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和经济思想都是丰富多彩的。陈亮的政治思想中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事功思想,一是变通思想。本文仅就变通思想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一) 陈亮的变通思想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陈亮出生前一年,即公元1142年,宋金缔结了“绍兴和约”。此后,宋金之间的矛盾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南宋统治者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为万事大吉了,便很快地恢复了文恬武嬉的故态。陈亮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种政治气氛中度过的。1161年,陈亮正在勤奋求学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中,对陈亮思想的特质及其意义的认识仍然很不够.本文通过对陈亮思想中的"理欲统一"的道德观和"义利合一"的价值观等几个基本特征的阐述分析,表明了陈亮作为浙学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其事功之学不仅具有地区性的意义,更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而且它也已超越了传统儒学泛道德主义的化约论立场,因而不能简单地归入到传统的儒学系统中去.陈亮之学开创了在宋儒注重道德心性修养的价值关怀之外,构建新的思想范式的途径,同时又以其所具有的丰富蕴涵和思想特质,极大地丰富了浙江固有的历史文化精神,形塑了浙学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3.
陈亮是南宋事功之学的著名学者,其反理学思想的形成,既继承和发展了早期事功学者的有关观点,又与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学术发展道路密切相关.随着理论思考的不断深入,他对理学的态度也越来越激烈,最终引发与朱熹的辩论."朱陈之辩"主要围绕对"道"的理解、"王道"与"霸道"、义理与利欲、成人之道等问题展开,反映出两人在哲学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理论分歧.这场辩论是事功之学和理学两种思潮尖锐对立的一个缩影,其实质是双方对社会现实看法的差异和新的历史环境下对儒学的不同改造与发挥.  相似文献   

4.
在南宋贵义贱利的一片噪杂声中,陈亮异军突起、大唱反调,为后世留下了颇具特色的义利学说。学界说到陈亮的义利观,基本上都认定他是主“义利双行”的。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愿以本文试陈己见。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义和利这对范畴包含有两层意义:(一)道德行为和物质利益的关系。这里所谓‘义’,是指道德行为之当然;所谓‘利’,是指物质利益。……(二)动机和效果的关系”①。陈亮所论的义、利概念,也有这两层含义,而尤以后者为主. 陈亮的义利观是适应南宋富国强兵、抗金御侮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与理学家尤其是朱熹的义利观尖锐对立的。当时,程朱…  相似文献   

5.
陈亮的法度观体现出时势性和公理性两个基本特征,并构成事功主义政治思想的重要前提.作为历史解释的中心范畴,法度表现出因应时代情势而发展的历史主义精神,并试图符合至公的价值目的.法度的公理性主要在于对私性的规范和制约,尤为适应了远古社会之后复杂分化的人类情性.这种体现人为正义的制度安排在现实发展中透露出一种非完美性,需要纠治法度主义的弊病.同时,陈亮透过对祖宗之法的诠释探索积极改革的善治之路.在近世早期,他代表了法度思考的一种高度发展形态.然而,印使像陈亮这样重视法度,究极而言都难以真正认同一种完全客观自行的法度机制理念,并且不能割舍对于人类积极道德能力的乐观主义信念,从而无法摆脱法度与道德智慧之间的紧张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封建时代的叛逆、反封建的思想家安藤昌益,以自然哲学观为思想基础,以批判封建道德为理论前提,创立了以平等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在日本封建社会的末期,表现出独自的特点,奠定了他在东方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笔者试从东方伦理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探究安藤昌益的伦理思想。 从伦理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任何一位伦理思想家都曾程  相似文献   

7.
墨家的伦理思想,以“兼爱”为基础,以贵义、尚利的功利主义为核心,以社会本位为价值观,在先秦诸子学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研究墨家主要的伦理思想的特征,从而挖掘其伦理思想的精华,批判地继承这笔遗产。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则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与本质。它的主旨在于引导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推翻旧制度的革命斗争,重点在于对旧道德的否定和批判,突出强调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利益的对立决定道德观上的阶级对立。毛泽东"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伦理观既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方面,学习借鉴毛泽东伦理思想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亮是南宋时代著名思想家,与朱熹、陆九渊几可鼎足为三。学术界多数同志对这三家的哲学评价是: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大师,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领袖,而陈亮是唯物主义的功利学派的代表,陈亮在哲学上“与唯心主义朱、陆等人的观点展开了尖锐的斗争”。陈亮的哲学是否唯物主义?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首先剖析一下他的宇宙观,才好下个比较切近的结论。首先,我们知道陈亮说过“夫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陈亮集》,  相似文献   

10.
全国首届陈亮学术讨论会综述1993年10月21日至23日,全国首届陈亮学术讨论会在陈亮的故乡──浙江省永康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金华等地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还举行了陈亮墓修复祭扫仪式和陈亮石像揭像典礼。我院王凤贤院长...  相似文献   

11.
黄书孟  曹峰旗 《浙江学刊》2002,2(6):163-166
不同的历史背景 ,生成了苏格拉底与孔子不同的伦理思想。理性与情感 ,在他们的伦理思想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凸显。在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为主要命题的伦理思想中 ,提倡美德在于知识 ,认为理性知识才是导致善行为的根本原因 ,情感则是导致恶的行为的根本原因 ,表现了崇理抑情的特点。而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中 ,认为血缘亲情是道德的终极因素 ,表现了轻理重情的倾向 ,提倡美德在于人伦或情感。  相似文献   

12.
王易 《创新》2011,5(1):8-13,126
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尚未受到应有重视的知识领域。随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深入发展,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日益凸显出其独特价值和历史使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可为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从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出发,推动建立以现代、平等、开放和对话为核心的新型文明观,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评陈亮历史地位———《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读后感姜鹏南宋浙东学派的功利主义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在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下,道学家们空谈着道德性命理气之类的问题。而以吕祖谦、陈亮、叶适诸人为首的浙东学派却以其独特的思维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问,主...  相似文献   

14.
陈亮是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他在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足以彪炳史册。然而,长期以来,全面、公正地论述陈亮思想与学术生平全貌的著述尚不多见。由董平、刘宏章先生合著的篇幅几近四十万字的《陈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学界最为全面、系统、客观地阐发陈亮思想学说的学术性专著。通观全书,有两大特色给人以深刻印象。第一,系统而详实地叙述了陈亮的生平事迹及其政治学术活动。知人论世是研究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正如作者所说:"就思想史的研究而言,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对这种思…  相似文献   

15.
陈亮与义乌     
陈亮的传奇人生在国家、时局危难之际演绎,义乌诸亲友亦在其人生轨迹之关节点上发挥影响,并成为某些思想主张的现实启示.本文从陈亮与义乌妻族、友人、门生建立的深情厚谊以及他参与地方事务的实践活动等方面展开,揭示陈亮在义乌这块平凡而神奇的土地上结下的情缘,更深层次地认识思想家与其现实人生经历的关联,拓展地方历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徐海燕 《浙江学刊》2007,(3):141-144
如何认识孔子“仁”的含义,学界众说纷纭。本文从孔子“克己复礼”和对春秋人物许以仁的评价中揭示了“仁”的事功含义。并讨论了“仁”的事功含义的渊源和对齐儒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如何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人无法回避的命运选择。以奉行“仁政”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制度伦理遭遇了西方以“法治”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强烈冲击,自命不凡的“伦理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无数仁人志士对落后的封建道统进行了深刻的伦理批判,由此导致近代中国的制度伦理思想在“破”与“立”的双重变奏中走向渴望救赎与复兴的多元重构。从洪秀全到康有为再到孙中山,可以透视近代中国制度伦理思想嬗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薛季宣、陈傅良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季宣、陈傅良哲学思想初探衷尔钜一我国南宋时的叶适,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事功学说的集大成者。在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盛行时,叶适接过事功派所另树的一帜,把这派学说推向一个新水平,确立了与理学、心学鼎足而立的地位。然而,作为事功派集大成者,必有...  相似文献   

19.
陈丛兰 《社科纵横》2004,19(6):110-111
作为中华文明史中的元典性著作 ,《礼记》所包含的婚姻伦理思想是二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婚姻观的渊源与核心价值。本文拟从婚姻伦理原则的角度对《礼记》婚姻伦理观进行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20.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是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陈亮的事功之学,以“知学孔子”、明“六经之大旨”为治学的脉络,并由此形成了它的基本特点。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力排汉学宋学,主张经世致用研究儒家经典,历史上有所谓“汉学”和“宋学”这两种脱离实际的学派。汉学热衷于文字考据,繁琐而不着边际,陈亮向来不赞成。他在《经书发题》、《传注》、《类次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