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福建社科情报》2009,(1):19-20
世上能“扯”的人不少,所以才会有“东扯葫芦西扯瓢”、“胡扯”、“扯蛋”等等一抓一把的“扯字经”。若论及最能“扯”的一群人,则非岛内的一些政治人物莫属。  相似文献   

2.
早于桐城“六尺巷”的李锦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城“六尺巷”故事,典出自清朝张英,虽是高官.还颇有气度,懂得谦让。据清《桐城县志略》:“张英.字敦复、乐园、溢文端.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文端公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之巷。”“六尺巷”今为桐城古迹。现城西后街,巷内竖有两米见方巨石,上镌有“六尺巷”三字。近年见诸报刊,也有作郑板桥,或何绍基、曾国藩和纪晓岚诸人。此等记述…  相似文献   

3.
大学时,教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骂幼的老师曾让我们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课程的“课”字应该怎样理解?当时他引导我们将“课”字拆成两个部分——“讠”“果”——课,即语言的果子。这种解释虽说有点望文生义,但却抓住了语文课程的实质,让人有一种新鲜感。如今,面对着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也登上了自己的讲台。  相似文献   

4.
永嘉四灵及其创作心态夏汉宁一“永嘉四灵”是个令人注目而又让人说三道四的诗歌流派。它出现在我国十二至十三世纪之间,因其四位诗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均系南宋温州人,且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他们在诗歌创作上旨趣相投,风...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看问题方法的“道”,“依道而看”的道家哲学方法论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生活而言,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它能向每个普通人揭示出属于他自己的“能在”,从而让人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道家之“道”并不是死的法则,而是动态、无限、生机活泼等一切具有正面价值意义的代名词。依道而看,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人敞开自身,让他人或物性以最适宜的方式向着自己敞开,从而形成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天地最适宜的良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杨迎 《殷都学刊》2023,(3):21-26
“王囟言”和“囟言王”是出组卜辞常见习语,但关于辞义的理解,学界一直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对相关卜辞材料进行分析后发现,“今夕囟言王”是一种占卜灾咎的习语,与“今夕王宁”相对,表示商王受到责难的不安之状,意为今晚先祖或上帝等会责难、降灾商王,“言”字含有责让、灾咎义,所表示的灾咎程度较轻,“囟”字是语气副词,表示占卜者对命题所作的一种情理上的推断。  相似文献   

7.
《家庭科技》2008,(1):13-13
临近新年,在各大超市、卖场上逛逛,你就会发现,以往火热的打折返券促销已渐渐没落,而像“买x赠y”这样的方式大有抬头之势。这些东西有些确实能让买家获得实惠,而有些却让人一不留神就“心甘情愿”地跌入陷阱……  相似文献   

8.
语出自李清照《醉花阴》。消魂即销魂,仿佛魂灵离开了躯体,形容人极度伤感。“帘卷西风”为“西风卷帘”的倒文。“黄花”,菊花,以菊花之瘦比人之瘦,比得高超绝妙,富于创造性。“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是词眼,它和词的开头“愁永昼”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人比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推怀”之含意自在其中。这个结句之所以动人,除上述原因外,在句子安排上,还有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帝卷西风”,三句联成一气,前…  相似文献   

9.
《醉翁事记》是一篇因“治滁政绩”而“乐民之乐”且“能达于进退究通之理”的精美游记。“乐其乐”,从表象看是“官民同乐”“与人共乐”,而从深层次看则是“乐民之乐”。“爱其俗”,不只是爱自然形成的民俗,而是经欧治滁而生成的社会风气和滁人原有民俗的融汇。全文以一“乐”字作线索贯穿始终。这个“乐”是作者能保持为人大节,处穷通临祸福而无愧于古君子的光辉精神境界,而不同于历代迁客骚人的寄情山水。  相似文献   

10.
让,“言字旁”加一个“上”字,很简单的一个字,但不只是普遍意义上的“用言行告知别人先”。让,有它自己的真诗。让,是素养礼貌的体现。那天,我乘坐公交车去书店。走到半道,上来一位老奶奶,她颤颤巍巍地向里走。车上那么多人,可都像没看见一样--坐着的,要么低着头朝向窗外,要么装睡觉;站着的大部分都在看手机。我缓慢起身,突然车子一个加速,我又坐下了。老奶奶的脸上显得有些憔悴,吃力地抓着扶手。我还真有点儿于心不忍。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里,“作”与“做”,不仅同音,而且意义上也有某些微妙的联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少人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那么,这两个字究竟有无联系,它们的区别又表现在何处?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这两个字的历史渊源和用法,并祈大家指正。一、“作”与“做”的历史渊源“作”字的字形出现较早,它在上古时代的《论语》、《诗经》、《楚辞》等经典著作中已经出现。《说文解字)}中“作”的字形是聪,基本义是“起也”,就是站起来的意思。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作”的意义概括的范围有所扩大,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义项①:(-)起…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自幼学识数,开始就学“一、二、三”,可是一直学到老,恐怕也难于穷尽这三个字的奥妙。因为,究其实义,是数学;究其虚义,是哲学;究其衍义,则又是训诂学。 就数学而言,古人的解释很简朴。什么是“一”?《史记·律书》解为“数始于一”。看来,太史公不懂得数有正负之分,他如果学过今天的算术课本,就会改写成“正数始于一,负数终于一”了。什么是“二”?《说文解字》解为“从耦一”。段玉裁注:“耦者,二人并耕之称,故凡奇耦字用之。……耦一者,两其一也。”意思是,一加一是二。古人写“二”字,两横必须一般长。上短下长,是古“上”字;上长下短,是古“下”字。什么是“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何以能救世界人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文化何以能救世界人类?[台湾]陈立夫中国人从天道中,学到了“公”、“诚”、“仁”、“中”、“行”五个字,以形成人道,为他人做事的基础。传承数千年,成为文化道统,是人类共生、共存、共进化的原理。国族之强盛、世界之和平、人类之幸福,均将以其得到力行实...  相似文献   

14.
徐建华 《理论界》2007,(10):218-219
《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宛然是那部古典名著在现代中国的回响,其契合处全在“外史”二字。钱钟书在对现代知识者穷形尽相的描摹中,提供了一道道“行走于人生边上”的风景,其冷静与睿智处让人流连忘返,回味不已。  相似文献   

15.
刘可 《家庭科技》2011,(5):17-17
很多人看见一些药片表面有刻槽,认为将药片沿着刻槽(包括“一”字或“十”字印痕)掰开后再服用,药效会好一些。还有一些人把药片掰小,仅是为了便于吞咽。殊不知,这一做法有很大风险。  相似文献   

16.
《狂人日记》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鲁迅现实主义小说的总纲。在作品中,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制度,表面上“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犤1犦但“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犤2犦。如果说《狂人日记》高度概括了封建制的‘吃人’本质,那么,《呐喊》、《彷徨》中的其余篇章,则是对封建制度如何‘吃人’的形象化演示,《祝福》正是鲁迅先生具体阐释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经典力作。遗憾的是,对《祝福》这样一部以“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传之于世的不朽名作,…  相似文献   

17.
郭双林先生在《中州学刊》2001年第2期 发表的《近代西方地理学东渐与传统夷夏观念的变异》一文中提到,1871年5月,当一位法国人问随崇厚出使法国的张德彝,为什么中国人将外国人称为鬼子时,他竟回答说,此乃汉代西域古国“龟兹”国名的误读。实际上“龟兹”应该读作“秋慈”,只是一般人不知道,以讹传讹,才将“龟兹”二字读成“归滋”。换言之,“鬼子”不过是西方人或远方人的代名词而已。 张德彝是在蒙骗外国人。其实,中国人称外国人为“鬼子”古已有之,并不是从近代才开始的。 在甲骨文中“人”字写作①,或把头部夸大…  相似文献   

18.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19.
画正字     
《快乐青春》2013,(12):59-59
一、游戏准备:黑板一块,粉笔几支。 二、游戏方法: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每组排成一路纵队,立于起跳线后。在起跳线前10—20米处放一块黑板。教师发令后,各组第一人用双脚跳到黑板前,用粉笔写“正”字的第一笔画,然后跑回拍第二人的手。第二人立即用双脚跳跃前进,在黑板上写“正”字的第二笔画,然后跑回拍第三人的手。以此类推,直到把“正”字写出来。先写完“正”字的组为胜。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词语中,动词是最具活力的。动词用得好,胜过许多形容词。写诗作文如此,制作标题更是如此。新闻标题中往往精选一个动词,就能让标题“活”起来,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字出奇,满题生辉。古代诗人就十分讲究动词的生动传神。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暖风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