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哲学家和科学家对认识论的研究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发表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其中,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苏]Ф.В.拉扎列夫和М.К.特里福诺娃合著的《认识结构与科学革命》译著,就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认识论专著。柳延延、王炯华和柳树滋三位译者,结合自己的研究,不仅以辛勤的创造性劳动把它介绍给国内读者,而且对全书作了概括和评述。全书分为三章,中心内容是探讨科学认识的抽象方法的客观根据和基本特征。书中提出了一些具有创  相似文献   

2.
社会认识论视域中的信息与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识论与信息科学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或者说社会认识论就是信息科学的实践应用领域.文章从社会认识论的视域对信息和知识进行考察,详细阐明了社会认识论中信息交流、制度组织以及知识增长等问题,探讨了信息科学研究的社会认识论研究方法,最后揭示出社会认识论之于信息科学的三方面价值.文章指出社会认识论目的在于重新构建信息时代迫切需要的信息科学.  相似文献   

3.
本书系我国第一部关于认识论的学术专著。综观全书,有四大特点:(一)本书结构严谨,自成一完整体系。全书以对认识论的总体界说为序,以主体和客体通过中介而形成的对象性关系为基本骨架,从主体观念地掌握客体这全新的视角,由静到动,史论结合,层层深入展开论述。(二)立论新颖。在一些对认识论研究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上,推陈出  相似文献   

4.
从认识论、研究战略、资料收集三个层次,可以见出费孝通社会研究方法的特色,即具有本土特色的功能主义认识论,微型社区研究策略,以及参与观察与访谈技术.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对科学技术哲学的重大贡献主要有自然观、科学认识论(方法论)和科学观三个层面.自然观方面,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并倡导了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研究自然观的方法;科学认识论方面,强调了科学认识主体的历史主体性并注重了认识论的哲学提升与具体科学史史料的有机融合;科学观方面,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动态过程、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联盟的意义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双重效应.恩格斯的这些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对于当代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刑罚演进的历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史,它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所具有的行刑理念和行刑目的.新中国改造罪犯的历史带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打上了新中国发展的政治烙印,综合起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级改造阶段、劳动改造阶段和科学改造阶段.而这三个阶段是以不同的认识论作为基础的.由同质主义认识论、非理性主义认识论到理性主义认识论,我国的罪犯改造或矫正教育工作步入了理性多元化时代.  相似文献   

7.
发生认识论和进化认识论的出现,在现代西方认识论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它们直接促成了现代西方认识论从传统的静态性的研究向动态性的研究转变,从而促进了认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通过对发生认识论、进化认识论及人类学对原始思维的比较性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现代西方认识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的理论根基是哲学认识论,它的萌发与演进与认识论密切关联,形成多维度的认识论效应,包括它对认识论理论所形成的突显、体现和拓深效应;它作为工具对认识论研究所形成的镜像、实验效应以及对认识能力的增强效应;它对认识论创新所具有的传递、驱动和平台效应.探讨人工智能的认识论效应,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并把握智能时代认识论研究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了后现代认识论"语言学转向"、"解构"和"建构"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审视后现代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后现代认识论"建构"阶段的最新发展--体验哲学认识论,探讨了其产生背景、发展概况和基本主张,提出了国内学者加强对体验哲学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观点.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代哲学中以各种名义出现的对于传统认识论愈益强烈的敌意和冲击,迫切需要对传统认识论进行重构,而非解构.苏珊·哈克在批判性地考察基础论和融贯论的基础上,整合出了一种新型的认识论理论--基础融贯论.该理论基于对"证成"概念的精细考辨和层次区分,其关于证成的因果性和逻辑性的划分,特别是关于证成的程度论观点,具有重要的解题功能;同时,也可提示证成与名辩"三物"及因明"三支"思想的关联.这些也在客观上确证了"证成"作为认识论核心概念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认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正确地解决了主客体的本质和属性问题.主体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理性属性;客体具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和三个基本属性即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三个不同层次即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和价值关系.要从主、客体的内在联系中把握它们之间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包括了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的认识论基础和研究的学术认知立场三个部分.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研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质的规定.法律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个体总是进行理性选择"这一"命题",对该命题具体内涵的理解在法律经济学中主要有四种.研究的认识论基础涉及研究者对何为个体对知识的真正认识以及如何获取这些真正认识的基本观念,包括实证主义、规范主义和实用主义三种.法律经济学中的不同流派,甚至同一学者在不同的思想发展时期,都采用了不同的认识论基础.研究的学术认知立场是研究者在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基本认知态度和立场,主要包括方法论个体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两种类型.主流法律经济学接纳了方法论个体主义,制度主义法律经济学则坚持了方法论的整体主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蔡灿津教授的《列宁的认识论与现时代》一书,认为该书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上研究了列宁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不仅对列宁的一系列哲学思想有所发挥,而且回答了当代哲学中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作者以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一主题贯穿全书,体现了当代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认识论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为指导;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其认识论意义也有三个:研究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和方向;规定了其研究对象和途径;深化了认识论改造世界的本质功能。这一认识论思想又成为了指导实践的普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学科.现实问题研究导向与区域发展理论特色使这一学科具有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特征.传统空间经济研究领域存在地理学派与经济学派的争论,其本质是经验主义认识论与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对立.区域经济学应当吸收各学派的认识论精华,遵循"三对照"与"三并存"的研究逻辑,即与一般性对照的特殊性的逻辑、与时间性对照的空间性的逻辑以及与指导性对照的针对性的逻辑;偶然性与必然性并存的逻辑、学理性与操作性并存的逻辑以及演绎性与归纳性并存的逻辑.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逻辑下,"政策无用论"是一个伪命题.要构建中国气派的区域经济学,应当在研究和决策两方面推动创新,讲好中国故事,解决中国区域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汪信砚教授的《当代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下简称《该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是他多年学术研究的成果,是在他近20年发表的百余篇学术论文中精选编辑而成(其中好多论题在刊出时就引起学界的注目,并激起热烈的讨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全书共三篇,每  相似文献   

17.
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真理标准问题、认识本质问题、认识过程问题、认识主体性问题、社会认识论问题等讨论和研究,我国哲学界涌现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但存在客体认识论或主体认识论的片面化倾向,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质的理论探索和科学把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化认识论     
把人的认识当作文化现象来研究 ,是由于认识的本质、认识的系统和认识的过程是文化的。运用文化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认识 ,可克服一般认识论认知取向、再现取向、求真取向和理性取向等方面的缺陷。在此基础上 ,笔者认为文化认识论应由一般文化认识论、特殊文化认识论和比较文化认识论三个层面组成。文化认识论和一般认识论的关系不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而是研究视角的转型问题。一般认识论 ,是指那种离开文化 ,从纯粹认知的角度研究认识的认识论。文化认识论是在一般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认识论与文化学相交融的产物 ,它既是认识论研究的新角度、新思路、新领域 ,也是认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陈谷嘉教授经过长期研究,终于由湖南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12月出版了《宋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该书是岳麓书院学术文库·中国哲学研究系列之一,全书共41万字,除绪论、概论和后记外,分三编共十三章.捧读之余,深感其著作具有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0.
随着4E认知进路的兴起,实践认知科学成为当代认知科学的发展走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实践转向中的当代认知科学"印证"了以实践为基底的毛泽东认识论,展现了毛泽东认识论对当代认知科学发展的意义.当代认知科学所面临的某些局限,如理论整合难题、工程实践困境和主体定位困惑可以借助毛泽东认识论加以克服.当代认知科学也启示着我们从变革研究方法、拓宽研究领域、细化研究内容、强化个体研究等方面深化研究毛泽东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