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出现了强资本弱劳工的不平等劳动关系,弱劳工中的女性除面临下岗、失业、劳动保障缺失等冲击外,还可能因女性特殊的生理、身体而遭受人格尊严的侵害.保护女性劳动者人格尊严是构建和谐社会伦理道德、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要求.认定侵犯女性人格尊严应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承认女性人格商品化权和劳动合同自主权中非自主性的存在.保障女性劳动者人格尊严,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提高女性自身素质,转变传统劳动者政治身份观念.  相似文献   

2.
人格原则、需求原则、平等原则、差别原则和发展原则是构成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原则的基本原则,它们彼此之间的作用和效果各有侧重,但都是为了公平和正义。人格原则强调的是人做人的条件和资格,保障的是受保障者做人的人格和尊严;需求原则强调的是人存在的物质基础和自然需求,保障的是人生存、生活的物质条件;平等原则强调的是程序正义和形式公平,保障的是所有人不受歧视和平等对待;差别原则强调的是实质正义和结果公平,保障的是不管什么情况都能让每一个人生存生活下去;发展原则强调的是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的是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其实保障的最终目的是不再受保障,从而使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实现按需分配,平等而无差别地生活在理想世界中。  相似文献   

3.
公平分配是社会生活永恒的道德难题.绝对的公平不过是一种理念,不可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因而公平分配只能是一种制度选择.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平分配不应是简单地缩小差距,而应该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分配过程中都受到公平的对待,获得其应得份额,从而实现社会生活成本的合理负担.  相似文献   

4.
在人格尊严概念的使用上,伦理学与法学既有不同侧重,也有内在联系。伦理学从道德意义出发,强调通过人所应具有的自尊及自身道德人格的完善获得人的尊贵与庄严;法学从权利角度出发,认为人格尊严是一种以人的精神利益为内容并受法律保障的权利,希冀通过对个人应得待遇及精神利益的保护达至人的尊贵、庄严与不可侵犯。伦理学强调人格尊严的自为性,鼓励人们通过道德人格的完善获得内在的尊严;法律强调人格尊严的客观性,希冀通过法律的保障实现人的外在尊严。对人格尊严的真正实现而言,两者缺一不可。道德意义上的人格尊严是法律意义上人格尊严的观念基础和价值追求,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尊严是道德意义上人格尊严的法律表述及制度保障。两者的有机统一,才是人格尊严完整而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虽然存在赔偿范围不完全、责任性质不清问题,但总体上还是统一的、明确的、系统的.然而,却有学者认为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不具体、对债权人保护不充分、举证责任分配不均等.公司人格否认是应对股东滥用公司人格独立和有限责任且经由法官判例而产生的衡平性规范,在法律技术上不仅抽象模糊,而且只是例外和补充.所以,在司法实践中,一要坚持慎重原则,二要把握现有公司法律,准确适用,三要参照公平、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6.
一般人格权是指超脱于具体人格权利类型的抽象人格权,德国法上因不得以而创设的一般人格权理论,在我国学界受到重视并成为未来人格权立法的重要条款.一般认为一般人格权是指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人身安全、人身平等等高度抽象的权益.但由于我国民事立法既缺乏对具体人格权的详细规定,也缺乏一般人格权的概括规定,司法实践中的法外人格权如人格尊严、隐私权、信用权、营业权以及人格法益如死者的名誉、遗体和遗骨等,都以名誉权的名义进行保护,使名誉权发挥着一般人格权的功能和作用.由于中国人极为重视面子,而面子在很大程度上与名誉的功能相同,在中国人面子观的作用下,使得名誉权在我国实际上成为了一般人格权.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都是人的基本权利,都是人格完善所不可或缺的制度.如果法律仅注重隐私权而忽视新闻自由,势必会使新闻自由受到压制,无宽松的舆论环境去挖掘新闻,人们的知情权及舆论监督的作用便无法实现;反之,若法律仅注重新闻自由,则可能出现人们可以充分得知外界信息,而私人信息无法保证的畸形状态,人格尊严自然无从谈起.因此在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之间存在一种对抗的不和谐状态,如何合理界定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协调两者冲突,成为现代法律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权利救济与社会和谐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逻辑的角度进行分析,权利救济与社会和谐存在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权利救济尊重、承认和保障了人所固有的人格尊严,而公民人格尊严的实现和保障是任何社会走向和谐的首要条件;权利救济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奠定了社会和谐的社会心理基础;权利救济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安全阀",有利于消除潜在的社会冲突和矛盾,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供制度保障;权利救济增强了人们的权利意识,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德性是幸福感的源泉,农村留守妇女自身道德素质提高、人格完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提升的过程.幸福有助于德性的养成和提高.因此,我们在关注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提升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注重改善其生活的客观条件,也要关注她们自身德性的提高.通过对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调查数据的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从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个性生活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下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现状及幸福感较低的原因,并为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提升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的机会公平是指国家通过各种措施来帮助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人群,使其拥有大致平等的参与各项事务的机会。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在获得政治参与、就业与提升、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享有等方面都存在着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弱势群体机会公平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问题。要通过完善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劳动机会和教育机会公平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再分配功能来保障这一群体的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隐逸传统对现代休闲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隐逸传统中所形成的某种精神追求,如高洁的人格、高雅的文化和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对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古人在隐逸生活中所追求的闲适与现代人的休闲有根本不同,但是它那注重精神自由、注重文化素养、注重人格境界的意蕴却能够给现代休闲文化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体制并不符合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规律,而应当是初次分配就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统一,再以二次分配促进公平.当前,我国初次分配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扭转初次分配不合理局面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因为发展中小企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初始分配公平,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有效率发展,从而较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改革推动了我国经济繁荣发展,也催生了卫生领域中健康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自由主义模式下的公平模式实质上强调机会平等,该模式已不适合卫生领域."排斥性"与"包容性"作为分析公平的重要概念工具,强调结果公平.健康公平是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的有机统一.人均预期寿命与婴儿死亡率两个指标均显示我国的健康差距明显.不同体制下不同的政策导向,政府在卫生领域中的责任不一样,直接影响了公民的健康公平状况.政府责任回归健康领域,不仅是政府公共权力的必然结果,也是健康产品外部性的客观要求,更是纠正市场失灵的必要条件.市场体制下,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责任是有限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政策规划责任与监督管理责任.经济责任是保障健康公平的前提,包括政府筹资与投入分配;政策规划责任是健康公平实现的机制保障,要求政府为社区医疗建设以及社会资本进入卫生领域制定合理的政策;监管责任是健康公平实现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江苏粮食安全及其成本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在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 ,始终把粮食安全保障当做非常重要的工作来对待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粮食安全成本增长速度较快 ,且具有很大程度的波动性的情况。由于粮食不安全与过安全都是要力求避免的情形 ,因此在江苏粮食比较劣势明显、粮食供求形势总体较好 ,且保障粮食安全能力较强的情况下 ,需要通过增强粮食生产地区综合生产能力等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粮食突发事件 ,但与此同时 ,也应该把降低粮食安全成本看做与它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即在以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上下功夫。为此 ,应十分注重粮食安全规律的研究与运用等  相似文献   

15.
(一)用和谐的观点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内涵陈永杰提出了全要素公平和全要素效率的概念。他认为,全要素公平即要公平地对待各种人所拥有的劳动、智力、管理、知识产权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使这些生产要素能够获得公平的参与权、选择权、行为权,获得与其投入及贡献相匹配的所得权与分配权。关于全要素效率,他认为,当片面强调提高某些要素效率的状况发展到严重和极端时,就会出现全要素的总体和长期低效率、无效率甚至负效率,社会就会失衡,出现严重不稳定,甚至动乱。理想的和谐社会是公平地对待所有生产要素,公平地对待各类人群或各阶层人民。张宇认为,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问题首先必须科学把握公平的含义,从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劳动公平等多个方面全面认识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但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中,公  相似文献   

16.
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赵封 《天府新论》2005,(Z1):230-23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是公司法人制度的有益补充,用以矫正公司法人制度在具体运作中出现的不公平.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条件不同,但都以公平、正义的理念为最基本的指导原则.随着公司法的颁行,我国有限责任制度的发展也开始步入正轨,但公司制度有效实施的客观环境和市场条件尚未真正形成.一些不法行为人借助公司形式规避法律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侵害了有限责任的公平、正义性.因此,在我国通过公司立法的形式明确确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个人信息的迫切需求,对各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提出了巨大挑战.个人信息的人格属性和财产属性、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于个人信息的利用行为中.然而,各种个人信息识别信息主体的程度各有不同,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媒介作用不同,与人格尊严的紧密程度亦不同,实践中不应当对个人信息采取单一的保护模式.对于同时满足间接识别性、社会性强、非敏感性三个特征的个人信息,与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联系较为疏远,不必采取传统的人格权保护模式,采取财产权益一元保护的模式即可.而对于符合直接识别性、个体性强、敏感性任何一个特征的个人信息,应当采取二元保护模式,即人格权益和财产权益共同受到保护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仅要进行体制方面的改革,还要进行观念的更新。要加快东北地区市场化进程,积极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要剥离大量的企业富余人员,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再就业问题、医疗卫生保障问题,以及大量的退休工人的生活、养老保障问题,是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工作要面临并要处理的问题。下面就从社会公平的法律价值基础阐述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法律的运行机制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组织公平是组织行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国内组织公平的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总是存在一重难以言说的灰幕,正是这一存在使组织成员难以对公平感予以准确概括,使组织公平实证研究无法通过西方的量表得到完整表达.本文认为除东西方文化差异之外,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也是问题的原因之一.非正式组织一方面在正常组织内部制造不同利益群体形成不公平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组织内的不公平又促使非正式组织形成.普通组织成员身处其中,在双重目标和价值间获得一种组织公平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20.
情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对情商所包含因素的研究,表明未来社会人才的竞争将不仅是智力、知识的竞争,而是人格素质、情商能力的竞争。在教育领域必须加强和提高情商的教育。情商教育有利于培养知识经济社会的高层次人才,智商和情商是素质教育的两翼重要因素。但应理性对待情商,不能盲目夸大情商的作用。理性对待情商与智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特别重视优化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素质,为国家培养道德情操高尚、心理素质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