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金融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国际金融动荡不安,并迅速蔓延产生巨大的波及和放大效应。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世界各国利弊兼而有之,机遇与风险相伴。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全面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深入认识金融全球化、把握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金融全球化的新挑战,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巩固了其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启动资金.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金融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金融危机的传导方式,加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金融全球化是各国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 ,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在科技创新的促进、全球市场化改革的推动、非均衡发展规律的作用、金融扩张和金融霸权的影响下 ,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既给我国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将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因此 ,我国要健康地推进金融全球化 ,必须在坚持积极渐进式的开放模式、制定科学灵活的金融开放政策的基础上 ,全力提升国内经济实力 ,健全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健全市场体系 ,转变监管方式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金融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已形成引人注目的经济景观和潮流。作为一种趋势,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并将金融风险控制到最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全球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指出其对中国金融安全构成的种种挑战,最后提出我们所应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作为参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既经历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遭受到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东南亚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同步性增强,各国的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进程加快,该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新进展。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是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的影响表现在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上层建筑的变革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但这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7.
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可以借助金融全球化解决国内资金不足问题,同时也不可避免加入金融全球化进程会给中国尚未市场化和金融体系脆弱的经济带来冲击.风险问题是步入金融全球化的首要问题,以此为主线分析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是金融全球化,我们不否认金融自由化增强了金融运行的竞争性和效率性,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需要着重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宏观金融风险累积与强化的特征,预防金融脆弱性的生成与加剧,以求得金融运行的稳健。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 ,将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在此背景下 ,如何充分利用金融全球化所提供的契机来参与世界经济、金融大循环 ,促进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同时又要避免因参与金融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已成为举世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 ,本文将分析与探讨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经济、金融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金融全球化挑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整个经济和社会的血液,金融的安全和稳定,直接影响到本国经济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如果失去了金融安全,极有可能引起社会动荡。本文分析了金融全球化给经济带来的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护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它为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发展带来了诸多机会 ,同时也给各国家和各地区的财政金融稳定和传统贸易带来了巨大挑战 ,文章在对经济全球化进行了立体观察的基础上 ,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技术革新三个方面对全球化现象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界定“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要从更广的意义上分析“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有三个层次:国内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本文所论的经济全球化是狭义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动态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进行分析:第一层次是跨国界或者全球性经济行为的增加;第二层次是跨国界的制度性整合与政策协调,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第三层次是跨国界的商品、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趋势。按照跨国界经济行为的不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技术和信息全球化以及人力资本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潮流。它把世界各国的生产结构和金融结构甚至知识结构和文化结构在深层次上联系起来 ,从而对一国的经济安全产生深刻影响。作为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 ,应该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 ,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我国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抓住机遇的同时 ,我们还应该积极地思索对策 ,迎接挑战。经济全球化带给我国的挑战主要来自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和生产一体化等方面。因此 ,我们应该 :完善我国金融体系 ,加强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加快国有经济的改组步伐 ,深化国企改革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引进外资、发展经济的同时 ,注重环保和生态平衡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国际社会出现了反全球化 (anti -globalization)现象。反全球化不仅是对当今世界矛盾的不满、喧嚣、攻击 ,而且它揭露了“全球化时代”各种世界性问题的严重性。但一些人简单地把经济危机、各种矛盾与冲突都归结于经济全球化 ,也有失客观和公正。反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提醒世人 ,经济全球化并非一首各国共同繁荣的田园牧歌 ,它既能带来巨大的国际分工利益 ,同时又蕴含着风险。作为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经济全球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它给中国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既然历史地选择了改革、开放发展道路 ,就必然要以极大的勇气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之中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惟其这样 ,才不致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既能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提供机遇 ,使其利用“后发优势”实施赶超战略 ;同时 ,也会加大经济特别是金融方面的风险。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应是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趋利避害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 ,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2 1世纪 ,经济的全球化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由此引起的金融资本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自由流动给世界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本文将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 ,指出经济全球化已经开始挑战中国的金融安全 ,中国只有不断深化金融改革 ,才能保证中国的金融安全 ,推动经济发展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市场也在走向全球一体化。金融全球化既给各国带来好处,也给各国带来风险,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就是金融全球化的风险的突出表现。90年代多个国家正是在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下爆发金融危机。该文通过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一个国家金融部门、金融市场和总体经济产生影响的途径、机理和后果,揭示了金融全球化的风险,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在获取金融全球化的利益的同时,必须注意防范金融全球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经济主权与国家经济安全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其发展趋势必然表现为一国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它国的经济周期、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主权遭到空前破坏的同时,各国经济又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由于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通过对经济全球化中传统国家经济主权弱化的讨论,重新界定新时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新概念,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迅速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融通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但是,随着资金融通的发展,它已经越来越不受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制约,并且反过来对商品生产和交换产生影响。本文讨论了金融全球化、金融虚拟化和货币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并指出了这种趋势和特点对各国经济和人类经济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