于偏重抽象理论知识的传授,多数法学教师自身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欠缺,而法学专业的实习效果也不理想。因而,我国各法学院系要改革法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的交流,并注重提高法学专业实习效果,以使法学教育有利于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大学法学院为例,总结和阐述地方综合性高校法学本科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乃是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多元化追求和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地方综合性高校法学本科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由基础学习阶段和特殊培养平台构成,特殊培养平台包括高素质法律理论人才培养平台、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平台和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其特点在于解决了法学教育中标准与个性的矛盾,加强了基础理论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性,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互动性;该培养模式产生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此外,文章还就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法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增加,中国法学教育也产生诸多问题,特别是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未尽如人意,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本文拟以中国地质大学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实验室为平台,以法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培养途径和考评机制为介质,探讨提高中国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耶鲁法学院以培养职业法律人才为主要目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奉行的是现实主义法学教育观。在课程设置方面,其注重法学学科与人文社会的其他学科的融合,并模糊部门法之间的界限;在教学方法方面,其采用小班授课法、独创性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法律诊所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师资队伍方面,其呈现多元化师资结构,强调与政府、律所等部门的合作。耶鲁法学院的现实主义法学教育观及其现实主义法学教育路径对中国的法学教育发展与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的法学教育应该重视法律职业教育,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设置,并应采取与大课堂相配套的小规模教学方式,同时需要引入相关领域的司法实务专家参与实践教学,建立高校与司法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法律人才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技术逐渐融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高等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极大地改变了高等教育场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管”的形态。面对新形势,高校教师必须“因时而变,因势而新”,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转变教师角色:由传授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协助者,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提供者,由教学过程中的说教者转变为教学互动的促进者,由事无巨细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自主管理的培育者。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影响广泛,具有极高的工具性价值,但它仅仅是教师提高教学效能的得力助手。无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本质和立德树人的使命都不会改变。在智能化时代,高校教师永远不变的是:“牢记教育使命、不忘育人初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教育基本规律,锤炼教学基本功,在创新中守正,在守正中创新。  相似文献   

20.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新文科建设及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新文科建设依赖于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的逻辑理路表征为:知识论逻辑——人工智能促进文科学科专业生成,新生成专业的发展评价要坚持"问题+需求"导向;教育观逻辑——人工智能将改变文科学生培养目标,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应避免专业和培养范式的"碎片化";教研方法论逻辑——人工智能将改变文科教学方式,新文科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打造更加科学与合理的"教"与"学"的评价体系。构建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文科评价的应然图景,需要坚持:评价目的彰显立德树人、评价主体交互多元、评价标准科学多样、评价方式多维联动、评价结果全息直观和评价支持系统的"智能介入"。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和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四个方面:造就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破学科界限,推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树立"全人"发展理念,培养学生大数据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实现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目标,需要构建四个实践路径:课程体系设置"文理融合",打造立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拓展专业课程设置内容;教学模式创建"理实并重",创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协同",创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文科评价要打破"五唯"取向,坚持"新理念"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