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环航世界的船上,一位医生邀我到甲板上喝咖啡。他说自己是专为癌症晚期病人做临终治疗的.业务非常饱满,有些病人直到死都没挂到他的号。  相似文献   

2.
在环航世界的船上,一位外国医生邀我到甲板上喝咖啡。船在加勒比海域,幽蓝的海天一色,很容易让人陷入迷惘。他穿浅咖色的休闲风衣,但我依稀从他的头发中闻到药水的味道,觉得他的衣服是白色的。他说自己是专为癌症晚期病人做临终治疗的,业务非常饱和,有些病人直到死都没挂到他的号。  相似文献   

3.
感动 《当代老年》2006,(12):38-39
一天,汉德·泰莱神父去医院主持—位病人的临终忏悔,他到医院后听到了这样—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死而憾。”  相似文献   

4.
1992年,从柳州市医院退休的陈寿麟女士,在报刊上偶尔看到一篇由蜚声海内外的画家吴冠中撰写的、回忆他18岁时爱上给自己诊治脚疮的女护士的文章,才知道过去竟然有如此一位痴情的小伙子暗自钟情于她,并在抗战期间生命尚且难能自保的辗转流离的求学途中,给她写过许多封情书的事。尽管时移事往,两位当事人都已两鬓染霜、儿女成行,一生平凡的陈女士仍然对此感动不已。她让儿子写信告慰吴老;齐惋惜地说明,他过去的那些信她真的一封也没收到过!当我们问及什么是爱情时,我们也会在岁月深处想念一封或者几封有谁写出寄出过、而我们自己却…  相似文献   

5.
因为弟弟的临终嘱托,他娶了自己残疾的弟媳。这一英雄举动没能给他带来耀眼的光环,却最终使他成为了阶下囚……一、哥哥娶弟媳,只为那沉甸甸的临终嘱托江化成1970年出生于重庆市一个农村家庭,家里还有—个小他两岁的弟弟江化迪。1989年,成绩优异的兄弟俩先后考上了北京的两所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北海道出产一种味道珍奇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他几家捕捞鳗鱼的渔户,无论如何处置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都全是死的。由于鲜活的鳗鱼价格要比死亡的鳗鱼几乎贵出一倍以上,所以没几年功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营生,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老渔民在临终之时,把秘诀传授给了儿子。  相似文献   

7.
所谓在别人故事里流自己眼泪的一般都是读者,而既可以借别人故事流自己眼泪,又能够大发一己之感慨的人,才能成为名人生平的解读者和阐释者。正是这一点,让上海女作家南妮写出了这本《所谓女人》。本书意在以一种中性的、客观的、现代的立场来阐释女性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通过20位名女各个不同时期的生活事件和人生活动体现某种极致的生命形态:一方面男性世界因欣赏而成就了她们;另一方面男性世界又毫不留情地损毁和消灭了她们。简而言之,20世纪依然是一个以男性为主体的世纪(估计21世纪也好不到哪里去),在这100年尽管女…  相似文献   

8.
孔子学而不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今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学者和大教育家。他多才多艺,学问渊博。孔子曾说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自己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孔子从小就死了父亲,家境贫困,因此请不起先生,只能通过自修来求得知识。他1...  相似文献   

9.
郭齐勇 《现代交际》2006,(12):52-52
傅伟勋教授是内地几代学人的好朋友。早在1993年夏。我去信问候他时,他回信即告以他的新著《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从临终精神医学到现代生死学》6月在台湾地区出版之后,一时洛阳纸贵,现正印第三版,出版之后当另托书局寄赠一册。不久就收到了台湾正中书局寄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位新爸爸说起自己的家庭现状。宝宝出生后岳父母驾到,他直接从男主人变成了投宿者。除了睡觉,其他时间他宁可把朋友挨个儿揪出来,也不愿在那个官方语言都变了的家里待着。"每次回家,都觉得进错了门。"一位老男人说起自己的家庭排名,儿子第一,夫人第二,父母第三,岳父母第四,自己永远排在最后。在夫人那儿,他也没进前三,人家排了儿子排父母,排了父母排姐妹。轮到他,显然已经是第四以后了。还有长期出差、挣钱养家的男人。之前觉得自己的家庭地位坚不可摧,自己对家  相似文献   

11.
龙宿莽 《金色年华》2007,(10):25-26
十年前冬天的那次采访与往常有些不一样,主编要我去采访一位癌症患者尚奇。他是一位年轻的山村小学教师。因为热爱那些山里的孩子们,他放弃了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可是五年后他却得了肝癌。他在雪山教着一群雪地里长大的孩子,我想去考察一下那儿的雪地。因为我已暗暗下定决心,要在那洁白的雪地将自己秘密地埋葬。  相似文献   

12.
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近半个世纪内先后将自己的5位亲人送到了军营。尽管她的两任丈夫都因当兵而献出了生命,但她无怨无悔,又将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先后送进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乡亲们尊称她为“兵奶奶”。“兵奶奶”名叫张荣花,是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合水镇新桥村人。张荣花是个苦命的女人。1943年,她12岁时就到一户杨姓人家做了童养媳。丈夫叫杨大改,大她7岁。杨大改念过初中,在当时的新桥村算是个文化人了。他不想守在山旮旯里,也不想配个童养媳,但却拗不过父母,只得听天由命。不过,张荣花走进家门后,聪明能干,他很快就…  相似文献   

13.
享受退休     
张永强 《老年人》2006,(5):49-49
卢梭在《漫步遐想录》中说“:所有老人都比孩子更眷恋生活,都比年轻人更舍不得摆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而且生命的夕阳能够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什么是老?这要看人的寿命而定。假使一般人都能像彭祖活到800岁,那么,400岁也不该称老。”是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弹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弹性决定长度。不服老,表现的是对生命的执著和热爱,而实际上也是在扩展生命的弹性。诚如蒙田所言“:向往有多久,生命就有多远。”有一位美国老人,干到陆军上校退役后,领得一笔可观的退役金,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家。他65…  相似文献   

14.
"合"则安,合适就平安,"不合"则不养生。他曾用推拿加一个单方,挽回了溺水窒息者的生命;用3剂药抢救了垂危胃出血病人;7剂方药使一个双腿交结7年难以屈伸、"周游列国"求治的小女孩基本能独自站立;用内服、外治、导引的方法,使多例脑胶质瘤患者转危为安;坚持用一个基本方挽救一位乳腺癌术后淋巴转移者,患者至今已存活30年……他就是孙光荣。  相似文献   

15.
脑筋急转弯     
李亮云 《当代老年》2009,(12):45-45,35
1、什么时候我们会甘心熄掉自己的生命之火? 2、一年以前的今天,所有的人都在做着同一件事,你记得是什么吗? 3、一个刚离婚的男人,桌上放着一把刀,请问他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16.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身世凄凉鲜为人知。母亲在他五岁时,临终托孤,把他交给闺中密友赵贵荣,从此养母终生未嫁,与他相依为命。在养母身患癌症后,他如同亲生儿子细心侍候,治疗、输血,使养母的生命又奇迹般延续了二十年,养母去世后,他又送走了养母的母亲和妹妹……  相似文献   

17.
阅读     
《金色年华》2013,(11):62-63
1.这是一部由百位医护人员共同完成的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它用叙事医学的手法描述了医者亲身经历的临终故事.我们借此可以重新认识身体和心灵、痛苦和疾病.以及生命和死亡.中国自古避讳谈论死亡,但只有了解疾病、参悟生死,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过好每一天。  相似文献   

18.
概念和问题     
《上海科学生活》2003,(5):85-85
凡是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而造成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走向完结,死亡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的过程。它还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预期死亡阶段,在这个阶段末期即称为临终阶段。临终阶段是病人生命结束前的必经阶段,它是一个逐渐发生、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甘丽华 《金色年华》2009,(12):11-12
沁凉的河水从绿色渔网里哗哗流去,陈崇香下意识地把手伸向渔网,希望在滔滔江水里打捞起儿子的灵魂。两天前,他19岁的儿子陈及时因为救人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这位51岁的农民清楚地记得儿子的手机号:最后4位数字是“5890”一自己出生于1958年,儿子生于1990年。  相似文献   

20.
彭国梁 《老年人》2008,(12):32-34
说到周有光先生,凡上了点年纪的,大概都不会太陌生,因为他是世界知名的汉字改革家,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三位编委之。近日,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了一本由李怀宇撰写的《周有光百岁口述》,作序者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大学者余英时先生。余先生在序中说:“今天汉字拼音已通行全世界.有光先生从1955年起便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担任拼音化研究室的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