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方先菊 《南都学坛》2003,23(5):116-116
<正>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80多年奋斗历程基本经验的结晶,更是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时代的前列,迎接时代挑战,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上不断开拓,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的产物。反映了当前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所以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优化进口结构 ,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 ,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 ,完善有关税收制度和贸易融资机制 ,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做好这一切 ,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是实践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亦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我们的对外开放实践 ,我们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理论、国际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研究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我国和我省小康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本世纪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并为我们绘制出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这幅蓝图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蓝图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如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呢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具有内在统一性。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前提和最终目的 ,实践“三个代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证。我们应该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指针 ,发展先进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发展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为人的全面发展准备充分的主体条件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贯彻十六大报告精神中 ,我们能否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使党的全部工作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与时俱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很符合云南的实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一条。我们要把落脚点放在建设发展上 ,解决好发展问题 ,对于我们云南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是“三个代表”的要求 ,是云南发展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的社会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证“三个代表”从理论形态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形态的逻辑转换。“三个代表”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及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逻辑关联;“三个代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观预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是“三个代表”向实践形态的转化,这是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及作用的基础上,立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与时俱进”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核心品质,提出了“创新机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机制”这一中心论点,并就如何以创新机制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展开全面论述,最后以促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作为收束,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是16大的灵魂,是因为它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于党和国家工作新要求的反映,又是对于由此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的应对和解决。鉴于社会发展和变革从来就是客观规律和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要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就必须把全党思想统一到16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使之成为亿万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和旗帜。  相似文献   

11.
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完成得如何,与完成任务的载体即宣传思想工作人员密切相关。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能够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素质低,则会影响“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和执行。因此,本文就政治素质作一探讨,以求能对宣传思想工作人员自身修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民群众,是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色和思想体系决定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为此,要营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武装工程的教育机制,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铸魂工程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相结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研究与理论宣传相结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点教育和普遍教育相结合,夯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铸魂工程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中 ,必须坚持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石丽 《南都学坛》2003,23(5):115-115
<正> 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于我们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小康社会的由来 ,论证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同时又提出了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然是朝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迈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重要一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有机统一的,在新的形势下,正确认识"三个代表"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对于我们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坚持把党的新时期奋斗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习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以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牢牢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从而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落实和体现.学校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进一步明确定位目标,加快建设发展,努力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同时又提出了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然是朝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迈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重要一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有机统一的,在新的形势下,正确认识"三个代表"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对于我们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坚持把党的新时期奋斗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