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在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和以师道尊严为主的师生观的影响下,教师天然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然而,技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县城,由于学习不好存在自卑心理,觉得教师高高在上,不好接近,感情上不能融合.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要实现"三以一化"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的素质教育,把课堂教学当作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现.其次要重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数学教学是课堂思维活动的主阵地,只有重视数学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益、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4.
赵娜 《职业》2016,(21)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批评与惩罚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对于促进中职学生改正错误、积极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的特点,提出中职教师要运用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正确运用批评与惩罚,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树立民主、宽容的师生观,力求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创造力是"灌输"不出来的,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出来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那应该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呢?本文将简要阐述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6.
张仲杰 《职业》2013,(3):44-44
学生是学校教育行为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作为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精神导师的角色.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行为不发生失误,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得到社会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范文芳 《职业》2017,(4):56-57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对中职学生的管理偏重于制度、条例、准则等客观手段,而使学生情感培养备受冷落.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漠视及学生对教师印象的扭曲阻碍了师生的情感发展,导致大多数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更使班级管理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8.
程显姝 《现代交际》2014,(5):137-137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一大主流,而健美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健美操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为切入点。教师作为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应该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切实发挥健美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能力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是可以培养的.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高中语文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语文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策略与方法,寻找创新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灵魂,以其创造性的"教"来诱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等重要品质.那么,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呢?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而文化差异正式跨文化教师中的重中之重。师生双方应树立什么样的跨文化交际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观,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文化冲突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每个对外汉语教师,他所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与我们汉文化迥异的留学生,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跨文化交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庆东  傅芳  韩静 《职业》2014,(18):76-78
师生关系历来是教育中的热点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正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后现代主义追求开放性、情境性,推动了当代教育理论的师生观转向,将教师与学生以“语言”为中介进行交互的过程视为教育的本质,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交往关系,追求相互理解。对话与理解成为后现代师生观的两大主题,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师生关系由传统走向开放,有了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本文通过诸多案例分别从人本主义情感因素观;人本主义自我价值实现观;多重角色的人本主义教师观和因材实教的人本主义创造观这四方面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秦志英 《职业》2012,(33):62-63
在师生共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老师去解释,但有些老师碍于自己的身份,不愿、不想、不屑去解释。教师应该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给以解释说明,这有助于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重拾学生的信任,真正维护"师道尊严"。  相似文献   

14.
当代职校生心理发展的新面貌和新特征,迫切需要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观念,把握职校生心理发展的时代特征,遵循职校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帮助高职学生培养健康心理。培养健康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也是职业学校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育观的哲学前提。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英语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英语教学观",让英语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以及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不断发展、改革而充满活力的课程,这就需要"基础"课教师紧跟时代潮流,巧妙运用"互联网+"思维,树立创新育人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设计,用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运用多种网络载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搭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创新教育是时代提出的一个新的挑战,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唐静 《职业》2009,(21)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制度.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比广阔的施展舞台.体育教学蕴涵着无比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教师首先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体育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是一种必须不断创新的工作,在教学中习惯于沿袭传统的固定的模式,一味强调技术技能的掌握,教法僵化、死板、只强调学生顺从,忽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常见的教学场景是简单的集合、讲解后,将体育器材交给学生自由活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更新,教材不断发展变化,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确立新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只有自己的思想上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性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新时期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以便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体育教学观念,牢牢树立创新的体育教育观,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在教学工作中触类旁通,游刃有余;才能有所创新,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究竟谁是主体,谁是客体一直是教学论领域争论不休的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也是教学实践中难以把握的实际问题。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丰富,相继出现了单向的"教师中心"教学主体观、"学生中心"教学主体观,"双主体"和"复合主客体"教学观,以及研究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分层主体"教学观。不同类型教学主体观的研究,对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具有新的意义,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