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人起源于山东,崛起于陕甘,主要由老秦人、商奄之民、西戎之人、周余民构成。秦人先是统一了西部地区,壮大了华夏族群队伍;然后统一了中国,壮大了汉民族队伍。秦人沟通东夷与西戎,交融华夏各族,促进各族群之间的融合,最后自己也完全融入到汉人中去,成为汉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秦人本身是多元一体的,同时也是多元一体的汉民族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一个缩影。如果缺少了秦人,多元统一的中国就难以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也会减色不少。  相似文献   

2.
传世文献中,关于祭、祀、祷、祠、祭祀、祷祠等用语和礼法,都有明确规定。祭祀是正祭,为四时常祭;而祷祠则是"非常之祭",即散祭,是因事起祭的临时行为。祭祀的规格高于祷祠。祷是为了解除灾难,它在祠之前举行,而祠则在得偿所愿之后举行,是对祷的还愿之祭。楚简所见的宗教活动中,有固定的"祭祀"行为,而不仅仅只有"祷祠"。楚简中的"内斋"和"野斋",与儒家祭礼中的"致斋"和"散斋"可以对应。所以,将楚地出土的这类简牍命名为"卜筮祭祷简"比较合适。通过楚简、秦简和汉简中关于祭祀、祷祠的用词频率统计,可以分析出,秦人的"祠"就是礼制中的祭祀。此前学者将秦人的"祠"与"祭"对立起来,并由之引申出秦人重实用、重政治,楚人重巫鬼、重祭祀的结论,并无根据。  相似文献   

3.
试论宗教的二重性杨静宗教是一个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的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其复杂性、包容性体现在它“既是观念的,又是礼制、献祭、禁忌和‘塔布’;既是道德和法的规范,又是物质实体、造像、‘物神’、偶像、圣像、寺庙、修道院;既是为之献身和苦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武术运动所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入手,阐述了这一项目的发展内因及其走向世界具有的必然性,并就如何使武术文化走向世界的几点外因进行剖析,使其推动武术运动及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发展的三重进路是从体育走向文化进而迈向文明的继承与扬弃的演变历程。通过体育化,武术迈出了近代发展与变革的第一步,但完全西化的模式显然有悖于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打破纯体育的桎梏,武术经历了文化反思与重铸,但这一“文”化的过程却忽略了武术文化之“武术”,而仅对“文化”泛泛而谈,使其陷入进不去文化也走不出体育的“围城”。对于新时代的武术发展,需站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立场,唤起对武术的文明认知与文明自觉,以“文明”的先验性理论预设激活武术的内核特质,弥合体育之武术的东西代际,廓清文化之武术的时代迷雾,构建起既不脱离世界体育发展大道,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色的武术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6.
涵育尊医重卫社会风气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群众健康素养、丰富医学社会功能。中医药文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主要由中医药医理文化、中医药医术文化、中医药医德文化构成。以中医药文化涵育尊医重卫社会风气亦是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应立足中医药医理文化底蕴,涵育“尚和谐”的尊医重卫社会风气;赓续中医药医术文化基因,涵育“崇精良”的尊医重卫社会风气;弘扬中医药医德文化内涵,涵育“重仁爱”的尊医重卫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7.
民居灵物作为原始宗教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神人沟通交流之中介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广泛存在 ;表现为以各种原始崇拜为主的原始宗教观念 ,内涵丰富 ,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原始的、多样的、融合的民居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藏着深厚的民族精神。通过对武术文化丰富内涵的挖掘,进一步探讨武术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德育功能,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引起人们对武术教学的重视,以及在武术教学中如何培育和发扬武术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的古代却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若从文化的层面去探究,即会找出其原由--宗教的教理、教义和修炼术渗入武术,影响武术的发展,甚至于武术的产生也受到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极大影响.经过发展,武术的拳理、拳技与宗教中的某些教理、修炼术相通、相似,甚至相同的也是举枚胜举.特别是民间宗教渗入武术更加重了武术的神必性,在我国古代、近代武术一直与宗教有着广泛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随葬车马是先秦时期贵族身份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文化之随葬车马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的差异。发现于甘肃礼县圆顶山墓地遗址的随葬车马坑作为秦早期墓地随葬车马坑之代表,颇具重要意义,有助于探讨早期秦文化的内涵。在秦人与殷人文化渊源方面,历史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可以相互印证。礼县圆顶山秦早期墓地车马坑和安阳殷墟殷人车马坑的随葬方式很相似,殷文化之风格较为浓厚,从而与西周王畿周人车马坑之典型随葬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圆顶山墓地车马坑包含大量商文化因素,揭示出秦人和殷人应具有相当的文化关联,历史文献特别是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亦对此有所佐证,由此昭示出秦人和殷人在文化渊源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武术运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从武术文化的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当前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现状,探索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方法,旨在弘扬中华武术,推动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12.
探讨武侠电影对武术文化符号的选择呈现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武术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传播功能。通过对61部武侠电影的内容量化分析显示:武侠电影包含丰富的武术文化符号,能够展示、体现和传播武术(中国)文化内涵;武侠电影对武术文化符号的选择呈现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易选择动态的、有特色、表现力强的以及在大众中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武术文化符号,且与电影风格类型、时代变迁及大众文化消费偏向有关;武术明星符号集中承载着武术文化内涵的展示和意义生成;在全球化背景下武侠电影主题和价值表达应该调适到普世性,不能囿于狭隘传统叙事。  相似文献   

13.
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中国扇文化浓缩着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民族民间传统武术项目《中华响扇》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武术健身项目,其运动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程式化在武术中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俗剪纸艺术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功能内涵是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演变的,民俗剪纸艺术文化功能内涵变迁经历了原始宗教时期的巫文化、生殖崇拜,到宗法礼制社会的礼治、礼仪,再到装饰审美功能。剪纸艺术功能内涵的变迁过程中,新的文化功能不断产生,但原先的主流文化功能不会立即消失,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俗剪纸艺术文化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是宗教与封建专制融合的时代,以方术、巫术为基础的宗天神学和谶纬神学得到统治者推崇,对秦汉政治、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秦汉时期许多封建礼制和典章制度,都源于方术及其相关的宗教信仰。而河北地区的燕赵故地,正是神学宗教盛行的地区。以大量史实为基础,研究秦汉礼制中蕴含的神学宗教,可剖析封建礼制与宗教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礼器是西周统治在举行礼典时的礼仪器具,是礼制的物质形象载体和化象征。礼乐制度的历史变革外在体现为礼器的变化。礼器体制的沿革蕴含着丰富的礼制内涵。从西周到春秋战阂,是礼乐体制从建立、成熟到衰退、崩溃的整个历史时段。“器以藏礼”,“礼”内涵的变化即礼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文化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哲学、宗教科学、人体科学的内容。套路演练与散手竞技以一种体育语言走向世界之际,代表的是武术中可供观赏、具有美学价值的方面,这可视作武术的表相结构。武术的深层结构则是民间武术、气功以及习武者独特的精神内涵。民间武术与气功的精髓是人体仿生学与宗教学的合成。中国武者的精神修养又是以礼、德、性为核心的伦理本位的传统观念在习武者心理中的积淀现象。因此,中国武者的人格品质不同于日本武士与西欧骑士,而是独具东方大陆型心态的。武术面向世界的只是它的表相结构,其内在结构将深藏于华夏文化圈中,但武术的国际化趋势,也将会引起武术文化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8.
西安,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这里自然环境十分优越,不仅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而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和重大节日的发源地,还是华夏文明的孕育之地。西安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中心舞台,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加上农民起义政权,应是中国十六朝国都之所在。西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他们使中国历史文化星河灿烂。此外,西安还是中国历史长河中锐意改革之地。周人在此实施"周人治周,殷人治殷"的统治方略,应是"一国两制"的渊薮,为今天实行"一国两制"提供了可贵的历史借鉴。秦人从穆公称霸西戎,到献公新政,到商鞅变法,由弱变强,从而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无不体现着锐意改革的精神,成为后世变法图强之典范。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与新一轮制礼作乐同时发生,代表新礼制的文献在此时期涌现,登天仙话即属其一。登天仙话是适应“乱世之礼”的产物,是诸侯寄托求霸理想的文献表达。游仙仙话则是在大夫与士人阶层崛起的背景下,选择做隐者的臣子放弃辅助诸侯登天而怀志远游以建立新礼制的产物。登天仙话与游仙仙话共同组成先秦仙话,共同展示了新礼制建设的逻辑理路。不朽观念反映了不同礼制的不同价值追求,其改变不仅推动了先秦仙话的发生,也成为先秦仙话转变的关键。两种仙话均以长生不朽为主要话语内容,但游仙仙话否定登天仙话所推崇的立功不朽,崇尚无为而治。两类仙话从宗教秩序入手来干预政治秩序,同时是当前政治秩序在宗教秩序上的反映,它们共同阐述了先秦仙话发生与兴起的过程及原因,又共同影响着秦汉及其之后的仙话生成。通过仙话文献的生成研究,可管窥先秦礼制建设的逻辑理路,对其他先秦文献的生成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导引源远流长,在两汉时期有较大的发展,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武术的外在形态、内在精神、武术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