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别以人均财政卫生支出和单位GDP卫生财政支出为衡量指标,对1997-2010年我国政府地方财政卫生支出的区域差异进行测算和结构分解.研究结果发现,财政卫生支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人均财政卫生支出的差异逐渐缩小,同时单位GDP财政卫生支出的区域差异波动上升.各区域泰尔指数的测算发现,不论是按照三区域还是八区域的划分标准,财政卫生支出的总体差异都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东部地区尤其是北部沿海地区是缩小财政卫生支出差异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是推动新一轮中部崛起的关键.基于省域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后,从样本整体来看,中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与规模效率值呈现下降态势,而纯技术效率小幅增长;就个体而言,山西、安徽、河南、湖北四省均处于综合技术前沿面上,并且一直位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而江西、湖南二省则位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环境因素中人均GDP变量对提升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有负向作用,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是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的有利因素.应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优化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3.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从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特定构成入手,利用1994年至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从1994开始实行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支出的各个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支出、部门事业费支出和城市维护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省际人均GDP增长率;文教科卫支出、经济建设总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对省际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具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行政管理支出、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对省际经济增长率具有负效应,且显著;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与省际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关系.而这无疑是为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实证的依据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利用2003—2012年统计数据,构建shift-share模型,对"中四角"地区16个城市的劳动生产效率进行了分解,得出产业内技术效率提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地区GDP、人均GDP、工业生产总值、政府支出、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对产业转型升级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合肥应当坚持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分析长三角地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及影响因素可为推动其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文章基于2016—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动态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地区卫生支出效率,运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支出效率较高但各地差异明显,大部分地区规模效率较低、技术进步下降成为制约支出效率的关键。人均GDP、城镇化率与支出效率显著正相关,而人口密度、医疗卫生支出占比、财政分权与支出效率显著负相关,每万人口普通高等在校学生数对支出效率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服务业试点对于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利用2005—2021年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中介模型研究科技服务业试点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试点能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人均消费支出在科技服务业试点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科技服务业试点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应进一步发挥人均消费支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科技服务业试点政策要支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各地区市场化指数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各地区市场化程度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指数和人均GDP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市场化程度越高,人均GDP越高、增长越快.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剖析番禺区及大岗镇政府在出租屋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方面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以屋管人"的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构建了番禺区及大岗镇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指标体系,并对政府管理服务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政府管理服务流动人口的机构逐步增强,人员逐步增加,公共服务支出逐年增加;2007-2009年,番禺区及大岗镇流动人口人均公共服务支出在1 000~2 000元左右,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人均支出与人均GDP的比例在3%~5%左右,也就是说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人均支出只相当于其创造财力的1/7~1/4;政府管理服务经费主要来源于"两费一税"的返还。提出实行制度创新,加强对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管理服务将是政府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推动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运用1985-2008年的时序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法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了农村公共品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最大,其他依次是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电力、通信、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村公共品投资在农民增收上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是对农民收入的再分配;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教育支出和电力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系统论角度,基于最新投入产出表和我国科技研发投入情况,编制中国科技社会核算矩阵,构建中国科技研发可计算一般均衡(CNT-CGE)模型,并模拟分析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和科研经费制度改革两项科技研发投入政策。结果显示: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政策可以使得实际GDP 增长率随着政府消费降幅的增加而增加,GDP 平减指数则随着政府消费降幅的增加而减少,其绝对降幅略小于实际 GDP 增幅;科研经费制度改革政策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 GDP 增长率,显著地降低物价水平,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选取技术市场成交额、三种专利授权数作为协同创新绩效的产出指标,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江苏省协同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D人员全时当量、GDP、科技活动人员数、高校在校学生数和高校专任教师数、R&D经费内部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对江苏省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其中R&D人员全时当量的灰色相关度最高,GDP的影响次之,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的影响最小。因此,必须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选取重庆市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以及从重庆"一圈两翼"划分的区域消费差异进行比较,考察了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人均GDP年度指数和储蓄额年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股票筹资额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增加消费支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运用中国1978年至2009年政府卫生支出与GDP等相关数据,对政府卫生支出的性质、最优规模及实现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卫生支出是生产性支出;目前中国政府卫生支出规模不足,其最优规模应占GDP的11.9%;政府卫生支出的边际产出随其规模负向变动;当年人均GDP与上年政府卫生支出水平对当年政府卫生支出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笔者在最优取向增长模型中预测了2011年至2020年各年政府卫生支出规模,希望为动态实现政府卫生支出最优规模提供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中国1953—2004年的年度数据,使用广义差分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科学研究支出总额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同时,还分别分析了中国科学研究各分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科学事业费对GDP增长的贡献最明显,其他科研事业费对GDP增长有一定的贡献,但不太显著,而科技三项费用和科研基建费对GDP增长的贡献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选取重庆市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以及从重庆“一圈两翼”划分的区域消费差异进行比较,考察了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人均GDP年度指数和储蓄额年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股票筹资额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增加消费支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公共财政与科技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是现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最主要的推动力,而财政又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的动力.它能够增加科技公共产品的供给,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和降低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财政支持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目前我国存在财政科技支出的范围不甚合理、支出的管理体制比较落后、支持的方式不科学等同题,这都制约着财政推动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调整财政对科技的支出范围,改革财政科技支出的管理体制,改进财政对科技的支出方式,以完善我国财政对科技发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运用Theil指数,测度我国地级以上城市GDP值前110强城市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并采用STIRPAT模型分析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中国城市碳排放的空间分异较为明显,西部城市的碳排放水平整体上落后于东、中部城市;总体差异值按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单位碳排放提供就业岗位数的顺序递减,地带内差异远远大于地带间差异;常住人口数、能源强度、人均GDP值是影响样本城市整体碳排放量的主导因素,产业结构多元化演进水平对碳排放增长的缓解作用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世界银行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ICP)结果的基础上,分析金砖国家价格水平差异,研究影响差异的原因.用购买力平价(PPP)作为货币转换因子和空间价格缩减指数,剔除各国价格水平差异因素,比较各国GDP及其消费、投资等主要支出总量和人均物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知识溢出是探索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京津冀区域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做评价分析,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和R&D经费内部支出为资本投入指标,R&D人员全时当量为劳动投入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经济产出指标,专利授权数为科技产出指标,计算了北京、天津及河北省11个地市的2014至2016年知识溢出效应值,并从综合效率、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三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推动河北省的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将地理信息技术与传统数学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选择GDP、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速度为主要经济指标,对三峡库区(重庆境内)区县的经济发展类型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三峡库区(重庆境内)区县经济发展东西向的规律性明显,西部区县的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速度都高于东部区县;(2)西部重庆主城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明显表现出对周边区县的辐射影响;(3)长江的横穿而过是涪陵区和丰都县经济发展超过武隆县和长寿区的一个重要条件;(4)人口因素成为影响江津区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速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