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全面系统地分析“十一五”时期价格形势,全面回顾价格调控和监管历程,认真分析价格波动成因,反思调控监管不足和缺失,找准症结和突破口,对于做好“十二五”期间价格调控和监管,顺利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任务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目前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的必要性也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被多次强调。而这正是适应于中国的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我们将其归纳为“十一五”规划的经济增长理论,在对其解析的同时,力求为下一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重要意义在于,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将全面统揽“十一五”规划。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更多依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围绕我市“十一五?”发展目标,我们认为,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针对经济生活中短期不能得到根本解决的结构性矛盾,加大调整力度,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9月18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召开了中国“十一五”规划编制准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马凯主任部署了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以此为标志,我国“十一五”规划工作已正式启动。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阶段,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制定无所不包的发展计划?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起点,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新发展观?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们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将作何调整?京城的专家、学者在思考,在争论。政府官员在探索,在调整,在决策。作为服务于地方政府决策者的杂志,我们勇担使命。本刊记者十月初奔走于北京国家有关部委和研究机构。力争获取最新的信息和最权威的观点,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时期是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性的黄金期。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必须全面贯彻党中央最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指导思想,从本地区现阶段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瞄准发展目标,尽力体现出最鲜明的特色,方向和任务要明确,策略和举措要得当,目标和前景要宏伟。 相似文献
9.
10.
辉煌金鸡之年已过.充满希望的狗年来临,藉此之际。谨向各级领导、各界名流、志士仁人、新老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身心健康、阖家欢乐、幸福吉祥.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过去“九五”也好,“十五”也好,都是政府热、企业冷:中央政府热、地方政府冷。为什么呢?一是法律的作用没有发挥好,仅仅是运动式的、口号式的“转变方式”,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法律条文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执行中。第二是没有发挥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星移斗转,岁月更新。正值2006年新年到来之际,祝福全国决策咨询界同仁新年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事业辉煌1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愿大家在2006年起好步,开好局,为“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实现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科技顾问团办公室 《决策咨询通讯》2006,17(4):91-92
一、发挥科技顾问团的智囊优势,作好新时期建设的建言献策“十一五”发展规划描绘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它的全面实现,将为20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决策咨询机构成都科技顾问团在此期间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将紧紧围绕成都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成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准确把握形势,抓住和利用好机遇,创新工作思路,突出智力密集优势,依靠和发动顾问和各方面的专家,多领域、多方面、多视野、多角度、有针对性、应用性地建言献策,为推动成都市经济、科技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新三最”奋斗目标,构建创新型成都、和谐成都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我市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路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努力开创合川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为建设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新合川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重庆能否在两部地区取得发展的领先地位、奠定全面实现小康的坚实基础、达到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阶段目标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尤为关键。围绕重庆今后中长期的发展要求,我认为,“十一五”时期重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战略选择,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20.
“三农”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难点。国际经验表明,解决或完成“三农”现代化,绝不能指望在几年或十几年时间内毕其全功,而一般耗费近百年时间的倒是各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基本轨迹。作为现代化“后发”国度,我国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加快了“三农”现代化进程,但离现代化目标还有相当漫长之路。时下人们关心的是,在“十一五”时期我们的“三农”现代化前进步子将会走多远。为此,笔者不久前专访了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研究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