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余嘉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Z1):79-81
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是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与之格格不入.我们必须把创造教育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谱出我国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刘宏春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9,(3)
邓小平的创造思想、创造活动丰富和发展了创造学理论.他的善于创造,为其创造活动增加了光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是他创造思想的灵魂;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揭示对立,为矛盾双方创造合适的运行机制,又是他的基本创造方法;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更是他创造理论和创造方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陈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3):322-324
要创办少年儿童需要的节目 ,节目编导就必须走到中小学生中间 ,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 ,对他们的内心需求和特点做深入的探索。只有真正了解当代少年儿童内心的需求和特点 ,才能创办出受他们欢迎的节目 相似文献
4.
车永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4)
本文以历代文论家对意境的相关论述为基本素材, 结合有关的作家作品, 以现代文艺美学的基本原理为评判准则展开阐述, 从 “以实写虚, 虚实结合”、“以景写情, 情景交融”、“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等三方面对意境美的创造规律进行了探讨, 对意境这个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特有的审美范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张丽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期刊的风格创造是体现办刊目的、贯彻办刊方针、落实办刊任务的关键所在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力求内容、形式上的新颖别致 ,又兼顾文化品位上的超然出众 ;既要寻找生存发展的合理定位 ,又要积淀紧跟时代的鲜明特色 ,更离不开所有编辑的丰富想像和精雕细刻。 相似文献
6.
韦建国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本文认为与传统诗歌相比,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中语言文字的自身音响、音义音响、韵律、节奏和诗歌内在意蕴达到了较完美的融合,具有独特的音乐美。另外,它还具有由语言文字和诗行排列形状构成的两个层次的画面,其中每一构成因素都有与诗歌意境相统一的象征意义。特具的音乐性和视画性使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强有力的审美效应和难以抗拒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8.
李榕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2):123-126
世界3是科技创造价值的本体论基础。科技体系不但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而且还按照自身逻辑独立的发展,不断增殖出新的更高级的科技知识,最终形成了一个科学技术价值库,成为世界3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中的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是将这种科学技术价值库的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实现由间接生产力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张玉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5-80+89
独创性是作品判断的核心要件,作品和制品的区分标准是独创性的有无,还是独创性的高低,争论颇多。前者是著作权法的直接规定,而后者是法律推论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总结。从独创性的本质来看,独创性是定性问题,而非定量问题,无关作品的价值。独创性的有无是作品和制品的区分标准,独创性的高低由作品中个性化表达的多少决定,影响作品的保护强度。体育赛事直播画面更多的是一种客观事实的记录,难谓具有独创性。对体育赛事画面录像制品的再创作可以产生独创性。应将体育赛事画面区分为不同客体,准确认定其法律属性,给予其合理公平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创造是 :关于马克思主义原则与社会主义本质的统一论、社会改革开放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和“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论。邓小平的哲学创造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化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顾耿中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4):146-150
歌曲是以音乐艺术 (曲调 )的表现手法与文学艺术 (诗歌 )的表现手法相互配合 ,来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任务的。因此在歌曲创作过程中 ,作曲家首先要吃透歌词 ,明确歌词所表现的主题内容 ,深入研究歌词的结构特点 ,挖掘歌词的音乐内涵、韵律和节奏特色 ,从而选择合适的音乐主题 ,创作优美而感人的与词意相吻合的旋律 ,塑造完美的音乐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背景下突发事件报道的机制创新——以CNN的《我报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4):128-132
本文从CNN对泰国政变的报道入手,通过对CNN推出的“I-report”(我报道)运作方式的介绍,揭示国际主流媒体构建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的新走向,及这种走向背后隐然浮现的新闻学新范式。作者通过对CNN与国内媒体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的比较分析,指出了国内目前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机制构建上存在的问题及应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杨肖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4(1)
创造社作家的漂泊小说,是一份独特的文学成就,尤以两位主将郭沫若、郁达夫的创作更为突出.由于他们去国留学的个人经历不同以及其写作风格的差异,他们各自笔下的漂泊者形象又各具特征.郭沫若笔下的漂泊者是"苦旅者"的形象;郁达夫笔下的漂泊者是"哀旅者"的形象.这类形象以其独特的韵味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同时也以其形象魅力的展现,彰显了漂泊小说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柴鲜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85-88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二战后的作品。由于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限,对其作品人物的分析大多受到种族文化冲突的背景影响,但把作品放在现代向后现代转变的文化语境中,分析其艺术价值会有不同的阐释。作者用身份多元、主观直觉、荒诞意识及断片生活等一系列后现代手法展示现代境遇主题,表现被抛弃在传统和历史的断片空间中不确定的自我迷失状态,极具美国商业文化的荒诞色彩。 相似文献
15.
董惠霞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26-27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项经济资源,它对企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期,无形资产的内容得到扩充,地位与作用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正确认识这些转变,是未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试论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不在之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峻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4):522-524
传者和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若换一个角度进行研究,传者的“不在”是体现受众本位的方式,受众的位置更加重要,传播者的“去势”赋予受众更多的参与层面,但传播者的“不在之在”体现了时下复杂的新闻传播结构。深度挖掘潜藏在事物背后的本质“象”,诱发探究传播者如何将现实反映归纳为“象”的模式,镜映现实的世相之象,为新闻传播学的传者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心旭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4):136-138
隐性文化时时刻刻、事无巨细地影响着学校的一切活动及其成员,通过学校的行为文化显现出学校的精神、学校的理念和学校的伦理道德,从而体现出其传统管理模式所不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陈艳辉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58-60
分析小说《看不见的人》中布莱索的自我异化,从而揭示了在白人统治的美国,黑人在追求自我价值和自由中,他们的人性与个性遭到摧残和扭曲。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师的隐性流失制约着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主要是受到农村教师工资福利低、工作压力大、农村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善和农村学校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防止农村教师的隐性流失:中央政府应承担起提高农村教师薪酬待遇的责任,为农村教师减轻工作压力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构建有利于农村教师知识更新的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20.
阐释第四方物流的运作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动因,运用波特的传统价值链理论论述以技术和管理创新两大要素为智力资源所创造的无形价值。以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为基础,提出基于问题导向的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的三大无形价值链创造策略:低成本价值链、高效率运作价值链、战略竞争力价值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