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报告显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2010年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大方面实现程度都有较大的提高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10年实现程度为76.1%,比2000年提高25.8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包括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  相似文献   

2.
高和荣 《南方人口》2003,18(3):54-59
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之中,适应社会转型我们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建设惠及十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就在农村。现阶段制约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因素就是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保障相对滞后。为此,必须要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与人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发展速度过快、数量增长过多,将减少人均GDP的占有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仍然是21世纪前半叶我国人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4.
吴帆  谭琳 《南方人口》2004,19(1):21-27
在家庭生活趋于多元化的前提下,实现家庭生活水平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所以,从家庭的视角,深入理解和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特征和任务,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意义重大,可以为制定和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健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之中 ,适应社会转型我们提出了在本世纪头 2 0年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就在农村。现阶段制约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因素就是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保障相对滞后。为此 ,必须要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未来十七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 ,重点是农民 ,而重中之重则是农民增收的问题。这是因为 ,农民占全国人口比重最大 ,农民距离全面小康社会最远 ,农民增收最难。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必须从市场准入、迁徙自由、社会保障、投资税收、义务教育等制度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城市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人口城市化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国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经济效率、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以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目前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同经济发展不同步、大城市发展缓慢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口安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意义和该目标的中国特色 ;人口安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及如何维护人口安全 ,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人口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人口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新时期,我国人口现代化的形势十分严峻,要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快人口现代化进程,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小康社会建设与人口发展关系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晶  陈才 《人口学刊》2006,(5):13-17
建设小康社会,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最终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吉林省基础条件较好,是全国较早解决温饱并进入小康生活的省份之一,但总体发展速度较慢,要由总体小康跨入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对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战略进行科学的调整,并根据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实际条件,对人口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规划,才能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更好地实施人口控制、提高人口质量、解决人口分布结构等突出问题,实现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构造了一个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以福建省为基点,对“十六大”以来,全国26个省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比较研究,就中国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得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计划生育事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实现了低生育水平,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生活,创造了社会稳定力;保护了资源、环境,增强了发展的持续力;建设了新型生育文化,培育了先进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13.
巴西知名智库瓦加斯基金会的调查显示,巴西中产阶级人口首次过半,有效拉动了国内消费,有助巴西经济发展中实现的良性循环。2011年巴西GDP约合2.38万亿美元,人均GDP约为1.22万美元,正式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2011年巴西家庭消费总额达到2.34万亿雷亚尔(1雷亚尔约合3.7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61%,估计到2015年将占GDP比重的63%,其中中产阶级家庭消费额将达到1.46万亿雷亚尔,超过高  相似文献   

14.
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本大国:1980~2000年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过去20年(1980~2000年)中国总人力资本存量翻了一番,占世界总人力资本存量的比重高达1/4,已经从世界人口大国成为人力资本大国,这是中国21世纪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最具竞争优势和最重要的战略资产。未来20年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最重要的发展机遇就是全面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型社会,进一步提高全体人民的人力资本。这也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云南省始终面临着人口过快增长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承受着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省政府算了一笔大账,按照目前的人口规模、实际生育水平和人口控制能力,要与全国同步实现2020年全省人均3000美元的目标,GDP总量必须比2000年翻2.7倍,这就要求自2003年起的18年内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必须达到10%以上。但从云南的实际出发,要持续18年达到这样的增长速度,难度相当大。如果不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降低生育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性别平等、实现两性和谐发展,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小康社会均衡建设、和谐发展以及全面建设进程的内在要求和必要前提。本文结合人口计生宣传工作实践,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着重探讨社会性别平等构建与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之间关系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一项令人鼓舞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在2000年总体实现小康的全部16项监测指示(见附录)中,绝大多数是“人均”指标,人口作为总分母是决定指标水平高低的关键。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二十三年的我国经济增长是以人口控制作为前提之一的。没有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就不能保证经  相似文献   

18.
陈贵富 《人口学刊》2016,(1):95-107
本文利用CHNS面板数据和随机效果probit模型,主要从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变化方面分析我国城镇劳动参与率和长期被雇佣率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显示:首先,正规教育会提高劳动参与率;教育程度高的成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较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上升降低劳动参与率;第二产业就业占比的上升会提高劳动参与率。其次,接受正规教育年数的上升会提高长期被雇佣率,而且提高的幅度越来越大;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教育程度越高长期被雇佣率越高;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的上升会提高长期被雇佣率;第二、三产业就业占比的上升会降低长期被雇佣率。  相似文献   

19.
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解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养老问题的关键。农民收入低,负担过重,人口老龄化程度又不断加深,给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巨大困难。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性机遇面前,我们应综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所发生的显著变化,无不感受到我国人口转型带来的巨大效益,可以说没有人口转型所创造的优越条件,没有人口分母的缓慢增长,我国人均GDP及综合实力不可能如今天这样强大,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提升。无疑,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双重政策效应,产生了中国奇迹,改变了中国命运,然而,人口转型会伴随难题,难题依然需要我们关切,客观认识现阶段我国人口转型时期的阶段特征,有助于对此问题的重视和解决,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