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白华作为一代美学大师与书法艺术柑交忘情殆数十年。他以一种空灵的胸襟、哲学与美学的目光.以及对于中国艺术深挚的眷恋来俯视仰观旁察,来体味沉潜涵泳,从而对书艺的观照达到表里澄澈.进入深邃的境界。宗白华的书学思想博大精深,这一份学术遗产价值珍贵。我们在此对宗先生的书学思想作一初步探索.请专家们指正。  相似文献   

2.
对书法艺术展开大规模研究是在唐代,但取得令后人引颈成就却在两宋。在经历了历史的湮没与战火毁圮之后,两宋致力于书迹的搜集印行,其难度之大更映衬了两宋书帖不可估量之价值。并且,在搜罗印行的同时,两宋学者形成了一大批书学研究著作,或倾力于书艺,或偏重于典籍,或用心于评点,在书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由于讲授秦汉文学史的需要,读了几本较有影响的文学史。这些文学史都有“秦代文学”这一章(或一节),而且内容多雷同,都是把李斯的《谏逐客书》及秦代的刻石文分析一番;还有个别的文学史把《吕氏春秋》也列入了秦代文学。对此,本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与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4.
12年前,吴孟复先生为丁梦周教授《中国书法与线条艺术》一书作序,盛赞其“标新领异,体大思精,本才、学、识之三长,合文、史、哲于一冶。……以辩证之方法,融美学之精思,亦书学之专史,尤艺术之宝山。”吴先生乃皖学大师,书览古今,学宗汉宋,术通文史,文兼韵散,虽喜扬人善,然未尝轻许。其早年学书法,亲见近代名家;晚年治书学,有论“合肥书派”之作,书法亦颇有佳致。以学者之眼光,窥书艺之奥境,所言必为不虚。梦周先生思考书学、钻研书艺几40年,其作品之留存者,自1974年始,亦已30年。其书法作品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读其书法作品,思考之迹昭…  相似文献   

5.
论秦代颂体     
秦代颂体文学成就体现在李斯七篇刻石文上。总体而言,其文体制上承西周《诗经》雅颂及先秦《石鼓文》,内容上皆颂扬先祖、帝王功业,“以其成功告于神明”,文辞典雅,但又有所变化和创新,尤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颂体作品雍容华贵的风格,而贯之以求实重实的法家辞气——语言通俗简洁,风格浑朴古质而清峻峭悍、强健有力,从而自成一家,这在颂体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同时刻石文所体现的专制主义统治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云峰石刻群     
烟台市所辖莱州市城南十里,有云峰、大基二山,山中多北朝摩崖刻石,其中以云峰山(又称文峰山)《郑文公碑》刻石最为有名,故统称为“云峰石刻群”.云峰山今存大小刻石三十五处,其中北朝十七处.大基山共有刻石二十四处,其中北朝十五处,云峰石刻占今存汉唐之间摩崖刻石的半数,对了解北朝真书全貌,探求隶楷错变,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渊流,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秦始皇刻石探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刻石纪功,此事看似已成历史常识,其实尚存一系列未解之疑。诸如,秦始皇究竟刻石几何?《峄山刻石》究竟是为何人所“排倒”?秦始皇刻石究竟是何形制?等等。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秦始皇刻石不是历来所说的六块、七块或八块,而是九块;“排倒”《峄山刻石》的是三国时曹操;秦始皇刻石中并非只有一块摩崖石刻,而是有多块。  相似文献   

8.
李邕是中唐著名的书法大家,在行书艺术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赵孟頫由宋入元,成为诸书体全才的艺术大家,中国书法艺术史中唯美主义的代表,在行书艺术方面成就最为辉煌。在继承前贤进行创新的书法艺术道路上,他们都天资聪颖、勤奋刻苦,才学过人,走出了自己的书艺之路。就赵孟頫而言,在行书艺术上与李邕又有承接关系。本文就两位名书家的书学道路,书艺风格进行比较,以分析其异同。  相似文献   

9.
宋代金石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兴起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石本是两种物质名称,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它具有特定的含义。“金”,主要指商周时期的铜器及其铭文;“石”,则主要指秦汉以后的石刻。金,也称“吉金”,取坚固之意;石,也叫“乐石”、“嘉石”、“贞石”,意为质美。金石二字连称文献最早见于《墨子》。石刻则见于秦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和峄山刻石。对金石的研究,我国有长远的历史。北魏郦道元;南朝梁刘之遴、刘显、刘杳;唐封演、苏頲、陆广微、元行冲等都是有贡献的学者。但当时极少专门著作问世。到宋代收藏和研究金石成了官僚文人的一种雅好,其人数之多和成就之  相似文献   

10.
自来讨论欧阳修书学思想,多关注其"学书为乐"说对宋代"尚意"书风形成的影响,而对其贯穿始终的以书艺为道德资具的儒家脉络不甚留意。在以"三代之高"为偶像的北宋儒学文化复兴时期,欧阳修《集古录》展示了书学传统在《淳化阁帖》所代表的"六朝之细"书风之外"古"意盎然的那一部分资源,对三代两汉多数铭文所传递出来的高古简质极尽推崇,也对其中包蕴着的书法以外的政治道德典范价值充满了敬意。《集古录跋尾》对这一部分书迹的审美叙述,既展现了欧阳修对书之"法"的体认,也成为其复振北宋书学的理论基础,导引了北宋书学发展的某些方向。  相似文献   

11.
苏轼、黄庭坚是宋代书坛上的两位艺术巨匠,也是宋代尚意新书风的倡导者和改革开拓者。他们以自己独具特色的书学理论指导自己的书法艺术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以极其丰富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书艺硕果确立了在他们所处时代的非常显赫的地位。对宋以后的书坛一直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答求书者书》是朱九江书学思想的侧面写照,一个看似“孤掌难鸣”的拒书行为,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纯真本质,践行了“孔子的学说,是以知为手段,以行为目的的学说,亦即是以成就道德为目的的学说。”朱九江与谢兰生、康有为之间的书学承续以及白沙心学对朱九江理学思想品格的影响,表明朱九江的书学思想不仅源于儒家哲学及其伦理传统,紧扣中国文化精神,也回应了时代学风。  相似文献   

13.
王士禛书学思想受老庄思想与魏晋玄学的影响,以"清"为尚,形成了他独具魅力的审美观.本文从淡、远两个方面来分析其虚静、空灵的主体人格,并对其书学思想的根源--对魏晋士人的向往与具有的类似魏晋士人性情的言谈举止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唐代书法与颜筋柳骨崔延和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唐代在国家制度上对书法比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视。以书为教,始于汉代;以书取士,始于汉代;置书学博士,始于晋代;专门设立“书学”,则始于唐代。“书学”即是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学校。...  相似文献   

15.
1如果追溯起历史来,那么,我国高等学校的书法教育则滥觞于唐代。据记载,唐代京都地区设有隶属于国子监的大学六所,其中有一所即是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学校——“书学”。“书学”招收学生30人,教授三体石经、《说文》以及《字林》。又据记载:唐代贞观元年,贵胄学校弘文馆招收了在京都地区担任五品以上,有书法爱好的文武官员24人,聘请虞世南、欧阳询为导师,以宫内收藏的珍贵法帖为范本,学习楷节技法。这些做法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单靠师徒一对一传授的“师塾式”的书法教育方式,拓宽了书法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16.
西安一位文物爱好者乔连学近日收藏到一方唐代五方镇墓刻石,经考证该刻石为葬于桥陵(陕西蒲城县)的唐睿宗李旦或皇后窦氏墓葬中之物.因墓主人特殊身份,加之是目前所见等级最高的镇墓刻石,"也是现知保存基本完整、纹饰最为精美的有关唐代皇帝的刻石"(王育成语),使得这方刻石具有了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它引起了文物专家们和历史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7.
魏锡曾是清代晚期一位杰出的金石学家、书法理论家.道光以后,经过了阮元的号召和包世臣的推动,碑学理论逐步成熟,并大兴于成、同年间.此时的书家少有超出碑学樊篱者,魏氏也不例外,其书学思想带有明显时代的烙印.然而,在其书论、题跋中,我们更能看出魏氏的书学思想植根于传统.文中对魏锡曾<绩语堂全集>中的书论、题跋进行梳理,总结出魏氏的书学思想主要有三:学篆、隶为存古法;以碑学技法求古法;不废传统帖学.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要在茫茫的书法史中寻找现存最古的名人墨法、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存世法书真迹,那么这就是西晋的《平复帖》,是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建造的一座书学史上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19.
蔡京、张瑞图和郑孝胥同属福建书法史上书艺精湛而人品颓丧的悲剧性人物,他们的书法成就不能因其人品卑劣而被忽视,应当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战国国君不断改变称号直至最终称王体现了战国王权的形成过程.国王通过赋税征收制度、符节制度、官僚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并辅以神权来加强王权.王权的强化与相权产生了矛盾,因而国王利用俸禄选士、严刑峻法和设置大将宠臣等手段来分化控制相权.与诸侯的君权、周代王权及秦代皇权相对照,战国王权具有自身的时代特点.战国王权是诸侯君权的扩张,其专制性与西周王权有本质区别,其不成熟性则是与秦代皇权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