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食物短缺、环境破坏美国生物学家、斯坦福大学人口研究和生物学教授、畅销书《人口炸弹》作者保罗·埃尔利希:70亿人口将有10亿人挨饿,人类为满足食物等需求将对环境造成更大破坏,人们将更容易受到各种环境灾难的重创。解决方案:努力控制人口出生率;限制富人的过度消费;用其他能源取代化石燃料。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人类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人类已经具有的巨大开发、创造能力。二是人类已经达到的巨大人口数量。人类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每时每刻都对自然界产生空前的改变。据1994年数据测算:①世界平均每年增加9300万人、新开始垦土地2300万亩、砍伐森林1500万亩、人为造成的沙漠1700万亩、开采煤炭45亿吨、开采石油17亿吨、开采铁矿石15亿吨……。人类的行为引起了全球有识之士的严重关注。人们不禁要问:地球的自然支持系统能够多长时间维持人口如此巨量的增长和开发?在不断增长的消费水平下地球能维持多少人的生计?今日的人类应当审时度势,总结自己的过去。重新瞻望自己的前途。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醴陵市认真做好妇女的计划生育工作,使大量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积极投身于商品生产,不少妇女因此而致富。从而又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这个市近几年商品生产迅速发展,仅去年全市粮食平均亩产近1吨,乡镇企业总收入突破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4亿元,居全省各县(市)之首。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妇女们  相似文献   

4.
据国际劳工组织最新报道,从1980—2025年的45年间,发展中国家将需要创造16亿个工作岗位,才能满足其不断剧增的劳动力的就业需求。该组织估计,1950年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人口”才有8亿个,而1980—1986年,则从14.16亿个增长到30.13亿个,平均每年需要创造3.55亿个这样的新工作岗位。寻找工作人数增长最快的将是非洲,据估计在2025年,该地区劳动力人口将有6.49亿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并由此推动了老年人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收入来源稳定性、消费倾向、消费行为等方面都具有与其他年龄人口不同的特点 ,并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利用标准消费人方法估计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总量大约为 310 0亿元 ,到 2 0 0 5年可能会突破 60 0 0亿 ,2 0 10年可能会突破 1万亿。这个庞大的消费需求为我国老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世界总人口,1979年年中的估计数为44.1亿。500万以上人口的国家有86个,共有人口42.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97%。从人口规模看,中国居于首位,其次是印度、苏联和美国。其他113个人口在500万以下的国家,仅占世界总人口的3%。因此,86个最大国家的人口发展趋势,就可以基本上反映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这里,根据86个500万以上人口国家的资料,对1950—1979年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7.
2000年,新世纪的曙光将与1.3亿中国老年人的苍苍银发交相辉映。步入新世纪门槛的同时,我国便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然而,我国针对老年人口的商品和社会服务需求却长期受到冷落,老年产业远远满足不了老年消费者的需要,开拓不出市场新领域,提高不了经济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封志明 《人口研究》2007,31(2):15-29
中国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证程度研究表明,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扩张,中国未来的耕地规模和人均耕地面积会进一步下降,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和粮食需求总量将进一步提高;2020年在人均粮食420~435kg的消费水平上,基于18亿亩耕地保证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14.3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在人均450kg的消费水平上,中国未来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足以支持人口高锋时间的14.73亿人,但受耕地资源有限约束,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很难有进一步提高。从耕地、粮食与人口关系看,中国未来人口的粮食安全必须向食物安全转变,从耕地资源约束的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驱动的食物消费两端着眼:一方面要重视耕地与粮食安全——藏粮于土,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要关注食物与消费安全——倡导适度消费,建立动植物并重型食物结构;从生产与消费两方面来认识和解决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的食物安全与耕地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9.
巴西,全称巴西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部,东濒大西洋.除智利和厄瓜多尔两国外,巴西与南美洲其他国家均共有边界.全国领土面积8,511,965平方公里,仅次于苏联、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居世界第五位.据巴西地理统计局198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巴西人口为1.2亿,仅次于中国、印度、苏联、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相似文献   

10.
20 0 4年 7月 1 2日~ 1 7日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改革中期评估组一行 6人来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开展中期评估工作 ,同时参加评估工作的还有黑龙江省计生委。牡丹江市下辖 6县 (市 ) 4区 ,5 6个乡镇和 2 1个街道办事处 ,893个行政村 1 1 8个社区居委会。牡丹江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 68% ,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为 5 47亿吨 ,牡丹江及其支流海浪河、穆棱河、绥芬河、乌斯浑河等水系水源充沛。著名的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 ,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雪乡、九叠泉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莲花湖、勋山要塞、威虎山影视城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1.
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人口信息项目的一份最新报告,在发展中国家,有1亿以上的已婚妇女—每5人中有1人—不想怀孕却没有避孕。这些妇女之所以没有避孕是因为她们缺少关于避孕的准确信息和避孕选择,担心避孕的副作用,得不到优质服务,或她们丈夫的反对。 就具体数量而言,印度这个世界人口第二大国,计划生育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妇女最多,为3000万。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口数量和人口发展类型变化趋势 (一)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新中国成立后,1949~1969年平均每8年增加1亿人,人口总量连续突破6亿、7亿、8亿。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总量1973~1982年从9亿到10亿历时9年,  相似文献   

13.
慢性病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彭博新闻社的消息称,过去30年中,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同时,中国有着超过9000万糖尿病和1.2亿慢性肾病患者,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正在侵害中国劳动力大军。中国80%的死亡案例是由造成慢性疾病的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而全球范围内此类疾病造成的死亡比例为63%。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由于很多因慢性疾病死亡的人在60岁以下,慢性疾病可能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小康人口目标与理性生育预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小康是我国在本世纪末的战略目标。完成小康的人口目标,包括全国人口总量指标及有关的人口指标,不仅是整个小康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影响其他小康指标。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客人时指出,到2000年,“如果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而人口增长到12亿,那么,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800美元多一点。这就意味着中国人民的生活达到一个小康的水平。”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  相似文献   

15.
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不同于其他公共服务,旨在满足个人和家庭实行节育的特殊需求。公共服务均等化属于公共财政的范畴,无论是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还是确立基本公共服务内容,都无法绕过财政能力的区域差异问题。借鉴标准人系数法定量测算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需求,试图构建均等化分配模型,为推进区域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亚太地区的人口总数,已从1970年的20亿人增加到1979年的24亿人。这个地区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55%,占全世界欠发达地区人口总数的70%。全世界十个最大国家有六个位于这个地区,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中华人民共和国9.44亿人,占这个地区人口的39%。印度6.75亿人,28占%。印度尼西亚1.48亿人,占6%。日本1.16亿人,占5%。东亚是最大的地区,共有人口11亿人。中南亚9.23亿人;东南亚3.54亿人,大洋洲0.22亿人。  相似文献   

17.
<正> 全省概况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边境,据有重要战略位置。它所处纬度较高,气候比较寒冷,松花江与黑龙江一年有5~6个月冰冻期。夏季温度较高,全年生长季介于100~150天之间,足够一季作物生长。全省面积约45.5万平方公里,约合6.8亿亩左右。其中,山地面积约占36.4%,丘陵面积占16.8%,平原面积占42.2%,水面积和其他面积约4.6%。就土地利用面积来说,耕地面积约占18.0%,林地面积约占49.2%,荒山、草原面积10.8%,荒地面积10.2%,其他面积11.8%。同其他各省相比,林地面积比例是最高的。黑龙江省在全国各省中,既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又是最大的木材产地,再加矿产资源丰富,煤与石油  相似文献   

18.
谁在养活中国2.6亿多老年人口?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基础的问题。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构成比例发生重大转变:离退休金/养老金跃居首位(34.7%),首次超过家庭其他成员供养(32.7%),劳动收入位列第三(22.0%)。全国以养老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有1.16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9160.8万人。从1994年到2020年,不分性别、城乡和地区,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的发展趋势是,相对较快的弱家庭化和相对较慢的强社会化相向而行。普查数据表明,享有养老金老年人群存活率几乎是不享有的老年人群的2倍。健康、婚姻和居住状况与老年人生活来源密切相关。养老从个体、家庭逐步转移到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表现,随之而来的风险防控还需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9.
海龙 《西北人口》2014,(2):40-44,49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现象日渐突出。高龄老人失能概率高.长期护理需求大.是老年人口中的脆弱群体。本文基于MarkOV多状态转移模型.对我国高龄老人长期护理需求进行量化预测。结果表明.2010--2050年我国失能高龄老人人口规模将从860.47万人激增至4764.52万人.高龄老人长期护理费用从1020.47亿元攀升至5650149亿元。昂贵的长期护理费用致使传统以家庭为主体的长期护理模式难以为继.为有效缓解未来高龄老人长期护理财务压力,满足高龄老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与提升长期护理服务水平成为契合我国现实国情的政策方略.  相似文献   

20.
一、人口增长亚太地区目前人口超过40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60%。自1990年以来这一比重保持不变,但人口绝对数增加了7.6亿人,几乎是目前北美人口的两倍。世界人口排前10位的国家,亚洲就有7个。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分别为13亿人和11亿人,亚太地区有半数人口居住在这两个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