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朝统一战争中,俾斯麦军事战略思维目标是排除奥地利,力主普鲁士武力统一德意志,军事战略思维后盾是普鲁士雄厚国家实力,军事战略思维旗帜是民族思潮觉醒,军事战略思维手段是隔离外部势力干预。  相似文献   

2.
1618年—1648年的30年战争,是波旁王朝与哈布斯堡王朝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这次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的失败而告终。30年战争后,神圣罗马帝国开始衰落,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德意志地区没能形成统一的国家,因此各邦国纷纷独立。在新形势下,普鲁士王国开始崛起,并成为奥地利的劲敌和后来欧洲强国之一。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欧洲的心脏地带发生了一件极为引人注目的事件——德国统一。成就这一伟业的是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他顺应历史潮流,勇担民族统一大任;顶住了国内外各方面的反对压力,选择"铁血道路";打消了资产阶级夺权的企图,压制自由主义;将奥地利驱逐出德意志联邦。俾斯麦制定出正确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战略政策,凭借出色的外交手腕和顽强的毅力,一步步扭转时局,通过三次成功的王朝战争实现了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在德国统一过程中扮演了主角,他的历史功绩应予以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4.
《世界历史》1993年第4期发表了李良玉同志《略论1864年丹麦战争的性质》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文章称1864年丹麦战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王朝战争,而是德意志对丹麦的侵略战争,丹麦方面则是民族自卫战争.这一结论,我们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的观点是,一方面,1864年丹麦战争就形式而言是一次王朝战争,是中世纪和近代以来欧洲历次王朝战争的继续,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争霸和侵略的特点;另一方面,就战争的主体性质而言,普鲁士作为德意志帝国的代表,虽有扩大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意图,但此  相似文献   

5.
1990年l0月,两德统一,德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外交事务中的作用显著增强。但据德意志联邦宪法保护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统一后的两年内,右翼极端主义暴力事件也逐年递增。1992年右翼势力的暴力活动多达2285起,比上一年增加了54%。一个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沉重话题——德国军国主义问题又一次引起了世人瞩目。 回顾德意志历史,整个18世纪普鲁士四处征战,扩充领土;19世纪中叶“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解决了德意志历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统一问题;20世纪德国两度成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虽地处欧洲的中心,但却未形成统一的、强有力的政权。德意志不是通过革命,而是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的,这种统一,除了依靠强制手段外,更主要的是靠煽动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靠对外发动战争达到的,正是这种膨胀的民族主义情绪,导致了德意志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7.
普法战争胜败原因之经济分析于兆兴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欧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一次有着深远影响的战争。战争的结局是以普鲁士的胜利和法国的失败而结束。这次战争,使德国实现了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它也促使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第三共和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1834年建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在经济领域迈出了德国国家统一的第一步.普鲁士是关税同盟的盟主,它利用该同盟控制了中小邦国,排挤、打败了奥地利的势力,以"小德意志道路"实现了德国的第一次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中世纪地图上,大多数国家于15世纪下半期均已形成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完成了民族统一,英国和法国则形成了以伦敦和巴黎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各国也完成了自己的统一,波兰和立陶宛联合以后,便走上逐渐强盛的道路,俄国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在反蒙古人的斗争中逐渐完成的。这时全欧洲只剩下德意志和意大利两国没有完成民族统一,相反它们仍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意大利姑且不论,本文试图论述中世纪德国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是十九世纪意大利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的革命运动。恩格斯说,“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意大利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是通过民族统一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对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性质、道路和结果作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和论断。本文只想对马克思恩格斯与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关系及民族统一的道路等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拿破仑对德国的战争与1848年革命的失败,激发了德国的民族情绪。要求德意志统一的民族情结,就反映在路德这位推行宗教改革的历史人物身上。但路德对于民族、国家的概念,没有脱离他本人所处的时代,他的《致德意志民族基督徒贵族书》,是当时德意志民族怨情表达的沸点,但在诸侯领地国家兴起的过程中,路德又忠诚于诸侯领主,并最终成为世俗君主强化其统治合法性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试论俾斯麦的王朝中心观及其对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王朝力量和民族主义力量,俾斯麦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但是,由于俾斯麦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仍是以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为基础,统一的德意志国家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仍存在合法性危机和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玉芬 《南都学坛》2003,23(6):33-35
奥普争霸是影响德意志统一运动进程的关键因素,在争霸斗争中奥地利最终于1866年战败,主要原因是:奥地利独立的大国政策使其更关心王朝利益,加之帝国重心东移,造成其日益偏离德意志的趋向:奥地利政治、经济上的落后状态使其逐渐丧失在德意志的优势地位;奥地利外交挫折。  相似文献   

14.
撒丁王国坐收加里波第解放之功而得两西西里,在萨伏伊王朝的旗帜下,基本上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关于这一历史结局,苏科院主编的《世界通史》第六卷下册有着如下的评述: “加里波第本可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那不勒斯确立革命民主专政,建立共和国,并在共和国的旗帜下统一整个意大利。可是,在这样一个严重关头,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加里波第,软弱性就暴露出来了。……结果……前那不勒斯王国领土并入撒丁。加里波第交出了自己的全部权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解读《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阐释论析了西欧近代史上的两种民族主义:即以法国为代表的民主主义的民族主义或称政治民族主义和以德意志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或称防卫型民族主义。前者随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发展,后者则意从文化上统一处于分裂的德意志,将文化民族主义作为德意志政治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先导。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成为民族国家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一是与欧洲的均衡有关,二是在罗马存在着教皇国以及1848年所阐明的一些原则,三是缺乏一位伟大的将军.在加富尔和加里波第的努力下,1861年意大利成为独立的王国.加里波第被意大利人看成是只专注于指挥战争和贯彻其他人的战略的将军,但事实上,他却赋予其军事活动以意识形态上的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范式和德国的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农业向资本主义关系的演进形式,在世界各国或一国不同的地区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的明显特征。所谓“普鲁士范式”是指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进而实现德意志民族统一和崛起之路。这种改良的道路使农民长期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双重剥削,并把德国带入军国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二战结束后,原民主德国通过实行民主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彻底铲除了容克地主阶级的生存土壤,宣告了‘普鲁士式道路’的历史终结。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再度统一后不仅实现了资本主义农业与社会主义农业的互相融合,而且实现了传统小衣制与现代大农业的有效衔接,促使农业正朝着资本化、企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信息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和意大利直到近代才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这在西欧大国中是不多见的。究其原因,史学界已有探讨。本文着重从教俗之争的角度来剖析德、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统一只能是一场内部军事、政权势力与敌对的外部军事、政权势力之间的较量。德意志资产阶级与容克阶级之间的妥协 ,决定了帝国的妥协性。德法矛盾产生有三个原因 :德意志民族主义 ;普鲁士军国主义 ;未来的帝国联邦主义政治结构。德法矛盾对德意志帝国以及整个欧洲格局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最后一课》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的一个短篇。小说通过普鲁士侵略军占领下的法国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的遭遇,揭露了普鲁士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罪行,描写了沦陷区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悲愤痛苦,歌颂了法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普法战争是普法两国统治者为争夺欧洲霸权所进行的一场王朝战争。在这场唇齿相啮的战争后,法国不仅向普鲁士交纳了50亿法郎的赔款,而且还割让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的一部分,使这两省人民沦落在普军铁蹄的践踏之下,过着亡国的悲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