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学泓 《老年人》2007,(11):32-32
父亲节那天,世界上最疼最爱我的那个人走了。那个人不是别人,他是我的父亲。 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是个既严厉又温和的“两面”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凡家里好吃的、好穿的,父亲总是要我让着年长我10岁的哥哥。别人家的满妹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只有我们家例外。那时,父亲的心思都放在哥哥的身上,父亲的儿子情结,让我妒忌和愤怒,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株长在田间地头的狗尾巴草,被父亲完全遗忘了。  相似文献   

2.
父亲是去年10月去世的,医生说送他终老的病是脑溢血,但我总觉得我们兄妹6个才是父亲的催命鬼。如果他不是养育6个孩子,他就不会成年累月地含辛茹苦,那铁塔一般壮实的身体就不会倒下。父亲是个苦命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偏僻的山村,3岁时就死了母亲,成了没娘的孩子。家境的贫寒,严重影响了他的婚姻,我的母亲双目失明,其家世比父亲更糟。当年,母亲嫁给我父亲的目的就是找一碗饭吃。父亲用勤劳与坚忍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穿过一件完整的衣服,饥饿与寒冷是他常年征战的两大敌人。为了让一家人吃饱穿暖,…  相似文献   

3.
佚名 《当代老年》2006,(8):20-20
父亲是军人出身,如果不是一些特殊的原因,也许父亲的军龄会更长一些。父亲虽然已经离开部队,离开军人生活近半个世纪了,可是军人的作风却永远成了他性格的一部分。父亲对“八一”有着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已经深入父亲的骨髓深处。我在这里把父亲给我们讲的他当年参军的故事叙述下来,仅表达我对父亲的敬意之情。  相似文献   

4.
一场车祸将我送进医院后,是乡下的父亲始终陪伴在我的身旁。 小时候,母亲因病去世,是父亲一手将我抚养成人。为了我的成长,父亲吃尽了苦头。他靠给人织篾货,供我念完大学,又拿出多年的积蓄,帮助我在城里买房,娶妻。婚后,我曾多次让父亲搬来城里与我们同住,但他却说乡下住惯了,宁愿一个人清清静静过日子。其实,我明白,他是怕城里的儿媳嫌他,所以宁愿选择乡下。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没有给我们过过一次像样的生日,甚至连提也不提,而他,更不会张罗给自己过生日。他认为,人的生日只有一个,每年所重复的那个生日,不过是人们对出生徒劳的一次又一次刻画。他的这个理论独特而且执拗,从我懂事起,它便一直在我们的家庭中牢不可破地贯彻并实行着。  相似文献   

6.
微博     
选择 昨晚和音乐家彼得巴菲特吃饭,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继承你父亲的衣钵?”他的回答:“我有啊,家父和我都是在做自己最爱的事。”——李开复  相似文献   

7.
人生如棋     
游万里 《老年世界》2011,(21):17-17
他是我的邻居,一位孤单且善良的老大爷。父亲亲切地称他为二叔,而我则喜欢躲在远处调皮地叫他老光棍。  相似文献   

8.
母亲     
马晨月 《老年人》2004,(10):31-31
父亲去世时,我只有11岁。那是初春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和弟弟被父 亲 的同 事 从 暖和 的 被窝 里 拉 出来———说带我们去看看父亲。走在医院阴森的走廊上,我还想着向父亲多要一毛钱,春游时能吃上一碗肉丝面。 见到父亲时,他面无表情地躺在病床上,已经不能说话了。母亲死死地抓着父亲的手,眼泪不断地滴落下来,落在父亲的手背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母亲落泪。 父亲去世后,母亲异常地坚强有关父亲的丧事,办得相当简单。亲怕花钱多了,拖累年幼的我们。还坚持不让在京城读书的姐姐回来,怕耽搁她的学业。 办完丧事后,母亲将父亲的遗像擦得…  相似文献   

9.
大爱无言     
李盂雄 《老年人》2006,(7):30-31
“五一”节放长假,我准备回乡下看望独居的父亲。父亲已经80岁了,身体尚健,只是近年来听力已大不如从前,常常把话听错。3年前母亲过世后,父亲就一个人住在乡下,砍柴、种菜,侍弄一亩多责任田,过着一份恬淡而寥寂的日子。父亲原本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母亲过世那年,我们姐弟就提出让父亲和我们一起到城里来生活,可父亲死活不肯,他说“:我哪里都不去,乡下乡亲好,空气好,我还要守着这栋屋子莫让它倒了。”其实,父亲的心思我们都懂,他是怕给我们添麻烦,增加负担。办完母亲的丧事,我们姐弟就回了城。父亲一个人留下来,住在屋子的西头,东头住着堂弟…  相似文献   

10.
疲倦的河流     
马晓华 《老年世界》2011,(24):18-20
疲倦的河流 曲折而安然地流入大海 这是英国诗人斯温伯恩在《冥后之国》中关于死亡的一个比喻。在家父辞世后的这些日子里,我常想起这句诗。 父亲这一辈子,总离不开三样事:弄文艺,教学生,种庄稼。 1942年阴历十一月初十,父亲生于内蒙古西部托克托县的荒地窑村。先后在本村、什拉壕村上小学。  相似文献   

11.
怀念父亲     
邓树森 《老年人》2004,(6):28-29
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去世已经多年,我也老了,但我仍然十分怀念他。记得1971年10月的一天,父亲从乡下老家来到我工作的宜章县委机关,老泪直流地对我说:儿呀,我快不行了,人总有一死,这并不可怕,只是你妈走得早,你弟妹还有的没成家,让我放心不下啊……”我毫无思想准备,只是不断地安慰他:“爸爸,你不会离开我们,明天我陪您到县人民医院,有病治病,总会好的。”父亲连连摆手。他怕治病花钱,舍不得。两年前,父亲脸上突然长了一个瘤子,接着后脑和左耳根也出现了肿块,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经过手术,医生把他脸上的瘤子切除了,但其它…  相似文献   

12.
清明节那天,我从县城回到乡下给父亲扫墓。在这万物生长的时节,父亲的坟前墓后的山花竞开,姹紫嫣红,山底的两股清泉潺潺地唱着歌谣。父亲安然地躺在这里,不说是什么仙境,也称得上是一块福地了。在父亲的坟前,我插上香烛,点燃鞭炮,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此时此刻,回想起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往事历历在目,一份对父亲的忏悔不禁涌上心头。童年,我家只有3口人。父亲是个裁缝,农闲时做手艺,农忙时则要承担田里的农事,他一年到头操持一家人的生计,自是非常辛苦。因而,也就要我学着做一些活。一年春天…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元月,世纪钟声刚刚响过,太行山麓的一家医院产房里传出的一声啼哭,宣告了一个可爱女婴的诞生。当孩子的父亲、河北涞源县桃木疙瘩村小学的校长张胜利获准进屋看望母女时,他激动地把脸贴在妻子的脸上,又抱起襁褓中的女儿,一遍遍地柔声喊道:希望,希望!张胜利,这位昔日贫困乡村的失学少年,是中国“希望工程”的第一位受助人。还在妻子怀孕之时,张胜利就跟她商量好了,不论生男还是生女,他们的爱情结晶都起名“希望”。是的,张胜利要让他的孩子记住“希望工程”:没有天底下这么多好心人,就没有我们的一切啊……一、只有一…  相似文献   

14.
男孩那年16岁,由于家庭的原因,高中还没毕业就退学了。男孩家中只有他和他父亲两人,而男孩的母亲早年在产下男孩之后就撒手而去了,这么多年来全靠他父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他带大。  相似文献   

15.
我上面已经有两个姐姐了,而我又是女孩。爷爷因此晕倒在地。父亲坚决要将我送人。是母亲用她瘦弱但却坚强的臂膀保护了我,又靠卖水果供我们三姐妹读书。  相似文献   

16.
紫伊 《老年世界》2007,(10):10-11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沉默的代名词,他极少说话。父亲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几十年间,他的同学要么仕途光明,要么财源滚滚,只有他依旧是个不上不下不折不扣的穷教师。因为这,少时的我常对父亲有着莫名的反感,总是背着他的意愿做事。  相似文献   

17.
回老家发现父亲家的门口停着一辆大摩托车。他得意洋洋地说新买的,不到3000块钱,可以换挡。 父亲明年满80岁,以前骑一辆电动自行车,我觉得那已经是像他这个年龄的老头儿所能挑战的极限了。父亲换车的原因是要去水库钓鱼,附近的小鱼塘已经承载不了他的梦想了,看着周围的人都往更远处的大水库进发,父亲心痒手痒,终于下定决心,买了摩托车。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请帖     
乔叶 《现代交际》2008,(8):48-48
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重大的事情,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着办也就罢了,如果有一丝违背,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父亲爱我们吗?有时候我会在心底不由自主地偷偷疑问。他对我们到底是出干血缘之亲而不得不尽点责任和义务,还是有深井一样的爱而不习惯打开或者是不会打开?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遗像在落日余辉中渐渐模糊了,而父亲还在忧伤地张望着,不肯挪动半步。父亲与母亲一生相亲相爱相守。母亲走了,父亲的魂也跟着去了。办完母亲的丧事,我要父亲跟我们一家住些日子,父亲不同意,他还要守母亲。后来,又多次劝说,父亲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农村的老家,来城里和我们住到一起。父亲闲不住,总想为我们分担些家务。可是,他从来没有干过家务活,别的干不了,就成天拿着拖把擦地板。当他一次次把地板擦成大花脸之后,我拿走了他手里的拖把,父亲便闲着没事做了。父亲不识字,读不懂我那些厚厚薄薄的书,看不懂那些能让妻时哭时笑的电视连续剧,…  相似文献   

20.
问:我父亲临终前立了一份遗嘱,他逝后遗留的一套三室一厅的房产,归由我弟弟继承。我们兄妹三人,我弟最小。父亲生前最疼爱我的小弟,与小弟一起生活多年。父亲将最主要的遗产——楼房留给小弟,我们理解。现小弟已按父亲的遗嘱办理了楼房的过户继承手续。最近我们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父亲还遗有一个存折,存折上有15万元的存款。小弟已继承了父亲价值六十多万元的房产,这父亲遗留的15万元存款,他还有资格分配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