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控制工作步履愈益艰难,“人口失控”一词屡屡见诸于报端,为了有效地控制农村人口的盲目增长,各级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殚精竭虑,其宣传声势之大,人、财、物投入之多,惩罚措施之严,不可谓不深入人心,然而却并未出现人们所希望出现的效果.农村人口“超生”之风近年来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2.
“农村老年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为了促进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全国政协人口组联合部分省市政协及人口研究单位,在1997年10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举办了题为“农村老年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研讨会。钱正英副主席代表政...  相似文献   

3.
当前影响我国农村人口控制工作的主要障碍是思想障碍是“重男轻女”。郑桂珍认为,只要妥善地解决“养儿防老”问题,就可以克服“重男轻女”思想,使我国农村控制人口的工作顺利推进。为此,首先需要弄清“养儿防老”思想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的原因。郑认为,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解放后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集体经  相似文献   

4.
1991《人口研究》第一期刊登了陈永平同志的文章,题目是“儿子与超生”,副题是“农村人口难以控制之谜及对策”(以下简称陈文)。陈文对农民追求儿子的动机和由追求儿子而带来的农村多生超生现象进行  相似文献   

5.
关于在农村建立“教育──生育”控制机制的构想陈群农村的人口控制是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造成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难度较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因素中,人口文化素质低是突出的因素之一。事实说明,人口的文化素质与生育意愿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正> 自从今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各级党委和政府发出“要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指示以来,全国农村正在形成“两种生产”一起抓的新局面。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大好形势,继续做好农村人口的计划控制,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农村人口生育率回升原因的探讨和分析,发现以往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促进目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参考依据。导致农村人口生育率回升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历史造成的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末是我国人口过速增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出生的青年人现已陆续进入婚育期,新的生育高峰将持续出现。这种情况表明,一旦历史上人口发展失去控制,势必对今后的人口发展产生长远的周期的影响。二是目前的社会经济因素的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城市的计划生育工作比较好搞,控制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困难不大,而限制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并取得很大成就;于是最困难的就是在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还要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剩余人口寻找出路,从而便得出“离土不离乡”的要求,和发展农村集镇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工作的进展,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在人口年龄结构上已将出现老龄化趋势,解决农村老人计划养老问题已被提到日程,并已经成为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和巩固其成果的重要条件.正如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为了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要依靠各方面力量,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养老事业”.大连市农村的计划养老事业,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充分依靠群众,依靠集体,依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越  相似文献   

9.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人们担心人口失去控制,我国农村人口将又会回到生育的无政府状态中去,控制人口增长的目标也会落空。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调查了甘肃省文县碧口镇的几个生产队,同社员们进行了座谈。通过座谈和访问我们得到的印象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七十年代初全省开始推行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它的意义还不只在于控制了人口盲目增长的势头,少生了几百万人,而且在于人们对于计划生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了。过去人们总认为在我国农村流行的是“儿孙满堂”、“多子多福”等封建意识,并且这种封建意识是几千年流传下来根深蒂固,不容易动摇。我们这次在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计划生育中的村干部群体:角色、地位及其重要性 中国的人口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人口问题;中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人口控制的成败——这已为人们所共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中指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  相似文献   

11.
<正>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以及随之发生的城乡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是我国正在经历和必将经历的人口变换过程。其特点是:农业劳动力在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并不表现为向大中城市的迁移运动,而是在“离土不离乡”的人口流动中向小城镇移动和聚居。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指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人口迁移发生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我国人口的城镇化道路,是农业劳动力首先大量地转为亦农亦非人口,继而向“就地靠乡”的小城镇移动和聚居,有层次、分阶段地分别进入小城镇体系;在大城市“截流”、中小城市“疏导”、小城镇“蓄水”的交互作用中,将“人口流”截在小城镇这一格,减少大中城市在“超负荷运行中”的人口压力,形成工农结合,城乡结合,以就地转移为主,小城镇容纳为主,亦农亦非为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综合,研人类生态系统和生态危机“军事人口学”研究内容初探试论近代以来中国农村中人口对生产力的压迫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思考学习党的计划生育理论和政策,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70周年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经济机制(1949一1979)〔中国人自素质与经济发展噪声与人口素质战后人口控制政策的国际经验与教训试论经济结构与人口转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城市化的若千对比及其启示苏联现阶段的人口研究儿童状况:中国与世界的比较农村社会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增长努力为我国培养人口学人才 —西南财经大学的人口学教学究汪润元苏苹朱向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给农村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等带来的深刻变化,人口学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都在积极地思考如何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创建农村人口控制的新模式。山东省泰安市自1994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三为主’合格村”(以下简称“合格村”)的活动。这是在新形势下对农村计划生育社区管理模式的有益探索,是从社区角度破解农村人口转变机制之谜的有效实践;是农村社区发展与计划生育一体化的真正体现。本文对泰安市开展的这一活动,从理论上作些初步探讨。一、“合料材”概况(一)、标准。…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镇化与城镇农村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城镇标准的改变和“市管县”、“镇带村”、“整县改市”等方案的实施,使我国城镇化产生和加强了两种特有的重要现象:一是农村城镇化,农村地区城镇迅速扩张,即所谓小城镇道路使农村城镇人口占县域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二是城镇农村化,即大量的农业人口或村委会人口被划入城镇“版图”,市镇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问题为全世界所关注,人口学界多次敲响警防“人口溃堤”的警钟,党和政府已将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为什么中国人口仍呈膨胀之势,农村一些地区人口生育严重失控呢?就此,我们对湖北省江陵县农村妇女生育情况进行了调查,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制约农村人口控制的原因进行微观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生育观变革的原动力在于农村社区居民尤其是妇女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及其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发展与人口控制”试点网络以此为出发点,从满足农村社区居民特别是妇女的各项实际需求入手,注重推动农村社区妇女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作为社区发展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的关键。本文基于1996年“社区发展与人口控制”试点网络的抽样调查数据,对试点网络农村社区以人为本发展的实践形式、手段及其成效分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农村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 2 5”公开信发表以来 ,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长期以来农村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无法兑现 ,在发家致富方面面临困难 ,养老保障难以落实 ,已经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不断完善农村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全面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世界很多国家人口急速城镇化的同时,我国30多年来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乡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一直稳定在80%左右。1982年人口普查时,我国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6%,10亿人口8亿是农民。农村人口比重过大,不仅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农业生产率乃至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利于人口数量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加速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对于贯彻我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200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组织了大型“农村流出人口对老年人生活影响”的调查,以此为基础,探讨农村青年劳动力人口外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影响。一方面照料提供者的减少,农业劳动、家务劳动等负担的增加加剧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和日常生活照料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照料网络如农村基层组织、农村社区、志愿者等为留守老人提供的照料体系还不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网络对老年人提供的照料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农村劳动力外流弱化了家庭照料老人的功能而忽略了其对社会照料体系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何景熙 《人口研究》2002,26(6):7-13
转型时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对有限农业资源的巨大压力所导致的农村劳动力不充分就业乃是当前“三农”问题本质所在。对农村人口“开流断源”即“转移农民 ,减少农民 ,农民变市民”是应对“三农”问题的根本选择。建议立即启动普及基础教育为主体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程” :( 1 )由中央财政直接承担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 2 )重建农村合作医疗网点 ;( 3)继续强化农村计划生育 ,切断人口过量增长的“源头” ;( 4 )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制度创新保障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