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蕴含着制度性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价值旨向。在逻辑理路上,其创造性将人民立场、中国精神和世界担当融为一体,呈现出鲜明的理论开拓性、政治指向性和人民性等价值意涵。在实践向度上,其重视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强调在化解社会矛盾中把握决策过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要系统性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推动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进一步化解社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加强中国特色理论供给,向世界展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景;将中国发展与世界进步紧密关联在一起,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不仅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群众化,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途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涵盖内涵建设、核心竞争力提升、学科建设、特色发展、社会服务及学术创新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精准施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人才支持,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高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一环。要在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完成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中国高校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中,必须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此,需要从系统科学方法论和善治理论出发,研究中国高校治理的内涵以及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径。为此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把握好高校治理的领导制度;完善法治基础,把握好高校治理的科学架构;提升管理效能,把握好高校治理的支撑体系;加强民主管理,把握好高校治理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智库朝气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合理的智库评价体系,有助于引导各类智库切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智库内部治理、推动智库提质增效,进而形成内外兼修健全发展的中国智库生态圈,以高质量的智库产品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笔者通过梳理国内外智库评价实践动态与学术研究现状,归纳总结我国智库评价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成因,并指出它们可能给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带来的影响。由此建议:我国应基于中国经验、中国国情及智库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时代背景为依托,构建中国特色智库评价体系,促进我国智库体系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界定了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内涵和内容,分析了现有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研究认为,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运行规律,坚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坚持绿色发展文化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等手段建立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系统、实现共享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中国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良好基础,但仍存在治理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生态环境监督监测和执行力度软、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提出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深化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发展绿色金融,推进重点领域和企业绿色化改造;同时,不断丰富治理指标体系,强化环境监测监管(环保督查),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建设人民更加向往、更加满意和美好的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使命和题中之义,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内在诉求和坚定目标。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教育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更加注重公平的教育、更高质量的教育、更有智慧的教育、更加开放的教育、更高治理水平的教育;中囯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内涵主要体现在一流的营商环境、领先的科技创新、高端的产业集群和现代化治理体系等四大方面。比照上述目标定位,国家高新区在现实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短板。要逐一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优化完善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产业新城;进一步健全创新体系与机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制约;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着力构建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区域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发出了全面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号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地位和性质决定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能够通过我国的政治制度特别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等制度载体充分发挥其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等职能作用。在当下国家治理语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应领会国家治理理念,把握国家治理核心,抓住国家治理着力点,明确好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切实肩负起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与投身国家治理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功。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圳特区从改革“试验田”向“先行示范区”的转变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新征程。文章系统论述了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经济特区的先行先试典范作用,深入研究了深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时间节点和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探讨新阶段深圳作为改革“先行示范区”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如何推进制度变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发展新阶段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要求和新部署。厘清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把准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从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创新高校治理理念、完善高校治理制度和优化高校治理工具四个方面入手,将有效提升高校治理现代化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民族院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各民族人才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形成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普遍规律和符合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特殊要求的办学传统。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民族院校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对标新时代的新要求。本文基于西南民族大学办学实践的个案分析,深入思考新时代民族院校办学定位,并系统谋划其发展战略;结合新时代民族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以新时代民族院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优化民族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激发民族院校的内生动力,提高民族院校的治理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贡献率。民族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当前“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乡村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赋能农村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生成。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可以培养出适应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需求的专业人才,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也面临着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乡村人才流失、教育内容适配性不高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本文深入探讨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教育部在“马工程”教材全面修订之后启动编写的首批9种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之一。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内容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统揽,紧紧围绕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重大变化,聚焦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总任务,科学把握我国区域经济在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从中国区域经济基本问题、区域经济理论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伟大实践、区域经济结构变迁、区域经济关系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略、区域经济政策体系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借鉴价值等方面,系统提炼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创性、标识性的区域经济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增强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对现实的解释力以及更好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的区域经济人才队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现实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想、发展使命、发展原则、发展保证,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治理现代化、蓝图描绘等方面下功夫,奋力谱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贫困是后扶贫时代亟待治理的关键问题。在后扶贫时代,教育贫困治理的价值逻辑主要体现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方面。后扶贫时代教育贫困治理的框架可从治理目标、治理理念、治理视角、治理方式和治理机制等维度进行搭建,在行动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志智双扶,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在路径上不断加强教育经费可持续性投入、增强文化治理建设、构建教育扶贫长效机制、实现贫困治理精准化及构筑多元主体协同式参与,继续为全球贫困治理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近十几年,我国社会组织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治理中起到了提高公共政策质量、提升社会协同水平、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和发展慈善事业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的总量、能力和行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尚存差距。要使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必须明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量大、质优、功能强的社会组织发展任务,采取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科学举措,不断推进社会组织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质量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符合现代科技文明发展大势,它必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途径,以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以高质量高等教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必须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方向,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为主要途径,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加强新工科建设,以锻造高质量教育体系,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兼具、专业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必须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深入研究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扬弃了西方政府社会治理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执政新方略,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决策的形成与实施,既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又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刑事法治理念,尤其是其核心价值理念的导向问题,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课题,也是新时期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实践良法善治的基本前提。而将以人为本作为实践良法善治的内质与形态,无疑对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具体运行系统,是制度体系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持续有效地保障和推进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分析和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