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英语教育网络化已成为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电脑的普及应用,网络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都为建设完善的英语教育站点提供了技术支持.很多商业性英语学习网站的出现方便了广大英语爱好者进行英语学习并通过网络进行英语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突出创新性———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内在统一;突出科学性———坚持发展的主观紧迫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内在统一;突出全面性———坚持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突出和谐性———坚持发展的纵向持续和横向协调的内在统一;突出人本性———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和为手段的内在统一;突出公正性———坚持发展的高效竞争与机会均等的内在统一;突出内涵性———坚持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阐明现代化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然后揭示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背景及其国际、国内环境。分析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发展科学技术。再从理论上阐明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源泉和动力;并从历史上总结欧洲现代化的基本过程,这就是“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观念更新”三者的互相交织、互相制约与互相作用。在分析了科技发展的内部与外部条件后,提出了“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即:根据“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规律,把科技工作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三个层次,按此对科技资源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全球化视野突出表现为揭示了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 ;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现代化的跨越式条件———科技优先战略 ;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保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部研究和弘扬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力作———《邓小平科技思想与应用》评述梁庆寅王经伦最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张巨青、肖新发著《邓小平科技思想与应用———开创中国科技新世纪》一书。邓小平科技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中国科...  相似文献   

6.
王智永 《理论界》2009,(6):53-54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不仅仅是提升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反之,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升,然而由于各种技的发展.科技发展与科技投入的矛盾性仍然存在,本文仅仅围绕科技发展与科技投入的矛盾,简要分析在未来我国发展中,如何曼有效的解决科技发展与科技投入的矛盾性,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正在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江泽民同志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了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及时提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等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了帮助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论述,沈谦芳教授所著《高举科学的旗帜———论江泽民的科学思想》,近期已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该书立足原著、忠于原意,以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湘中腹地,有一块人杰地灵的热土———双峰。这里,过去孕育了曾国藩、蔡和森、蔡畅、秋瑾等一批享誉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今天,又诞生了一个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双峰农村科技合作社,必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科技体系建设带来积极的引导作用。一、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按两条轴线发展。一条轴线就是政府主建的农村科技服务系统,即以乡镇“七站八办”为主要依托的组织形式;另一条轴线就是以“公司+农户”为框架的企业主导型组织形式。这两种服务形式曾经都为推动农村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王韬科学形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早期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韬 ,其在科学史上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他参加了数本科学著作的翻译与撰写 ,彻底推翻了“西学中源说” ;他还对科学教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开设新式学校 ,学习自然科学 ,进行科学教育实践 ,并把科技作为他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开启了维新改良的社会思潮 ,推动了晚清社会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以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以一种核心科技的形式向各个传统行业渗透 ,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的图景 ,网络社会正在形成。在这种背景下 ,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也在经历一场快速且全方位的变革。本文从技术社会学的视角出发 ,前瞻性地探讨了互联网对城市家庭功能的一个基本方面———经济功能的现实和潜在影响 ,指出了在网络社会背景下家庭生产功能的复归及其意义 ,以及家庭消费功能在网络环境下的演变和出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社会的到来将使人们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等发生重大变化,并将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在人类和社会发展中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世纪将是教育的世纪,新世纪的教育将更加注意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一分为三是贯穿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一条红线。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是学习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向导。精神现象学的逻辑起点是感性确定性。而意识的逻辑起点是事物。意识包括三个环节 :感性———知觉———知性 ;精神现象学的意识形态的组成和结构体系均体现了一分为三思想。精神现象即意识形态 ,包括从属于主观精神的意识———自我意识———理性 ,从属于客观精神的伦理———教化———道德 ,从属于绝对精神的艺术———宗教———哲学等等。  相似文献   

13.
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但如何实现一体化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本文概括总结了一体化的主要模式如科研———生产联合体、联办经济实体和科技中介服务等 ,并深入地探讨了这些模式的内容、特点及功能等 ,可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体会潘 琦 (1·1 )…………………………………………………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上的报告的体会李海荣 (1·4)…………………………………………………………继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学习中共十六大报告的一点体会周国丰 覃柳琴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十六大的重大理论贡献刘新华 (1·9)………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要…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只有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才能落到实处。本人在多年的哲学教学实 践中,经过不断探索,不断改进,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四步法”,即将正常的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步骤:问题导入———学生自学———提问讲解———解惑讨论,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6.
王绍玲  李苹 《天府新论》2003,(2):126-128
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而科技人员在国内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也大幅度增加 ,并且 ,已有了众多不落人后的科技成果。因而 ,更加需要一个科学的思想载体和通畅的信息通道———学术期刊 ,以传载科学信息 ,推进知识增值  相似文献   

17.
谢乃煌 《江汉论坛》2004,(10):129-132
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化深入,要求国际法制吸纳全球化理念。知识经济意味着科技高度发展,由此带来的国际问题要求国际法制注入科技理念。为使人类得以高速、持续地发展,在国际法制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则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是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普遍关系 ,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进步的概念与精神生产的发展与进步的概念是两个不等同的概念 ,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进步呈现出台阶式和连续性 ,而艺术生产的发展进步则表现为发生———逐渐定型———成熟———衰落———新的形式发生———定型……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韩国的企业文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对于韩国企业的高速发展 ,对韩国企业的文化特性研究是相对落后的。本文从多视角对其作较为系统的研究 ,其中包括韩国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科技发展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庭东 《齐鲁学刊》2004,1(1):136-13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科技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技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通过专利保护而被异化为一种投入产出活动,这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反过来科技创新活动又异化了生产关系,从微观层次看它改变了企业的组织形式———跨国公司适应科技创新并对此几乎形成垄断;从国际经济关系看,在当代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新的依附。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采取对策来应对这种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