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群众路线的理论渊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其实践基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对党的政治认同提出了挑战,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对党服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挑战,党员干部队伍的新变化对党自身的公信度提出了挑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应凝聚中国力量,以实现中国梦;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以凝聚价值共识;应健全党服务人民群众的制度设计,以切实转变工作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党的群众路线的百年发展史。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引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路线,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制胜法宝。从宏大的历史视域出发,将党的群众路线置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境遇中,系统考察党的百年群众路线的历史演进,从而清晰呈现出党的群众路线从提出到日臻完善的逻辑脉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党的百年群众路线的演进史昭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切实为民造福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从严治党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90年历史就是一部孕育、铸就和发展群众路线的光辉史.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一系列紧迫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4.
做好群众工作,历来为各级政协所关注,但如果从党的群众路线高度来加以审视,政协群众工作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事实上,人民政协与党的群众路线高度契合并紧密伴随,作为党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它本身就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产物,是党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且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因而,加强人民政协建设对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献摘录     
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6.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人硕果的基础,从具体国情出发,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新探索,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置身于新的环境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从理论上去理解相关含义,必须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群众路线可能遇到的复杂课题,在实践中创新新方式、新方法。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党和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要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要求全党坚持唯物史观,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共云南省委第五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指出:“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决  相似文献   

8.
梁柱 《中华魂》2015,(3):22-26
毛泽东为我们党创立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党立足和发展的生命线。群众路线的本质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工作路线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内化为党的工作路线,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大贡献。群众路线是同我们党的活动相伴随、相始终的,贯彻群众路线就应当帮助广大干部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和转变工作作风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而真正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历史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所在,胜利之根本。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本文从党的历史发展、党的性质及党的思想路线等方面论述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张闻天恪守党的宗旨,践行党的思想,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党群思想,它以党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终身事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践是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正确与否的最高尺度以及脱离群众是执政党最危险和致命的错误等为科学内涵。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传承和践行张闻天党群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的奋斗史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既筑牢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又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历史经验,即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基础,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以不断创新群众路线的贯彻方式为关键,以积极加强群众路线的制度建设为保障。当前,中国共产党还需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和谐共生党群观的入心化行,发挥“关键少数”在践行群众路线中的表率作用,积极适应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健全践行相应的制度机制,以及确保群众路线常态长效这四个维度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村官作为党和国家在基层一线培养人才的一个制度安排,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与人民群众关系如何,事关这项工作的成败,只有明确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发展脉络,认识到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在工作中尊重群众、服务群众和致富群众。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阐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在当代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变迁,一些党员对群众重要性的认识和践行群众路线有所松懈和怠慢,甚至有严重损党和群众关系的行为,产生了及其不良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很多人有“官大压人”的官僚观念、各种规章制度的相对滞后、人民群众缺乏有效的监督和举报方式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党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要加强人民至上理念的思想教育、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群众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群众路线"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和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做出的创新和发展。它经历了萌芽和形成、成熟和完善、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研究"群众路线"的多重内涵以及形成和发展,不断探索群众路线的践行路径,对于新时期密切干群关系,提高我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必须践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最为深刻的规律,只有构建践行群众路线的常态化机制,才能为高校党建科学化注入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逐步形成了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必须坚持的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同时对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8.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包括党关于人民群众的正确观点和领导人民群众的科学方法 ,内极为丰富。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本质思想的论述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刘少奇对群众路线理论的形成、完善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集中表现在: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提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重视执政党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努力探索执政为民的方式。刘少奇的这些重要思想对新时期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增强对群众路线的理论自觉与落实。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认识论的理论继承,是党对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延承,是党践行自己的宗旨与价值取向的理性选择,是党巩固执政地位与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根基的政治关切,是党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