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拥有最著名的德国思想家的法兰克福大学完全遇到了哲学教育的危机。然而,在法兰克福大学始终发生着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爱德华·克罗克(Eduard Kroker,汉名罗度华)教授,1913年生于德国弗莱堡,现任德国著名的《法兰克福总汇报》主办的《奎尼希施坦因论坛》的主编,同时在法兰克福大学及美菌兹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在1991年2月底为《奎尼希施坦因论坛》创刊10周年纪念会而写的讲演稿,经作者修改后,刊于1992年的《奎尼希施坦因论坛》上,该期的论题是:“进步——人性的指令”。作为一个有世界眼光的西方哲学家,作者谈了对当代世界大势的哲学看法,为我们提供了西方当代思想界对现实世界进行深层思考的一些十分重要的信息。现将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于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当代西德哲学家和社会学家,1929年6月18日出生在德国的杜塞多夫.他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属该派第二代),是一位多产的著作家.虽然从表面上看,哈贝马斯不是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培养出来的,但是,当他初露头角时,就表明了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信徒.他在1957年发表了《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4.
美国哲学的初次繁荣是在1880——1920年,C.S.皮尔斯、W.詹姆斯和J.杜威创建并发展了美国的早期哲学,使这个时期成为传统实用主义的全盛时期。美国哲学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是1940——1950年,“分析”哲学的逻辑实证主义研究在这10年中获得了重大发展。与实用主义不同的是,逻辑实证主义是通过移居美国的欧洲知识分子,从德国、奥地利和波兰引进的。美国哲学的第三个黄金时代,即1960—1990年,正是在这块既是教育,又是知识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与德国社会学的发展丁智勇德国社会学协会于1909年建立。次年10月在法兰克福召开了首届德国社会学研讨会。新协会的代表大会在当时的商业和社会科学研究院,即现在的法兰克福大学主楼内举行。德国社会学协会首先制订了第一部章程和明确了《纯科学著作的出版...  相似文献   

6.
在批判理论的道路上——关于德国著名学者彼得·比格尔周宪在当代德国思想界,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批判理论仍是一个很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思想派别。霍克海姆、阿多尔诺、马尔库塞这些法兰克福学派的创立者的思想,不断被后人重新解释、批判和反思;而哈贝马斯作为第二...  相似文献   

7.
K.R.波珀和Th.W.阿多尔诺于1961年发起的关于社会学的发展倾向和方法论的原则争论①,至今尚未结束。这场争论使辩证法成了西德哲学和社会科学流派——分析科学理论和批判的理性主义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之间的争论对象。在这场争论中,出现了“否定的辩证法”②这一哲学观点。这种哲学观  相似文献   

8.
问:您可以谈谈您的研究主要受哪些思想的影响吗?人们常说您从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哲学,从而使法兰克福学派的遗产发生了一个"语言学转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或者至少,您对杜威和皮尔斯的美国实用主义的兴趣是否实际上早于您对阿多尔诺和豪克海默的研究?您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的思想?同样,在社会科学方  相似文献   

9.
当代语用学的诞生、发展与符号行为哲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作为符号行为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洛克把"行为"引入对语言的解释中,对语言意义的本质、使用、文化、语境以及语言的功用、缺陷、人们的滥用等多方面都作了详尽的研究,展现出了语用学的思想;皮尔斯对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之上的符号学的构建使语用思维在美国有了体系性和建设性发展;莫里斯把符号学区分为语形、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从而使语用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0.
宗教哲学人类学是以西德亨斯坦贝格、哈默、科列特、拉涅尔等著名思想家为代表的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人类学的一个流派。其主要思想理论来源是现代德国哲学人类学,及其奠基人马克斯·谢勒、赫尔穆特·普列斯涅尔和阿尔诺尔德·海伦的著作。马克斯·谢勒的哲学人类学实质上就是宗教哲学人类学,它含有决定这个学派进一步发展的某些因素。如:论证人对世界的“开放性”理论、通过与动物的对比确定灵魂的本体论地位,等等。这个流派的特点是它的拥护者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动用了当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全部武库。同时,广泛地运用了现象学、释义学、先验的新托马斯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峰 《求是学刊》2004,31(4):24-27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支 ,尽管在今天已不再保持为一个独立的学派 ,但其真实的思想意义和在今日哲学中的位置却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不应被耽搁 ,因为它未竟的工作———当代文化意识批判———仍然是当代哲学运动的重大主题 ,仍然充满活力。这个主题既属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今天的发展 ,也属于当代西方哲学对哲学传统展开批判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埃里希·弗罗姆是著名的德国心理分析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元老之一.在六十年的研究生涯中他所涉猎的范围甚广,他研究过心理学、人本学、社会学和宗教神学,也研究过马克思主义.他一生著述颇多,影响也很大,被誉为"为新社会的建立奠定了精神基础".著名的德国作家O. F. 瓦尔特曾根据他的理论写成了一部要求改变现今生活方式的小说《野蛮化》.中学的教师们也教导他们的学生"要读弗罗姆的书和按时读报".弗罗姆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1900年3月23日,埃里希·弗罗姆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922年,他在德国海德堡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10~13日,"哲学与社会科学"研讨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该会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专业学术会议,集中反映了该学派的当代发展状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西方左翼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 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尤其是社会哲学及方法论对现代社会科学的影响,可与韦伯等媲美,正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哈贝马斯1929年出生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曾在海德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哈贝马斯著述颇丰。择其要者,有:《社会舆论的结构》(1962);《理论与实践》(1963);《社会科学的逻辑》(1968);《认识与人的利益》(1968);《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1968);《文化与批判》(1973);《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1963);《重构历史唯物主义》(1976);《交往行为理论》(1982);《现代性的哲学辩述》(1987)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哲学界对现代德国哲学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从意志哲学、现象学、诠释学,再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翻译和研究成果。但人们的注意力只集中于少数几位著名的哲学家,且其中的绝大多数都生活于20世纪中期以前。而在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几十年间,当代德国的哲学研究同时极大地向前推进了,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新理论新思想,出现了不少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哲学家。对这些哲学家及其著作和思想,我国哲学界关注不多,翻译很少,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简要综述了这期间德国哲学在传统理论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出现的多元化、科学化的研究趋势,以及研究重点向社会实践方向的转变等,同时特别推荐了图根哈特、吕勃、鲁曼、赫费和施密茨等几位活跃于当今世界哲学舞台而未引起我们充分关注的著名哲学家,期待引起学界的重视,进一步拓宽当代德国哲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实用主义批判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耶阿本德哲学虽然不是从美国的实用主义的哲学传统中生长出来的,却充满着实用主义的精神:从思想来源看,费耶阿本德哲学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批判精神;从思想内容看,"什么都行"的认识论无政府主义是最彻底的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数学哲学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数学哲学的视角来把握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康德作为现代性的旗手以先天直观形式论证数学真理的确定性,后现代主义则以现代数学确定性的丧失反对理性主义.德国著名哲学家赫费首先从当代思想论争的视角为康德的数学哲学进行了有力辩护,然后通过厘清数学与纯粹哲学的关系来批判那种以数学学科现状去论证后现代主义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自我解构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80年代盛行的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文化现象正日益影响中国90年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各个层面,虽然我国哲学、文学艺术理论领域从80年代开始追踪介绍、研究了后结构主义、后实用主义、新保守主义、后科学哲学、新西方马克思主义,但是,宏观上还没有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把握当今国际思想潮流,微观上,对后现代主义重要理论家德里达、利奥塔德的思想也缺乏研究。94年西安中国首次哲学界“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研讨会,以哲学和文学艺术理论不同领域交叉为特征,在探索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联;司题上,两个领域的人士都感到对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9.
《绝对的法原则》(Kategorischc Rechtsprinzipien美茵河畔法兰克福苏尔坎普出版社,1990年,431页)是瑞士弗莱堡大学社会哲学和伦理学国际研究所所长O.赫费教授继1987年的《政治的合理性》(Politische Gerechtigkeit)一书之后出版的又一本重要的法哲学-伦理学著作。全书共三部分,14章。第一部分围绕人权和未来社会论述绝对的法原则及其与现代精神的关系;第二部分以伦理、法和国家理论中一些重要问题,例如禁止虚假的诺言、  相似文献   

20.
哲学恩格斯“哲学终结”观的若干比较与分析外推背景下的总体性:对总体性的一种辩护西方话语霸权下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之反思“海阔天空各自飞”:中国哲学史研究方式管窥萨特:前进一逆溯的方法—《辩证理性批判》解读中国和合思想与21世纪的人类和平后现代哲学与当代理性观构建论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哲学视野中的主体心理学与存在心理学,’,合”的“形而上学”—论心理学哲学的理论根基、内容与功能试论现代历史观念的演变与问题【当代哲学问题探索】认知思维方式的生存论转向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人的生存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