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喇嘛教起源于印度,几经周折传入蒙古地区,并逐渐兴盛和发展起来。到清代蒙古地区的喇嘛教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政府一方面大力扶持和发展喇嘛教.另一方面为防止喇嘛教势力过于强大,也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俺答引崇黄教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喇嘛教在 13世纪后期开始传入蒙古地区。由于受当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它未能在广大蒙古民众中得以传播 ,因此 ,它随着元朝统治的结束而逐渐消失。 16世纪后期 ,在俺答汗的倡导和扶持下 ,喇嘛教又以格鲁派形式第二次传入蒙古地区 ,并很快传播和发展。喇嘛教的二次传入 ,有其深刻的根由 ,它既是蒙古封建领主们用于稳定统治、在思想上钳制广大牧民以及改善蒙藏关系的需要 ,同时也是藏地政教各派势力激烈斗争的产物。俺答与索南嘉措即是在此形势下走到了一起。喇嘛教的二次传入对蒙古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生活习俗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蒙古族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早在十三世纪初就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方言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蒙古族人民原来信奉萨满教。十三世纪元朝忽必烈汗时代接受了红派喇嘛教,但仅仅限于宫庭和贵族,广大牧民却仍然信奉萨满教。十六世纪中叶,黄教开始传入蒙古地区。到了清代,特别是乾隆年间,统治者对蒙古族人民实行的理藩政策之一,就是广建寺庙,引入藏经,传播喇嘛教,对喇嘛教实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蒙古喇嘛教出现了衰落的趋势,但它作为蒙古民族信仰的宗教,在蒙古人精神生活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蒙古地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均有喇嘛教上层僧侣参与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或直接掌管蒙古地区的政治权力。这种“宗教世俗化”现象的出现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喇嘛教上层僧侣来说,他们希望依靠世俗政治权力或以宗教干涉政治的手段来摆脱日益衰落的命运;二是从世俗统治者来说,他们在强调“政教分离”、“宗教不得干涉政治”等原则的同时,又往往要求喇嘛教上层时时为其政治目的和活动提供帮助,因而促成了近代喇嘛教与蒙古政治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蒙古萨满教的混杂性、它与其相邻各民族的宗教观念及文化上的联系已有了不少论著。学者们主要论述的是喇嘛教对萨满教的影响问题,萨满教与佛教这两种宗教信仰相互关系的问题。符拉基米尔佐夫刊布的蒙古萨满教资料中的一些藏语部分就充分说明了喇嘛教仪轨对萨满教仪式的直接影响。旅行家及民间文学搜集者早就提到过蒙古萨满教与突厥语系民族,尤其是与南西伯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归化城成为蒙古各部宗教信仰的中心。清统一漠南以后,采取尊崇和扶持喇嘛教的政策,以羁縻蒙古诸部。喇嘛教在蒙古地区拥有诸多政治特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一种潜在的政治势力。在清朝统一西北的战争中,喇嘛教既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也在许多情况下,背离清朝的意志,与清为敌。针对这种情况,清朝统治者一方面加强喇嘛教的管理,另一方面设置军事驻防对其监督防范,达到对喇嘛教既利用又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喇嘛教逐渐衰落,但它对蒙古族思想文化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地广人稀、文化和经济都相对落后的东蒙草原,喇嘛教对蒙古民族的意识形态及思想文化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藏语名在蒙古牧民及猎人中间流行,无疑是西藏喇嘛教在蒙古大地传播的后果之一。西藏红(帽)教代表人物最先接受了对蒙古可汗的邀请,其中有人甚至升任国师,便不遗余力地在封建贵族中传扬宗教。后来黄(帽)教崛起,蒙古人虽不懂却用来念经的藏语紧接着传入了我国。  相似文献   

9.
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萨满教的衰落陈光国,徐晓光,洪玉范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到元朝,蒙古宫廷中的统治者才改信喇嘛教。明朝时期,喇嘛教冲击了萨满教。扫除了传教的障碍。于是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得到普遍地传播。至清朝,喇嘛教成了蒙古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萨...  相似文献   

10.
蒙古在前期实行因俗而治、满蒙联盟政策。晚期由于形势变化而改变政策,主要有:理藩院与盟旗政治制度变化,联姻由紧而松,对喇嘛教由重视变为冷漠、控制、抑制,从实行民族隔离封禁变为放垦蒙地,追随潮流实行新政。  相似文献   

11.
略论科尔沁孛额教文化额尔德木图,包国祥,王丽英蒙古孛额教在蒙古草原乃至中亚、东欧的历史上曾有过“显赫”的一页。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她在世界各地几乎消声匿迹。就是在占世界蒙古族人口最多的我国内蒙古地区,西部草原诸盟早从十六世纪起,随着喇嘛教的传入...  相似文献   

12.
在清朝末年,随着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和阶级斗争的展开,蒙古族民间无神论思想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近代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地反映了蒙古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反映了蒙古民族针锋相对地同喇嘛教做斗争的无神论思想。  相似文献   

13.
16至18世纪蒙古地区喇嘛教盛行时期,出现了许多有文化、有知识的高僧,他们对丰富和发展蒙古文化起了重要作用。西蒙古的松巴堪布·益希班觉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在松巴堪布·益希班觉的《佛教史》(即《佛法源流如意宝树史》)出版之际,笔者作为第一读者和责任编辑,就松巴堪布及其《佛教史》概略作一介绍,以飨读者。松巴堪布,名益希班觉,是青海佑宁寺(今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建于1604年)的五大活佛之一松巴活佛的第三世。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高山峡谷,北与西藏毗连,东南同迪庆、丽江、大理、保山交界,西和缅甸接壤,杂居着傈僳、怒、白、独龙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91.47%,其中傈僳族占51.77%。该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较为落后。长期以来,各族群众中盛行着与民族传统文化联系密切的原始宗教,还信奉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掺有佛、道教的“本主”。其中,基督教虽然传入较晚,但怒江20余万的傈僳族群众中,有58000多人加入了基督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苏建交谈判期间,苏俄从其自身国家安全利益出发,采取强行出兵外蒙追剿白匪和坚持长期驻军库伦的作法,来占有当时主权属于中国的外蒙古地区,在外蒙古问题上对华采取了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佛教由尼泊尔、印度、汉族地区三路传入西藏后,经与当地传统的苯教斗争、融合而产生的独具特色的宗教流派。自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代起至近现代,藏传佛教历经演化,不断扩展,全面渗透于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地域上扩张传播至四川、青海、甘肃、内蒙、云南等地,甚至飘洋过海传到欧美等外邦之地。在藏族社会里,曾长期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经济上确立过寺院农奴经济制度;文化上藏传佛教包容了哲学、教育、美术、天文、地理、医学、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等领域;藏民过去的思想与行为无不学制于佛教。因此,要了解藏族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包括接受了藏传佛教的蒙古、裕固、土族等少数民族的教育),就必须研究藏传佛教的教育(亦可称为寺院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7.
博格多汗宫博物馆是乌兰巴托市的博物馆之一。座落在这里的寺庙建筑群中的一个宫殿里,几乎摆满了蒙古喇嘛教的首领扎那巴扎尔雕塑的精湛的艺术品。Γ·扎那巴扎尔是一位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然而他却具有多才多艺的天赋。这位名人当时正处在蒙古民族艺术风格的繁荣时期。无论在此时期之前还是之后,蒙古在青铜铸造艺术方面的技艺都没有达到过那样完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8.
以过度饮酒来判断当今蒙古族聚居区滞后的各种原因,这是对蒙古族滞后进行探讨的新视点.酒不仅对蒙古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而且由此衍生出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并对蒙古族的未来也造成令人担忧的影响.以多种饮酒方式为鲜活例子,公示蒙古人中间饮酒风气的盛行状况,试图从遗传学、医学和社会伦理学等各种学科以及国内外禁酒、戒酒的诸多事例来解析因酒所造成的种种危害;从纵向视角对蒙古人饮酒历史脉络简单回顾的同时,将它同分裂、喇嘛教一起列为致使蒙古族衰落和滞后的三大原因之中.  相似文献   

19.
清朝通过立法制定蒙古地区王公贵族进京朝觐皇帝的年班制度的同时,对蒙古地区的喇嘛教上层人物也规定了年班制度,即洞礼年班制度。洞礼年班制度规定了年班的时间、地点、来京觐见程序和礼仪、分班情况、朝贡、赏赍、廪饩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年班制度,我们能够看到它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朝贡,而是清朝抚绥蒙古地区高级喇嘛阶层的一项政治措施,从而起到笼络蒙古地区喇嘛和加强蒙古地区喇嘛教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将内蒙古东部地区纳入殖民统治的"新国家",极力策动部分蒙古王公、上层人物和分裂分子,组织反动武装,搞分裂民族的"独立"、"自治"运动。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侵略者对内蒙古地区的管理形式采取了保持以蒙古"王公为中心现有体制"的所谓"民族自治"的利用政策。当伪满洲国各级政权完全控制在日本人手中之后,便开始废除传统的蒙古王公制度,实行"特权奉上"制度,以实现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完全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