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岑春煊,原名春泽,字云阶,广西西林县那劳村人,是清末政治舞台上颇有名气的人物,与袁世凯齐名,有“南岑北袁”之称。其仕途生活始于康、梁宣传维新变法之时。变法失败后,岑仍受到一些资产阶级改革思想的影响。但他始终以“忠君  相似文献   

2.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改革家,但又是一个狂热的佛教鼓吹者。尤其是一八九六年之后,他的维新变法思想日趋激进,其对佛学的钻研也步步加深。如何解释这种矛盾的历史现象呢?一个较为流行的看法是,谭嗣同一八九六年后的信佛是他“悲观厌世”的产物。本文的观点与此相反。谭嗣同一生的思想发展有两次较大的转折:一是一八九四年后彻底抛弃了封建守旧思想,主张“尽变西法”;二是一八九六年后研究佛学,在哲学、政治等方面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体系。这两次变化的客  相似文献   

3.
宪政思想是康有为指导维新变法的政治纲领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提出了“设议院”、“兴民权”、“立宪法”、仿效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等较系统的宪政主张。研究康有为的宪政思想,不仅会使我们对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困境和艰难历程有更深刻的体认,也将有助于我们总结维新立宪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推动当今中国的宪政建设。在此,本文拟就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宪政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康有为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以及其宪政思想的西学渊源等作一粗浅的梳理。  相似文献   

4.
在光绪实际掌握一定权力的时期里,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风暴。光绪的积极作用为众所共认。那么,光绪最终是否从思想、立场上跨入了维新阵营呢?以往,论者多持否定态度,这是值得商确的。 光绪四岁即位,他成长的时代,正值中国社会急剧动荡,新旧力量炽烈交锋的岁月,他的思想经受着两股力量的同时影响,发展曲折,其内容亦相应的多样复杂。结果是:正式登上政治舞台(甲午之战)之前,其不成熟的封建皇帝头脑中带有着爱国、开明、好学、务实等思想品格,并渗入不少早期维新观点。对此,从他在甲午战争间的表现里看得十分清楚。这是他以后走向维新变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婚姻家庭变革运动的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婚姻家庭变革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清末民初的婚姻家庭变革是伴随着改良运动和政治革命而发生发展的。它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女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性觉醒的重要标志。维新变法时期,一大批改良主义思想家从民族存亡和天赋人权的角度着眼,猛烈地抨击旧式婚姻制度和维护这种制度的纲常名教,而极力提倡变革婚姻制度以促进民族文明进步和国家强盛。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倡言婚姻家庭变革的呼声亦迅速高涨,形成批判旧式婚姻家庭的强大舆论,进而提倡婚姻自由和建立“一夫一妻及未婚子女”为核心的人伦平等的小家庭,时称新青年家庭,并成为清末民初婚姻家庭变革的主要趋向。这对社会文明进步起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晚清资产阶级文化的嬗变,其实质便是革命代替改良。戊戌时期,维新派围绕制度层面的文化更新,提出了一系列主张;“ 戊戌六君子”事变后,革命与改良日趋分野,革命成为新的文化主题。在救亡图存、追求国家富强的共同声音背后,各派在具体道路选择上形态各异。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变法、君主立宪作为既定的目标,孙中山则把自由、平等、博爱写上共和的旗帜。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正是中国资产阶级文化从改良到革命的嬗替历程。  相似文献   

7.
贾艳敏 《学术论坛》2003,(3):103-106
宋恕是 1 9世纪 90年代苏、浙、沪维新人士圈子里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三始一始”的社会改革思想和在上、中、下三策中只能执行居中之策的变法主张。与康有为相比 ,他的维新思想理论根底更深厚 ,也更为温和渐进。但是当时国人的躁动情绪 ,注定了温和的社会改革方案很难被接受  相似文献   

8.
变法维新思潮中的吴汝纶与桐城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光光 《江淮论坛》2001,1(3):94-98
甲午战争后 ,在维新变法思潮与新文体的冲击下 ,曾经随洋务思潮而“中兴”的晚清桐城派又陷入困境 ,在此困境中 ,吴汝纶起而改造桐城理论 ,以迎合维新变法思潮 ,使晚清桐城得以延续。他对桐城派理论的具体改造有三 :其一 ,减弱桐城文的政治色彩 ,回避桐城“义理” ,使晚清桐城免于成为新思潮的批判目标 ;其二 ,重新定位桐城文章的艺术形式 ,提倡“醇厚”之文 ,以与维新派的新文体抗衡 ;其三 ,借桐城文章宣传西学。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 ,吴氏在宣传西学、倡导维新上 ,与维新并无多大冲突。吴氏以桐城古文宣传西学、倡导维新的努力 ,在传统知识分子中赢得了一定市场 ,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卢刚 《船山学刊》2003,(2):102-104,134
《湘学报》、《湘报》是戊戌维新期间,湖南具有全国影响的两份重要报刊。唐才常作为这两份报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对《湘学报》、《湘报》成为湖南维新变法的重要舆论阵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由湖南学政江标发起、创刊于1897年4月22日的《湘学报》(原名《湘学新报》),作为以开化湖南风气,宣传维新变法为目的综合性理论刊物,是近代湖南最早的新式报刊。唐才常任《湘学报》主编,同时兼任“史学”、“时务”和“交涉”三个栏目的编辑、撰稿工作。唐才常借助这种新式宣传媒介,以笔为枪,大胆著文,大力鼓吹救亡,倡导变法,在当时的湖南思想界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两次鸦片战争只唤醒了少数有识之士,而甲午惨败却震撼了整个民族,牵动了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甲午战争加速了清朝封建统治集团的分化,推动了清朝19世纪末的改革。尤其光绪帝受战败的刺激在政治上决策维新,经济上鼓励民间投资近代企业;甲午战争加速了封建士大夫和广大民众的觉醒,使一部分封建士大夫走上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之路,一部分封建士大夫走上了维新变法的政治改革道路;与此同时,孙中山创立了兴中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武装斗争迈出了民主革命的第一步。空前的国耻和深重的灾难促使中华民族实现了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1.
庄伟涛 《南方论刊》2006,(10):91-92
本文通过对齐白石“衰年变法”前后作品题材、绘画风格的比较,剖析了其“衰年变法”的社会、心理原因,论证了齐白石“衰年变法”是对传统中国画的解构与重建,是对自我形象、内在思想感情和隐含旧制度的解构与重建。这种艺术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征候和预兆,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有着不谋而合和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一) 谭嗣同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封建官僚家庭的贵公子,但却悲壮地为与封建地主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事业而献身;他大力鼓吹改良,但又歌颂革命;他竭诚赞助光绪皇帝维新变法,但又号召“冲决罗网”,推翻清廷。康有为、梁启超在谭嗣同死后极力推崇他的改良主义精神,称誉谭是“长虹亘白日,紫澜卷苍溟。”资产  相似文献   

13.
光绪 2 1年 4月 2 8日 (1895年 5月 2日 )康有为率上京赶考的举人齐集都察院门前请愿上书 ,除反对签订《马关条约》 ,主张“拒和、迁都”与日本再战外 ,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变法成天下之治”的主张。这次上书 ,是康有为继 1888年布衣上书之后的第二次上清帝书 ,史称“上清帝第二书” ,也即名闻中外的“公车上书”。它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维新的政治主张与纲领 ,即发展资本主义 ,实行能者竭力 ,富者纾财 ,共赞富强 ,群民同体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要求。上清帝第二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康有为等人富国养民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与政治纲领 ,也使康有…  相似文献   

14.
戊戌维新时期,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突出地用“托古改制”论鼓吹维新变法。人们在探究“托古改制”论渊源时,较多地考察其与廖平等人的今文经学的关系,其实,“托古改制”论和今文经学仅为形似,和“西学中源”说的关系则甚为密切。对此,迄今几乎无人论及,本文拟对此兼及“托古改制”论的命运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康有为曾经深受“西学中源”说影响人们熟知康有为是近代“托古改制”论的发明者,但很少人注意到他在发明这一理论以前,是“西学中源”论者。“西学中源”说先于“托古改制”论问世。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法方案的来源,苏沛同志曾提出“变法方案导源于《天演论》”.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以下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易学思想对康有为建构的维新变法思想具有统摄作用,其政治主张与学术活动都与此密切相关。综观康有为一生,研习易学、阐发易理并将易学之“变易”精神贯穿始终是其矢志不移的追求。康有为援《易》入政以服务现实政治的需要、重释易学以重塑孔子权威并建构其维新变法理论是其易学新解的特色,是对传统易学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为易学未来发展提供了又一种可能方向,客观上促进了儒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里,经济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该统一体在历史展开过程虽然表现出这样那样的矛盾性,但不能因此作为两者发展非同步的根据。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所谓“先后论”、“对立论”和“自然论”的片面性,就在于对经济与文化两者的本来关系作了不恰当的分析和评判。  相似文献   

18.
武海军 《学术论坛》2006,(9):163-166
身任广西按察使的蔡希邠与康有为相待至厚,以不凡的胆识与有利的地位,鼎力支持康有为在桂林的维新变法活动,对推动桂林维新变法的蓬勃展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蔡希邠在桂林维新变法活动中的作为加以稽考,有助于如实考察桂林维新变法活动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9.
刘兴豪 《云梦学刊》2009,30(2):83-85
维新报刊在其特定历史环境下,发挥了舆论先导的政治功能:维新报刊是政治变革的“喉舌”,是监督政府、议论朝政的舆论利器,向读者宣扬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严复介绍的进化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和封建地主阶级顽固派在哲学上围绕着世事“变”或“不变”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思想斗争。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法维新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观,但由于各自经历的环境和接触的事物不同,在改良派内部,思想和变法维新的理论不完全一致。康有为从今文经学派的公羊三世说中找变法的理论武器,牵强附会地把变法维新说成是继承并发扬孔子托古改制之教。严复则不同,他曾留学西方,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进行过细心的观察和研究,攻读过大量资产阶级政治、社会学说。这是康有为及其他资产阶级改良派人士所远远不及的。因此他有条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作为自己宣传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