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周邦彦生平材料于史载录不丰,即使留有文字踪迹,其所征之事或年代亦难指实,较可确知者,如《宋史·文苑六》所记,元丰年间,建国已久的北宋王朝,在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冲突中,经王安石"熙宁变法"施行各项新法后稍微得到气氛缓和之际,周邦彦当时以太学外舍生身分献《汴都赋》呈宋神宗,赋文以歌颂新法为主,内容澎湃热情,充满理想,周氏因献赋一举被擢为太学正,赋中内容乃歌颂新法施行以来国家繁盛富足之景象。 相似文献
3.
4.
陈莜烨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8-16
宋代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滋养了室宇赋的创作,也使其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演进轨迹。宋代城市结构发生变化,建筑技艺成熟,社会盛行游赏与营建风气,加之文人主动参与室宇营造,由此带来宋代室宇赋空前繁盛的创作局面。室宇赋在宋代各时期呈现不同的创作倾向:北宋初期歌颂太平与表达恋主情感,中期体现经世致用思潮,至后期进入创作全面兴盛的阶段,展现文人的生活;南宋初期室宇赋彰显忠愤情怀抒发世俗情调,中期流露爱国热情展现仁者胸襟,后期更加受到理学观念的濡染浸渍。 相似文献
5.
赵润金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05-110
宋代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四位皇帝对进士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从而深刻影响了宋代律赋。仁宗于天圣五年(1027)下诏提高了策论的地位,而律赋地位却开始下降。神宗接受了王安石的建议在进士科举考试时候罢了律体诗赋包括律赋,而代之以经义、策问等体例的议论性文章。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禁止士人写作律体诗赋,如有违反,“委御史台弹劾。”因此律赋成为了徽宗褊急性格的牺牲品。高宗考虑到党派平衡,权力制衡,于建炎二年(1128)采取律体诗赋、经义并取的策略。经过改革以后宋代律赋的地位相较唐代律赋的地位有很大下降,而且数量和质量相较唐代都有很大下降。由此可见宋代皇帝对进士科举制度改革对律赋的影响总体上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6.
7.
丁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2):32-43
有宋一代,纪行赋完帙多达15篇,数目冠绝历代,且粲然可观,不乏自撰成后就广受好评的名家佳构。例如邢居实的《南征赋》,苏轼就假他人语盛赞其“亦足以藉手见古人矣”,黄庭坚亦称述其“笔墨山立,自为一家”。宋代纪行赋体格高古、文风遒健,对舟行路线、川流景观、水文特征及江河水系的叙述尤其细腻、密集,这一方面与纪行赋“因地及史、叙行述志”的文体机制以及宋人好藉“水”进行创作和论文的风尚有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也与宋代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其文本面貌受到行政区划因革、疆域边界改易、地形水势变迁、政治氛围更替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爬罗剔抉宋代纪行赋文本背后的文化语境和史地信息,曾经湮没的山川形貌、人物风土、节序物候等,多可据此得悉。 相似文献
8.
许净瞳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2-75
赋是一种兼有韵文和骈文特色的文体,宋代赋的创作很兴盛。此外,古代的书目里赋不是单收在集部中的。以宋代书目中著录的赋为研究案例,讨论宋代赋的创作和古代书目赋著录的情况。发现宋赋的题材扩大体现了宋代各类学科各种知识的交叉影响,为我们展示了宋人文学创作的一幅画卷。 相似文献
9.
包伟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1):61-69
上供制度源起于唐代中叶,宋代沿用唐制而有更革。宋代的上供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上供泛指地方政府上缴中央的所有财赋,狭义的上供则只是地方政府上缴中央财赋的一项内容,即上供正赋。在上供之外,还存在另外一些中央向地方征调财赋的名目。从定义、定额与调发三个方面,可探求宋代上供正赋制度的具体内容。从北宋到南宋,上供制度有不少变化,它们再一次表现了中国传统专制国家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规律以及实用主义的治世精神。 相似文献
10.
吴树国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宋代是中国古代杂税的重要发展阶段,其复杂、曲折的演进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杂税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依循合并程度的差异,杂税在宋代经历了多税种的杂变之赋、单一性杂钱及与新杂税并存三个阶段。这一演进过程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杂税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努力,其目的是促使杂税税种简化、税率固定,并最终实现杂税的依法管理,反映出杂税本身自我发展的规律性,而且也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收博弈的必然结果。宋代杂税的历史演进反映了中国古代杂税发展史的一般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倪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27-33
中国书画作品作为商品流入市场,并成为一种商品经济活动,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缓慢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书画艺术市场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典盛期。中国书画艺术市场与其他商业经营市场相比,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孙倩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5)
北宋中期,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诗书画开始熔为一炉.绘画逐渐成为一门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宋徽宗赵估的花鸟画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的作品中已出现书画融合的艺术倾向,这一艺术倾向对宋代以后的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李建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宋代俳谐赋之谐趣,从建构方式而言,或因表里不谐、文体形式与赋作内容之张力而产生,或因言意相离、言语表面意思与作者深层意旨之张力而酿成,或因物类幻形、物类原态与所幻形象之张力而获得;从旨归寓意而论,既有自我解嘲、讽世刺时、抒怀明理等寓庄于谐之属,也有肆笔为文、以文为戏之作。宋代俳谐赋在艺术上承继前贤往往又能翻新出奇,并将俳谐文学中审物丑以刺人世这一范式发展成熟并推向高峰,自有其独特价值;但也有部分作品因尚理之时代语境的强大影响,径直以议论将龙睛点出,背离了俳谐文重谐亦重隐之原则,减弱了作品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陈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0-16
宋代养鹤之风盛行,士人与鹤的关系更为紧密,出现了较多咏鹤诗文,其中包括5篇鹤赋,分别为吴淑《鹤赋》、李洪《双鹤赋》、秦观《叹二鹤赋》、刘克庄《吊小鹤赋》及方回《吊鹤赋》。与前代相比,宋代鹤赋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从宋代鹤赋的写作倾向、鹤形象的塑造及鹤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三方面,可以发现宋人偏好鹤遗世独立的“仙禽”特质,背后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公与私、仕与隐的矛盾与调和,而鹤承载的正是宋人对闲适隐逸生活的企慕与向往。 相似文献
16.
张明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梅赋最早出现在南朝,但直到宋代才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色:在内涵上,以梅花、梅子和枝条为表现对象,关注新品种,同时往往借梅以抒发作者的情志;在艺术上,骈赋与骚体赋并重,广泛使用比拟手法,有些作品有一定的故事性。梅赋在宋代的快速发展,既是宋代梅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当时咏梅文学繁荣的影响,同时与作者自身的地位和志趣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胡武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2)
《山居赋》是谢灵运退居会稽始宁墅期间所作的山水大赋.其内容上借赋体状山水之美,写山居之乐,抒自适之情;体式上采用汉大赋结构,又为之自注;手法上写实与铺排兼备,而以写实为主.《山居赋》在艺术上的诸多创造代表了山水赋之极高成就,影响了古代山水诗的发展,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一赋而牵动山水赋、山水诗、山水文,其在赋史和山水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及特殊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张明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27-36
自建校至今,河南大学的许多学者投身于宋代研究,研究范围涉及宋代的历史、文学、艺术、教育、哲学、法律等领域,从而形成了河南大学学术研究的一大特色.从历史的角度,对河南大学学者在宋代研究各个领域里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梳理和回顾,并分析其整体实力、学风、研究特色,对推动宋代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Z2)
平淡美是宋代艺术的主流风格,它在宋代文、诗、书、画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中,都有突出的表现,共同体现了整个时代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70-77
《周易参同契》是魏伯阳的代表作,其中不乏可供发掘的文学艺术财富。《大丹赋》列于《周易参同契》之中,由骚体歌辞构成,文辞包涵易学和道家的思想,带有浓厚的仙道气息,融入汉代的文化,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丹易参同、情理合契的艺术价值,解读它需要明确其中的象征含义。《大丹赋》产生于东汉末年,是系列丹技类赋开风气之作,在赋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