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彬 《社会科学》2000,(3):15-19
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称为我们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明确指出:“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1998年1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根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新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扬州各县(市、区)全面进行了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按新的组织法为首次,按届次则为第五届)。全市155个乡(镇)2201个村,250万村民参加了选举活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委会成员10163人,其中主任2104人,副主任1411人,村委会委员6648人。这次选…  相似文献   

2.
1.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切实搞好村级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直接选举,是村民委员会的最大特色,是当代中国发展直接民主的伟大实验和基础建设。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就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由村民按期直接选举村委会,真正把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领导班子。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规范选举程序和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村委会选举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徐志宏自198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在领导村民自治活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完善了组织建设,使村民自治这一扎根于广大农村的民主政治制度更趋成熟...  相似文献   

4.
邱绍义  张登国  臧红 《东岳论丛》2002,23(1):139-140
中国农村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若以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通过算起 ,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到 1997年底 ,全国农村共有村委会 90多万个 ,村委会干部 3 78.8万名。目前 60 %以上的村庄都初步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1 ] 。自 1998年以来 ,全国普遍完成了三届选举 ,其中福建、河北等省已完成了第四届选举[2 ] 。这些村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作出伟大的实践 ,并在此过程中大胆地进行制度创新和改造 ,为村民自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一、村民自治的伟大意义村民自治的实施 ,给农村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  相似文献   

5.
乡村选举研究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就我国乡村选举的有关问题作了分析。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选民的选择取向与村民委员会的人选;第二,政治民主与民间民主:中国村民选举与村民自治的民间性;第三,乡镇领导干部认知上的误区及其尴尬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缪陈晨 《南方论刊》2007,(11):24-25
1.背景介绍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当前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改善村庄治理的具体办法就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上规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然而村委会选举中屡屡曝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于 2 0 0 0年 10月 14~ 16日在武汉主持召开了“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学术研讨会 ,会议安排的主题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是村委会选举的学理分析 ,二是村委会选举实践中的问题、对策与政策探讨 ,三是村民自治和农村政治的研究方法。从会议实际情况看 ,关于村委会选举实践的讨论 ,争议不大 ,对策不多 ,未能成为关注的焦点 ,会议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议的问题集中在村委会选举的学理分析和方法适用上面。1 个案研究的价值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收到大量以个案调查为基础的村委会选举观察报告 ,数量约占全部…  相似文献   

8.
申端锋 《中州学刊》2013,(10):78-83
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社会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乡村社会的民主进程,村委会选举日渐规范化。学者们对村民自治的观察与研究大多以民主的视角展开。然而,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主要关注选举程序及其民主效应,忽视了对组织环境因素的考察。实际上,村民自治是在乡村社会中实践的,村民自治的绩效必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与规制。因此,借鉴组织社会学的理论资源,从组织而非民主的视角考察村民自治,可以发现,我国村民自治组织属于群众自治组织,它深深嵌入乡村社会之中,更容易受组织环境的影响。在村委会选举中,村民自治组织因受环境的过度影响,有时无法按照设计的民主目标运转,出现了所谓的"目标替代"现象。而村委会选举的规范化带来的并不都是民主化,也不是村民自治能力的提升;相反,有时却是选举程序与乡村治理的背离以及种种异化现象。为了促成乡村治理的善治,在程序民主的视角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入组织治理的视角,使村委会选举更加契合于治理,以促进村民自治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防治村委会选举弊病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也关系到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运用成本与收益分析理论考察村委会选举现状,发现其弊病的成因主要有农村生产创收方式单一传统,主管部门缺乏对竞选者和当选者的有效监管,村民们思想觉悟不高和对选举缺乏正确认识以及竞选者和村委会干部的私心与贪欲等。为减少或防止村委会选举弊病的产生,决策者要全方位筹划和施行村委会选举,善于抓住选举的关键问题,即经济问题,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愿望、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保证选举本身无差错,发挥参与选举各个要素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村委会选举达到预期的效果,推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南方论刊》2009,(8):I0001-I0001
2008年,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宝安分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区各险种参保人次接近900万人次,征收企业社会保险基金51.69亿元。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3.68万,同比增长23%;工伤保险人数304.4万,同比减少4.9%;医疗保险人数275.65万,同比增长3%,失业保险17.4万,同比增长46.7%。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不正当竞选、选举之后监督机制缺失等突出问题。应当在地方自治理论指导下,对我国村委会制度进行重新定位。村委会是特殊的地方自治组织,村委会选举的目的是有效实现村民自治,地方自治理论对村委会选举有着独特的民主要求。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等国外的地方自治制度,特别是借鉴其对地方自治团体的选举制度安排、对地方自治团体的监督机制和地方自治团体中居民权利的法律救济。应当以地方自治理论规范村委会选举,借鉴国外地方自治团体的运行结构,完善村委会选举的程序规范,健全村委会选举的监督机制,并建立司法救济途径,构建我国的居民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村民委员会选举作为实现农村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是受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的村级自治组织的内部选举,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的发展。但同时,在村民委员会选举过程中也存在选民资格认定标准模糊、基层政府行政干预、"贿选"现象严重、"大姓望族"左右选举、农村弱势群体选举权利难以保障等诸多问题。因此,对我国现阶段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建议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徽州社会科学》2006,(12):53-54
屯溪区不仅有丰富的水电、矿山、旅游等资源.更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全区农村总人口3.7万人中,女致富带头人有183人。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及加工业、水果蔬菜批发业、销售服务业等。其中从事种植42人,占22.9%;养殖52人,占28.4%;加工业89人,占48.6%;女经济人43人,其中水果蔬菜批发业23人。占53.5%;销售服务业20人;占46.5%。  相似文献   

14.
关于村民会议几个问题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鸣  王林 《江汉论坛》2005,(10):73-75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是否有权参加或列席村民会议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应当允许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全程参加村民会议,当村民会议所议事项仅仅有关村民经济利益的分配和调节之时,应当允许其发表意见和参与表决。合法有效的村委会选举大会与合法有效的村民会议不是一回事情,选举村委会不一定要召开村民会议,补选村委会成员也是如此,因此不应当把选举村委会和补选村委会成员列为村民会议的职权。村民会议是否应当召开和应当如何召开,取决于村民而不是村委会,在村委会不依法行事和尊重多数村民意愿的情况下,村民应当可以自行召开村民会议并确定会议的议题和议程。  相似文献   

15.
1990年冬至1991年春,我们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雀仁乡参加农牧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期间,参与了该乡所辖的5个行政村选举建立村民委员会的活动。我们认为,选举建立村民委员会的过程,是农牧民群众直接参与和创造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过程,是广大农牧民接触、了解和熟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庄严课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度民主与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学校。一、村民委员会的建立雀仁乡原为木垒县东风公社牧业大队。1984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改建为乡,是时乡以下未建行政村,乡政府直接管辖17个村民小组。1989年夏季正式划定5个行政  相似文献   

16.
以村民委员会选举为核心的基层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困境下的民主试验田,村民委员会选举实践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是否能够处理好党政组织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城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和城市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民主实践经验也充分说明,要保障基层民主的成功,关键在于党政机关要在积极地推动选举的同时实现充分的放权.  相似文献   

17.
选举委员会人员组成应当体现民主性,但若要求其完全通过选举产生,就既不符合法理,也无现实可操作性。选举委员会与人大对民主的类型和程度的要求有别,前者需要参与民主,后者基于选举民主。选举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决定了其所体现的民主只能是参与民主而不是选举民主。对选举委员会而言,独立性和中立性是其所追求的首要价值。我国《选举法》应当明确规定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保持一定比例的普通选民,地方性法规中应当细化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条件和产生程序,可以借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由各方推选产生的规定,将农村基层民主运行方式推及到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  相似文献   

18.
选举权的村庄意义——来自单位制视角的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淼 《社会科学》2003,(2):71-78
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建国后所实行的社会单位化管理体制在农村的延续,它既是村民居住的地域性社区单位,又是集体所有制在村庄的承载体。这种性质决定了,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的选举权不是一般的居民对社区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利关系所能涵括的,它具有更为丰富的、来自中国单位制的意义:一方面,村民的选举权是民主国家中公民对公共权力的基本权利在最基层社区的实现,具有民主的一般意义;另一方面,它是村集体中所有者经济权益的政治表达,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形式。村委会选举权的这种双重性,既是单位制下村委会性质的反映和要求,也是造成目前村民选举权行使出现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王良虎 《理论界》2007,2(3):39-40
村民自治是村民选举村委会依法民主管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农村社区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是新时期思想解放、经济改革和治理体制相应调整的产物。它不仅具有重要的民主政治意义,而且显示着民主化路径实际选择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以实现村民自治为目标,农村普遍进行了村委会直选,农村基层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但由于社会、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选举中出现不少问题.因此,对村委会直选乃至村民自治的现状不能盲目乐观,只有充分地发动和动员,制定配套选举法规,完善选举技术,才能确保村委会直选的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