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水利乃农业命脉,调工建设是实现大水利与小农户有效对接的关键实践机制。打工经济兴起和基层治理转型所带来的“农户分化”与“干部软化”,构成了当地集体行动的双重挑战,成为当地水利社会秩序趋于崩溃的重要根源。在农户异质性趋高难以逆转的大趋势下,正确认识以农业生产为导向、以调工建设为纽带的村社公共性、找回组织、结平衡账进而强化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成为当地水利社会秩序维系的重要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的结构和时空分布,是大自然演化形成的,非人力所能改变。北方缺水是自然规律使然。“南水北调”的开源,必须实现从资源水利、工程水利到技术水利、经济水利的转变,即必须节流,否则遗患无穷。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8,(15):63-63
为了进一步扩大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社会影响,增强社区居民的水生态保护意识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推动社区居民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建言献策,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水利部景区办和《社区》杂志在2006年度、2007年度分别举办了“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生态保护知识”问卷调查、“保护水生态环境——我心目中的水利风景区”征文活动以及“好山好水好风光”文艺演出等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经验。2008年度,我们决定在汲取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社区联合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湿地水环境保护专题宣传”和“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湿地水环境保护知识有奖答题”活动。  相似文献   

4.
清至民国时期,疏勒河流域经历了传统水利制度重建和向近代水利制度转型的历程。针对水利开发建设、用水制度、水利纠纷化解机制的分析表明,疏勒河流域形成了“官绅共治”“官民共建”的水利组织与建设制度体系,与此同时,水利管理中的国家介入程度加深,水利纠纷处理以“礼治”为明线、以“法治”为暗线。疏勒河流域水利制度是与当时的国家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基础及生产力水平等要素相调适的产物,在运行实践中,既表现出积极有效的一面,又存在被动低效的一面,挖掘其中的遗产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謇水利著说颇多,以《张謇全集》(2012年版)为数字化资源,对张謇涉水利的时序变化、地域变化、人物共现、情感倾向、教育主张等方面进行数字人文分析,勾勒出张謇家国情怀的水利人生画像,开辟了文献利用新用途和名人研究新路径。在时序变化方面,可以将张謇水利人生分为黄河治理、治淮导淮、水利教育和回乡保坍4个时期;在地域变化方面,梳理出张謇在南通时期思考治水和实践治水、郑州开封时期疏塞并举治黄,南京北京时期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在人物共现方面,发现张謇善借名人力量实现水利抱负,但收效甚微;在水利情感倾向方面,刻画出张謇先后经历了“满腔热情、忧郁南归”“忧国忧民、务实理性”“雄心勃勃、锐意改革”“辞归故里、热忱家乡”4个情感变化过程;在水利教育方面,概括出张謇“以德为先、重视实践、严谨治学”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6.
人—水关系具有多种维度与复杂面相,相比于中国其他大区,水在西北地区的核心作用更为突出。水利(包括工程与秩序的广义水利)不仅发挥了灌溉、航运、防灾等多种重要作用,更是国家管理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主要途径,因此,水利是探究西北地区人—水关系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前水利秩序中有相当成分就是沿用清代惯例,历史上的用水方式直接参与到现代水利法规之中,对历史时期水利秩序的研究为优化当地水利法规提供了重要依据。当前国家已经开展“南水北调”西线输水线路勘测,计划向西北地区直接输水,为西北各地进行生态修复和现代灌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回顾历史时期该地区治水、用水、管水的经验和教训对当前国家的西北生态建设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西北地区的水利开发历史非常悠久,至清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之后,广袤的西北大地重新归于一个王朝直接管辖。但西北各省水利管理方式仍有不小的差异,陕西水利首推关中平原,历史悠久的大型引泾灌溉此时已经衰落,渭河两岸的“八百里秦川”多为简陋、离散的小型农田水利;甘肃河西走廊水利在明代就有卫所军屯灌溉,清准战争期间一度成为国家事务而受到重视,平定新疆后,伴随着大量州县设置,河西水利的军事化色彩很快消退,“渠坝”成为河西水利的主流形态;而在更偏远的新疆,则同时存在着旗屯、兵屯、米拉甫伯克、考克巴斯等多种水利组织方式,与八旗、绿营、当地民众与内地移民等多种人群相联系。这种差别既源于西北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如同时具备中大型河谷、山区小流域、沙漠内流河绿洲等多种景观;更在于清朝国家对西北各地管理方式的不同,如巡抚辖区、将军辖区等。因此,西北水利的研究需要将水利问题置于国家、人群与具体环境之中加以审视。本栏目所组织的三篇专题文章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希望在以往西北水利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水利因素在西北不同地域内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随着大批清代、民国档案被用于本领域研究,其中所记录的国家、人群与环境(尤其是局地环境)之于水利的作用得以充分认识。本专题的三篇文章都是从以往被忽略的视角审视西北水利。史红帅关于清代渭河滩地开发过程的研究,呈现了明清两代河滩地农业垦殖取代牧马场的过程,指出了国家政策在渭河谷地景观改变中的重要作用;张景平的文章则以马营河、洪水坝两灌区为例,讨论了河西走廊水利中人力因素对于水利技术发展的抑制,作者在其中特别指出了渠道水文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对于“最低人力成本”的限制作用;潘威和蓝图则关注了河西走廊和新疆浅山小流域水利在民国时期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国家力量开始介入西北乡村的农田水利建设,而从小流域的角度则可以重新认识这一过程。    西北水利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更新问题体系、丰富观察视角、开发研究手段和发掘新史料,本栏目的三篇文章仅是探索,以期收抛砖引玉之效。今后,随着多语种史料、档案类史料、民间史料综合运用的日益成熟,信息化手段的发展,以及观察视角的丰富,西北人—水关系的讨论必将愈发深入。  相似文献   

7.
<正>环境问题是世界三大问题之一.当代水利学科的重要课题是:不但要解决水量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水质问题,水量和水质是水利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在“水利第一”的大好形势下,为了适应水利水质问题的需要,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于1993年经水利部批准,成立了以水环境治理为主的环境工程系.三年来,环工系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小系新办,创出了一条改革、开放、发展的新路,获得了教学、科研、创收的累累硕果,形成了自己的十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工程哲学是工程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水利工程事业是最能体现人天和谐、人际和谐的事业。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将使中国水利进一步走向科学化,并使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的实践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工程会改变、破坏自然,自然在无力承受时,必然受创或崩溃,因此,在二者之间协调关系、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完善功能就成了人类的责任。以“人天和谐、人际和谐”为特征的生态水利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发展,特别是水利工程中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9.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重要,治教同样重要,治水需要人才,更需要水利教育。一百年来,我国水利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经历了慢长的孕育过程,也经历了曲折和动荡。改革开放后,我国水利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研究水利高等教育发展史,有助于我们增强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的使命感,对加快我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睢宁县地处徐州市东南部,总面积1773平方公里。境内东有徐洪运河纵贯南北,北有黄河故道横穿东西,同徐沙河、新龙河、西渭河、白塘河、白马河等众多干、支河道一起构成河网化工程布局,水利条件得天独厚。全县150万亩耕地,水稻55万亩,粮食总产接近15亿斤,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睢宁县水利事业的发展,凝聚着全县几代水利人的心血和汗水。水利人在不断的治水实践中制订了梯级河网规划,又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使之更科学、更适合睢宁的实际,这是水利人对睢宁经济的最大贡献。 睢宁水利事业的发展史,也忠实记录着睢宁人民发扬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重要,治教同样重要,治水需要人才,更需要水利教育。一百年来,我国水利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经历了慢长的孕育过程,也经历了曲折和动荡。改革开放后,我国水利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研究水利高等教育发展史,有助于我们增强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的使命感,对加快我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重要,治教同样重要,治水需要人才,更需要水利教育。一百年来,我国水利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经历了慢长的孕育过程,也经历了曲折和动荡。改革开放后,我国水利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研究水利高等教育发展史,有助于我们增强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的使命感,对加快我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重要,治教同样重要,治水需要人才,更需要水利教育。一百年来,我国水利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经历了慢长的孕育过程,也经历了曲折和动荡。改革开放后,我国水利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研究水利高等教育发展史,有助于我们增强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的使命感,对加快我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利纠纷是农村发展中突出的土地、山林、水利“三大纠纷”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和谐因素。农村水利纠纷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为生产生活争夺水资源,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冲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此从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建立专门的水利纠纷调解办公室、水利机构牵头下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使村民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等方面提出解决途径,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制,州县长官是本辖境内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主导者.水利工程不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更与州县长官的主要职掌即“劝课农桑”、“增殖户口”密切相关,而“劝课农桑”、“增殖户口”又直接影响其政绩与考课的等级甚至仕途升迁,这是州县长官致力于地方水利营缮事务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河海大学水利高等函授教育作为水利行业的主要教育机构之一,从1958年发展到今天,规模不断壮大,效益不断提高,为水利系统培养了一大批行业所需的优秀人才。文章主要通过“函授生学习目的动机”、“函授生对待困难的态度”、“函授毕业生素质的提高”、“他人对函授毕业生的评价”和“典型优秀函授毕业生的采访”等几方面内容的实证调查及分析来总结河海大学函授教育发展的经验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高等教育界在积极讨论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水利行业如何根据需要积极探索、研究水利行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特点及其发展途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水利经济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8.
谭焱 《今日南国》2006,(2):8-11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出了建设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和平安广西的重要决策。这是全区4800多万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我区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途径和必然选择。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四个广西”建设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近日,记者就水利部门如何为建设和谐广西提供水利支撑服务问题采访了自治区水利厅厅长文明。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水是城市的血液,构建和谐的城市水生态系统是当今城市水利发展的总体目标。河海大学开展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生态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的研究构建了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的框架体系,提出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  相似文献   

20.
<正> 四、我国水利高层次人才需求预测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谈到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战略时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在谈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