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政策是70年代末提出来的,它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到80年代初期,吉林省农村生育水平已经降低至更替水平。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1981年吉林省农村妇女总和生育率首次降到更替水平,为2.11,此后一直保持较低水平。1989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吉林省农村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13。二十年左右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广大群众自觉地把生育意愿与国家政策相联系,无论是对生育目的和意义的看法,还是生育孩子数量的多少、生育时间的早晚、性别偏好等方面都基本符…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通过模型模拟的方法对中国2000~2010年的平均生育水平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中,普查的人口总数和历年的总和生育率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如果2010年第六次普查的人口总数是真实的,则历年公布的总和生育率明显偏低。在考虑2000年五普人口总数存在低估的情况下,文章估计2000年以来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为1.57左右。  相似文献   

3.
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总量和结构的估计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31  
于学军 《人口研究》2002,26(3):9-15
本文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数据进行粗略分析后发现 ,官方公布的人口总数与年龄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未成年人口数量过低 ,由此估计的总和生育率甚至低于政策生育水平 ,令人难以置信。文章在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各种可能性后 ,对目前中国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抽样)提供的资料,对黑龙江省育龄妇女生育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一、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对比 (一)一般生育率、总和生育率下降较快。黑龙江省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1981年为72.81‰,1989年为62.53‰,较1981年下降10.28个千分点;总和生  相似文献   

5.
解开中国生育水平之“谜”的关键在于获得一套高质量的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增设公民身份号码登记项目、全面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得了高质量年龄结构数据,为准确估计中国过去一段时间的生育水平提供了可靠数据基础。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中国总和生育率在2006~2017年始终维持在1.6以上的水平,许多年份超过了1.7,在2017~2020年则持续下降;生育率存在较大波动,2020年达到最低值1.3,2012年和2017年出现明显高峰,分别约为1.89和1.88,15年间平均约为1.7。生育属相偏好、生育政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总和生育率的波动。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显示中国目前生育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充分消解新近出现的生育水平抑制性因素、构建家庭友好和生育友好型社会,是挖掘和发挥这种潜力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20世纪90年代生育水平估算与生育力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生育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数据对其20世纪90年代总和生育率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显示,自90年代后半期起,山东省就进入总和生育率低于1.5或保持在1.5左右的低生育水平阶段。并利用COX回归分析方法,以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同龄妇女孩次生育发生比为因变量,对两次人口普查年份的生育力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化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在降低生育水平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人们的文化素质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行为。生育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必然受到妇女文化素质的影响。 许多研究利用总和生育率指标,考察与妇女文化教育程度的关系。比如,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北京市1989年不同文化程度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随着育龄妇女文化程度的提高,其总和生育率趋于减小。 同样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在不考虑原住上海,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妇女的情况下,对上海市1989年不同文化程度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进行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妇女受教育程度、经济参与率比较高的城市.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上海的出生串为11.33%,自然增长率为名.96%。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为41.3lXo、一孩率为92%、总和生育率为1.3,计划生育指标都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上海市长期以来处于低生育水平,除了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外,上海市妇女、尤其育龄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有较高的地位,对生育率的下降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意义。本文将应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国妇女地位调查资料,就能突出反映妇女地位与生育率密切关系并适合…  相似文献   

9.
1990~2000年中国生育模式变动及生育水平估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在对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进行漏报评估的基础上,重新估计了1990~2000年间的妇女生育模式,进而对这一时期总和生育率进行重估。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水平自199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72~1.76之间。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广西妇女生育水平下降明显,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0%机器汇总资料计算的1989年广西总和生育率为2.80,北1981年的4.12下降1.32,处于解放以来历史最低水平,这是就整体而言。就不同社会经济特征妇女群体来看,生育状况存在着差别。分析这些差别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增长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在1989年生育表基础上,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改变妇女产次别平均生育年龄和产次别生育率水平这两个变量,仿真推算其变化与平均世代间隔、总和生育率、净再生产率、真实人口增长率及总和递进生育率等指标间的关系,并对中国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和政策做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的生育水平 (一)生育水平的估算翟振武、陈卫(2007)以独立于“人口系统”之外的教育统计数据,估计2000年人口普查中的漏报,最终推算出中国1991年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之后进一步下降,低于更替水平。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7~1.8。张青(2006)针对现有人口抽样数据的特点和缺陷,通过对总和生育率指标的分析和改进,测算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94~1996年的1.80左右下降到2001~2004年的1.62左右,其中2000年为1.66。  相似文献   

13.
从1985年年中开始,山西省翼城县开始试行在晚婚晚育和延长二孩生育间隔的基础上允许农民生育2个孩子的办法。本文以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其他有关数据资料为依据,采用历史的和地区的对比方法,对山西省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生育政策试点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翼城县农村实行农民生2个孩子,总的人口控制效果比普遍提倡只生1个孩子还要好。  相似文献   

14.
1982年中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大量数据,使人们有可能从多方面对1981年的生育水平、生育模式和影响生育率的各种因素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同年还进行了1‰生育率抽样调查。198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则提供了各年份的人口数据和各地区的经济指标。作者曾依据这3项资料来源,对中国的生育水平、发展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过一些分析探讨,得到某些结论,写成《中国生育率的水平和变化》一文,提交1984年12月2~8日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举行的“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此后,该文始终未以中文在国内发表。11年后重读此文,觉得当时所概括的对某些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进一步为80年代的人口发展所证实,现在仍有必要重申。  相似文献   

15.
基诺族妇女生育状况的纵向比较石人炳基诺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山及其四周。据西双版纳州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该州19如年基诺族人口有17,698人,占全国基诺族总人口(1990年人口普查时为18,02...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通过调整生育政策来提高生育率水平以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成为公众的愿望。调整生育政策最大的可能是全面放开二胎。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分别设定总和生育率保持目前水平1.64、从2015年、2030年和2050年起调整至更替水平四条路径,对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适度放宽生育政策可以显著降低本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减轻老年抚养负担;而且越早调整生育政策对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及老年抚养负担的作用越显著,应在生育率失去弹性之前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城市,几十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在成都的不断深入开展,到90年代初期,该市就达到了低生育水平。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成都市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28;199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92‰,死亡率为6.33‰,自然增长率为5.59‰;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成都市妇女总和生育率为0.90;2004年底,据成都市计生委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27‰,自然增长率为0.27‰,计划生育率95.65%。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市计划生育率一直稳定在95%左右,目前全市1孩妇女占已婚育龄妇女的比例达82%。实行计划…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生育表的编制及诠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往在探讨人类生育模型时,均视妇女年龄为基本变量,由于中国从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妇女生育孩子的数量已不单纯取决于妇女的生育能力和家庭的生育意愿,因此,妇女的年龄在决定生育方面就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孩次反而成为生育模式之重要因素。本文以孩次为研究妇女生育的基本变量,采用生命表的原理,根据孩次来总结妇女的生育经历,提出了编制生育表的方法,并利用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构建和解释了1989年中国人口生育表。  相似文献   

19.
一、村民自治——计划生育管理转变的宏观制度环境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实行了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基本出发点的生育政策,这些政策的推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和生育率(TFR)仅为1.8。虽然我国生育水平已经下  相似文献   

20.
<正> 一、80年代四平市人口增长的回顾与思考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1990年7月1日零时,四平市总人口已达3020165人,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2737432人相比,八年间共增加282733人,增长10.33%,平均每年增加3534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2.4‰。8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市的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与70年代相比,我市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及反映妇女生育水平的总和生育率都有明显的下降,据统计,1981年至1989年八年间,我市因实行计划生育而减少了10%的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