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灵剪纸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样式众多,且流传久远,具有粗犷、简练、明朗的特点,是中国北方剪纸的典型代表。与中国剪纸有着密切关系的日本剪纸,在充分借鉴吸取中国剪纸的技法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文化特点不断发展,逐渐呈现出与中国剪纸不同的异域风采。此外,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为广灵剪纸和日本剪纸在当今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广灵剪纸素有"中华民间剪纸艺术一绝"之美誉。广灵剪纸将生活美通过艺术美表现出来,但又不追求严格写实,将人们的审美意向按照美的规律外化,通过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段,以突出被表现对象的特征,从而创造出美的形象。目前,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灵剪纸逐步迈向产业化,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其产业化进程。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应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丰富多彩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频临消失和灭绝。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非物质文化传承创新和保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条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蔚县剪纸”是我国河北省的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艺术,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蔚县剪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又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周广被确定为“蔚县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访谈中,周广围绕其刻苦学艺、潜心钻研和守正创新的经历,讲述了“蔚县剪纸”的技艺特点、代表性作品和传承发展情况,呈现出“蔚县剪纸”详实生动、鲜活真切的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5.
阜阳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刚柔并济、夸张浪漫。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装饰花样与刺绣花样的传统功能,已经逐渐退化,面临失去载体的境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发展阜阳剪纸应秉承"传承、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发展原则:在传承中,突破传统的传承模式,把剪纸传承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在保护时,要有效保护其传统风格和所依存的人文生态环境,大力打击抄袭假冒现象,并倡导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强支持力度;在开发中,秉承"合理开发"理念,加强理论研究,打造阜阳剪纸品牌形象,拓宽载体形式,走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的关系视角,论述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一是博物馆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部分”进行收集、整理与保护,二是博物馆自身形式的创新与多元化能够更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博物馆加强了与文化遗产原居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和互动。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研究价值。对齐齐哈尔丰富、多元、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而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有很多优势。可以从博物馆功能和优势的发挥角度,探讨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8.
宁夏历史悠久,民族多融,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深厚,有历史继承渊源。位于六盘山下的隆德县,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宁夏具有代表性。田野调研发现,隆德县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农民画、篆刻艺术、书画艺术、马社火、回族刺绣、雕塑等七大类,其中前六类基本处在断层状态,唯杨氏家族的雕塑传承不断。传承断层的原因:一是家族传承出现衰势,没有得以延续;二是社会变迁使人们远离了传统非物质文化;三是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一是关注传承人,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政府每年要投入专项资金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二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尽快解决好传承者与继承者的问题,从根本上培养非物质文化传人;三是建立民俗博物馆,尽可能保存古老文化记忆;四是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艺术节,弘扬民族文化;五是实施政府非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剪纸在产业化道路上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由于长期缺乏规范,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程度较低。事实上,重庆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和良好的现实基础,应该采取以政府主导和政策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民间积极参与、并联盟学校教育、社区多方参与;以校企合作为主、多方辅助合作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拓宽剪纸的目标市场、开发多样化产品;多渠道的网络传播、网络统一服务平台宣传与销售等模式以促进重庆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傣族剪纸曾经是芒市村村寨寨妇女老人的一门拿手手艺,几乎人人都能用剪刀剪出祭祀和赕佛用的"董"和"扎"。但在今天,外部环境与传统村寨形成强烈反差,使得世代相传的生活习俗受到质疑和挑战。有成就的傣族剪纸艺人越来越少,传承困难,处于濒危状态。对目前仍然存活的民间手工技艺进行保护,不仅是对现存的物质形态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要使之成为活态的,有生命的传递,没有民众的承接和发展,民间艺术样式将快速走向消亡,活态的非物质文化亦由于缺乏创造与坚守成为僵死的遗产。通过正规或非正规教育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并有选择的进行传承以达到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价值开发已经成为博物馆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文化遗产的传承、文化建设多元化、系统化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体系的意义,并就其构建思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湖南望城华夏剪纸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民间剪纸博物馆,馆藏丰富独特.馆中文震坤老人的剪纸作品别具一格,在图案上传承和创新了楚文化中的巫文化意象,秦石蛟作品中的凤鸟图案丰满灵异,造型色彩逼真抢眼,闪烁着楚文化凤崇拜的灿烂光辉,他们的作品在传承前辈的基础上力求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具有独特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同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8项,呈现出类别集中但地区分散的特征。非遗博物馆的建设,需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核心理念,在体系化的建设和管理中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为了使这种力量尽可能完全地发挥出来,非遗博物馆还需要做到文旅融合,以旅游带动流量和消费,进而带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简单的保存和保藏,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与时俱进,才能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焕发生命和活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针对广大剪纸爱好者和青少年儿童动手动脑能力训练的强烈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民间剪纸艺术生产流程交互体验平台的构建思路与实现方案。首先对其工艺流程进行科学分类;再按照分类标准建立动画元件数据库,并以完全对称折剪法中的团花剪纸为例详细阐释了交互平台的设计思路、关键问题与关键技术;最后对其进行了测试与应用验证。该系统可以使无剪纸基础的学习者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通过反复观看,跟随学习,剪刻出与案例相同的剪纸作品,从而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并且逐渐了解剪纸,喜欢剪纸。  相似文献   

15.
信息手段和内容的革命引发了全球性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浪潮,从而成为了各国开展文化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如何运用现代手段加强对传统非遗文化项目的保护和利用是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在探索中前行,建设生态博物馆是诸多行之有效的重要传承保护方式之一。海州五大宫调数字化生态博物馆是我国首个此类型的博物馆,通过解剖、分析其实施构想、内部解构和具体方式,把握其运行规律,对我国运用建设非遗数字化生态博物馆方式开展非遗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佛山剪纸的海外贸易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佛山悠久的海外贸易历史、佛山剪纸本身的产业化生产以及佛山剪纸行会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佛山剪纸海外贸易的长盛发展。佛山剪纸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其海外贸易传统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物质遗存收藏之地的博物馆与流传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原本存在着一条鸿沟。20世纪晚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对概念被提出,强调对活态的技艺、流程等因素的关注与研究,保护与传承特定人群的文化记忆与历史认同成为博物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随着西方语言学中的"叙事理论"介入博物馆领域,也引发了博物馆叙事的研究与实践。逐渐更新的博物馆叙事方式不仅灵活地实践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与方法,也积极拓宽了博物馆的应用领域,使其变成一个更具包容性和贴近大众的社会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8.
秧歌戏与扭秧歌并非同一艺术样式。作为省、市两级非遗保护项目,广灵秧歌目前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仍有成为"博物馆艺术"的危险。自上而下的文化体制改革,并未有效地改善广灵秧歌当下面临的濒危态势。对待诸如广灵秧歌这类传统文化的态度如何,才是更为内在也是更为本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丰富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意义重大。桦树皮制作技艺是鄂伦春族在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形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桦树皮制作技艺面临产品市场萎缩、原材料供应不足,创新能力不够、传承人队伍老化等问题。建议以完善传承保护政策体系、创新传承模式、拓宽传承路径、扩大传承人队伍等措施应对,以推动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丰富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20.
山西民间剪纸源远流长,其中中阳县的民俗剪纸最具代表性,王计汝是中阳剪纸的继承者和发展者的突出代表。2007年王计汝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她的剪纸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现实与理想的交织;二、对婚俗的深刻记忆;三、对民间传说的恒定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