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霞 《学术界》2012,(7):96-106,287
休闲需要进行深刻的伦理道德观照,现代中国人休闲观整体水平比较低,闲暇生活呈现出本能化、消费化、放纵化和奢侈化的倾向,将格调低下的闲暇生活当做休闲,进一步推进了"休闲"的异化。这些倾向性问题会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酿成社会隐患或引发社会问题。异化的休闲是不能让人幸福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休闲"即是使人"成为人",这个概念本身就包含伦理维度。休闲伦理正是通过共同的价值理想、道德原则、行为规范、评价原则等等,为人们享有本真的休闲生活提供根据和担保。  相似文献   

2.
鉴于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及其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如何使休闲真正重返人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本质,学会聪明地休闲、把握生存的审美境界,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国休闲的民族传统和精神智慧,建立当代休闲文化及理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话语,是休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美学如何走出传统的抽象领域和艺术中心论,走进当代社会大众丰富活泼的日常生活审美领域,更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使之具有更多的现实性品格,更切实地发挥应有的社会文化功能,让美学从纯粹的"观听之学"成为生动的"身心之学",是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美学提升休闲,引导当代健康的休闲文化;休闲文化丰富美学,推动审美切入人本生存,使美学拥有更多的现实话语和功能。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助益实现美丽和谐的"中国梦",这也就是相关学科学者的使命所在。因此,通过当代休闲文化的美学研究,提升当代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走向休闲、深入休闲、引导休闲文化是当代中国美学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向,休闲美学应当为当代中国美学的重要、必要组成部分,深入系统地构建中国休闲美学已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休闲是对生命的积极追求,休闲的意义在于"从工作处获得自由",将人的发展和创造成分作为主要成分,是一个"成为人"的过程.但是在目前在有闲社会背景下日益突显出休闲的异化现象排斥休闲、沉溺于不健康休闲方式、休闲符号化,使得人的自我创造性发展和需求沦为次级需求.休闲对于个体发展来说究竟是解放还是异化?本文认为,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休闲观的重廓和传承.而休闲教育的立足点在于将选择权回归大众,这是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大众休闲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现代工业社会休闲观和休闲方式的分析,批判了消费主义的盛行、都市人口的异质化(heterogeneity)和社区的衰落等休闲行为中的异化现象,进而预示后工业社会对传统休闲观带来的挑战和冲击。认为休闲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休闲是以存在与成为目标的自由——为了自我,也为了社会。因此,应建构一种回归自然的整合休闲观。  相似文献   

5.
休闲已成为当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休闲学的兴起.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相当多的有关休闲的思想,这些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就是对休闲的自由审视,据此可将马克思的休闲思想称之为"自由休闲观"."自由休闲观"认为自由是休闲的本质内涵,休闲是自由的重要表征.从自由的视角来审视休闲,自由的休闲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维度:自由劳动、自由社会关系和自由时间.自由劳动、自由社会关系和自由时间既是实现自由休闲的前提,又是自由休闲的基本确证.  相似文献   

6.
文化哲学意义上的休闲主要指心理层面的"心闲",其与人生意义生成和文化创新密切相关。先秦道家"返归自然"的思想及其实现的审美化路径,成为道家休闲哲学关于内在自然人性的回归的滥觞;先秦儒家关于休闲理想、休闲与道德以及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中国休闲文化的另一途径。两者对后世中国文化尤其是艺术和美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通过对上世纪中后期至新世纪温州人休闲观的考察研究,来梳理温州人休闲观的沿革与脉动,并对温州人的休闲观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以及对温州人如何形成科学的休闲观提出若干建议与看法。  相似文献   

8.
消费社会之休闲异化批判 --波德里亚的休闲观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斗斗 《东南学术》2003,(4):163-168
休闲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将日益重要.在波德里亚看来,现代的消费社会在商品逻辑的支配下已经使休闲本身发生了异化,变成了浪费时间.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立场出发,在肯定波德里亚关于消费、休闲分析的深刻性同时,也批判了他在休闲、自由时间等观点上的不足,并提出休闲本质上是人的一种价值的存在方式,休闲观应该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休闲是一种“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随着休闲社会的来临,开展大学生休闲教育成为必然。大学生接受休闲教育,可以树立科学的休闲观,从而也可培育一种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休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休闲学的休闲城市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休闲学关于休闲本质的研究出发,借用哲学中主体、客体、介体的划分探讨了休闲城市的系统结构,深入分析了休闲城市的全面内涵,提出"城市休闲发展度"是衡量休闲城市的根本标准,并以一个基础(城市休闲发展度)三个雏度(体闲主体、休闲客体、休闲介体)两个因素(外来游客、当地市民)为基础构建休闲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休闲是对生命的积极追求,休闲的意义在于“从工作处获得自由”,将人的发展和创造成分作为主要成分,是一个“成为人”的过程。但是在目前在有闲社会背景下日益突显出休闲的异化现象:排斥休闲、沉溺于不健康休闲方式、休闲符号化,使得人的自我创造性发展和需求沦为次级需求。休闲对于个体发展来说究竟是解放还是异化?本文认为,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休闲观的重廓和传承。而休闲教育的立足点在于将选择权回归大众,这是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大众休闲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呈环首都区域性带状分布。本文提出以旅游产品差异化、旅游交通大环线和旅游中心地序列化发展为路径,创新产业观、创新格局观,构建具有"生态·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产业体系和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形成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带。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定位、本质特征及具体落实三个角度分析了普及休闲教育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普及休闲教育可以推动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普及休闲教育是推动"以人为本"发展模式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普及休闲教育可以作为目前条件下实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所以,普及休闲教育可以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休闲哲学视域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之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休闲作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主题之一,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生态环境对劳动承载力的有限性也需要文明休闲.因此,树立生态休闲方式,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休闲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与此同时,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进程、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服务业加快产业化等宏观背景,使当代中国的休闲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扩张、休闲成为象征符号、休闲活动产业化及单元化等诸多挑战.为此,国家应建立全球化的文化反应机制,弘扬民族特色的休闲文化;强化对传媒的引导及对休闲的价格管理,弱化休闲文化的社会分层符号功能;加强休闲产业的规范化、法制化,保护休闲个体的权益,最终确保休闲活动的核心本质--创造自我、完善自我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休闲是个体在正义的制度框架下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是在社会空间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休闲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其中,从文化哲学角度来审视休闲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视角.在对形形色色的休闲思想加以吸收之后,可以按照休闲表现形式、影响结果、作用层次以及目的的不同和是否商业化,对休闲进行相应归类.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山西医科大学和山西大学不同专业学生的休闲生活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由于学生所学专业的性质以及高校对休闲活动的态度等原因,导致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对休闲生活的认知与感受较差。为改善这一状况,医学院校应将休闲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同时,医学生也应树立正确的休闲观,提高自己的休闲技能。  相似文献   

18.
休闲:生命本体意义上的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休闲的内涵见仁见智,生命本体意义上的解读是最高层次、最本质的理解.首先,休闲的本质是自由,是生命的自由,自由的尺度标志着人在何种意义上、何种程度上真正成为人本身;其次,休闲是生命存在的方式,是人的生命的自觉;最后,从中国休闲文化中体会生命本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休闲为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时空范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间解放的社会主义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休闲问题正日益突显出来。从休闲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休闲活动本身作为经济发展的结果,又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消费活动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从休闲与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之间的关系来看,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普遍有闲的社会;从休闲与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关系来看,休闲已成为人文关怀的重要空间,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创造性地建立我国的休闲模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方面在对马克思休闲意蕴进行解析,另一方面从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等方面对休闲农业发展逻辑进行剖析,进而对休闲农业视域下马克思休闲意蕴之当代价值进行建构,阐述其在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本等方面的价值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