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敦儒生卒年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之际的朱敦儒,是一个以隐逸豪放和擅长诗词书画闻名于世的人。然而,这位大名士究竟生于何年、卒于何岁,却一直是一桩聚讼纷纭的公案。近人最早论及朱敦儒生卒年的,大概要算是胡适了。一九二六年,他在《朱敦儒小传》中写道: 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他的生卒年岁不可考。他的《樵歌》三卷里,只有两首词有甲子可考。最早的是政和丁酉(一一一七)洛阳西内造成,他代人作望幸之曲(《望海潮》题);又绍兴丁丑(一一五七)有中秋赏月的《柳梢青》词。此外无甲子可考的,有“七十衰翁,告老归来”(《沁园春》),“好笑衰翁年纪,不觉七十有四”(《如梦令》),“屈指八旬将到”(《西江月》),“今年生日,庆一百省岁”(《洞仙歌》)。大概他活到九十多岁。《宋史》说他绍兴十九年(一一四九)告归;以“七十衰翁,告老归来”之句参考起来,他大概生于神宗元丰初年,约当一○八○;死于孝宗淳熙初年,约当一一七五。  相似文献   

2.
一、扬雄及其《法言》、《太玄》 扬雄,一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生于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卒于公元18年(王莽天凤五年),是两汉著名古文经学家、辞赋家、语言学家。 据《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他家境清贫,“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但他“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泰然处之。在成帝时,他已年过四十,才由车骑将军王音推荐,任给事黄门郎;历成、哀、平三世未晋升官职。王莽称帝后,扬雄曾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因事被迫自杀,未死;后病终。  相似文献   

3.
读朱骏声的《说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朱骏声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卒子咸丰八年(1858),字丰(艹巳),号允倩,江苏吴县人。他是清训诂大师钱大昕的弟子。据孙詒让《朱博士事略》(见《碑传集补》卷四十)记载:“郡试补府学生时,嘉定钱宫詹大昕主紫阳书院讲席,亦十五岁为诸生。是年,重游泮宫,奇博士才,曰:‘吾衣钵之传,将在子矣!’遂受业门下。三年,期以通材大儒。”嘉庆二十三年举人,道光间选授黟县训导。咸丰元年(据《清史稿·儒林传》;《辞源》修订本为“咸丰二年”)入都进呈所著《说文通训定声》等著作,赏国子监博士衔,旋升扬州府学教授。  相似文献   

4.
归有光为明代杰出的散文家,素有“明文第一”的美誉。他生于正德元年腊月二十四(一五○七年初),死于隆庆五年正月十三(一五七一年初),《明史》、《湖州府志》都有记载。惟卒于何处有不同说法,《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说他“卒于南京”,是有问题的。此说可能与《湖州府志》、《归震川年谱》中“卒于官”的记载有关。  相似文献   

5.
周振甫先生的《谈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载《中学语文教学》一九八四年十一期),认为《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三十九岁时作。此说虽有旧说作依据,但从这组诗的内容、风格来考察,从对第十九首和第十六首的诗意来分析,我们认为此说不能成立。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到四十一岁是出仕时期。他在《归园田居》诗中说:“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陶渊明虽然不是毫无间断地一直出仕,但是,在这十三年中,他基本上是在出仕,即使闲居在家时也存在着出仕的愿望。只有到了四十一  相似文献   

6.
邓文原(1258~1328),字善之,一字匪石,祖籍为宋代绵州巴西县(今绵阳市),父邓璋,流寓杭州钱塘县(今杭州市),因而生于钱塘。二十岁时,南宋灭亡。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被江浙行中书省任为杭州路儒学正,晚年做过国子祭酒兼经筵讲习官。卒时七十一岁。 邓文原比赵孟頫小五岁,诗文与赵齐名,两人关系很好,都是元代前期文坛上的重要人物。《元史》说他有文集若干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66《巴西文集》的《提要》说:文原所著,“有《内制集》、《素履斋稿》,今并未见传本。此本(指《巴西文  相似文献   

7.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浙江省永康县人。他是南宋时事功学派的杰出代表,也是水康学派的开创者。他在十八九岁时著《酌古论》,针对积贫积弱的南宋政权,提出了“伯王大略,兵权利害”,即为当时婺州太守周葵所赏识。他从强烈的抗金复国的愿望出发,从历史上寻找借鉴,提出了南宋政权如何摆脱受金国欺凌的困境的策略,为他一生抗金复国思想奠定了基础。不久周葵入相,“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尽其议论。”(《宋史·陈亮传》乾道五年(1169)27岁时,他被录取为太学生,不久则名满京都。薛士龙《浪语集》中说:“洎访旧知于学,则闻二陈(指陈亮与陈傅良)之名籍甚京师。”36岁时,他向宋孝宗连上三书,提出了抗金复国的全面策略。据陈亮的好友叶适说:“初,天  相似文献   

8.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一册,把《触龙说赵太后》中的“恣君之所使之”解释为“任凭你怎样支使他”。在《古汉语通论》(十二)中,又把“所”称为“特别的指示代词”,认为这“所”字指代“使之”的方式方法。其后,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承此说,认为:“所使之:指支使他的方式。‘所’:指示代词,指代‘使之’的方式。之:  相似文献   

9.
徐铉诗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铉(公元916——991 ),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也是诗人.他在十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据《全唐诗》和《宋史》介绍,他“文思敏速,凡所撰述,往往执笔立就”,并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他精通小学,爱好李斯小(?),亦擅长隶书,曾受诏与句中正等人共同校订《说文》,又参与编纂《文苑英(?)》,与弟徐锴齐名,时号“大小二徐”徐铉初仕吴国(安徽泗县),做过秘书郎,又仕南唐,当过李(?)父子的文书,曾被贬谪泰州(今江苏六合县)为司户掾,后又因在楚州(今江苏淮安县)当巡抚时犯了专杀罪,而被流放到舒州(今安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腰斩、评点《水浒》一事,迄今已经过去三个多世纪。三百多年来,社会制度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变了,可是金圣叹所招致的非难却历久而不变。封建时代的正统文人,骂他“启闾巷党援之羽,开山林啸聚之端”(清·龚炜:《巢林笔谈》),“其罪不可胜诛”(清·归庄:《归玄恭文续钞·附录·诛邪鬼》),谴责他煽动百姓造反;在新的时代,特别是“四人帮”评《水浒》期间,一些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理论家”,又说他“替皇帝  相似文献   

11.
西德尼·谢尔顿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生于1917年。他很早就从事创作,开始於戏剧创作。1941年他刚满24岁时,他的三部歌剧同时在百老汇上演,有了一定的名声和影响。他总共写了250部电视剧、30余部电影剧本和8部舞台剧,是剧作家、导演兼演出人,分别获得过“托尼”奖和“奥斯卡”奖。60年代末改为写小说。他的第一部小说《裸脸》是侦探小说,出版后获得好评。接着出版了《午夜情》(1973),引起轰动,很快就拍成电影,卖座情况空前。从此他专事小说创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有《镜子里的陌生人》(1979年)、《血缘》(1978年)、《天使的愤怒》(1980年),《女强人》(1982年)和《假如明天来临》(1985年)等。近些年来谢尔顿的长篇通俗小说相继在我国翻译出版,我国读者对  相似文献   

12.
0.1 陈望道先生所著的,标志着“中国化的科学的现代修辞学”诞生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甲子了。回顾60年来修辞学研究走过的道路,我们确确实实为陈望道的高瞻远瞩、博大精深所叹服。他的许多修辞观点,如“修辞的两大分野”、“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等,至今仍让众多的研究者反复咀嚼、磨研不已。可以这么说,《修辞学发凡》不愧为“现代  相似文献   

13.
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托好老庄”(《幽愤诗》),说“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与山臣源绝交一书》)但嵇康既没有象何晏、王弼等人那样去继承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把精神性的“无”看作世界的本原,也没有如有些同志所认为的把物质性的“气”作为产生天地万物的基础。在嵇康看来,“何为其无有哉?”  相似文献   

14.
高启诗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空俊鹘谁能似?季迪才情本自天。说与张徐须缓步,绝尘还欲驾青田。——姚莹《论诗绝句》高启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生于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死于明洪武七年(1374),一生仅三十九岁。他的经历比较简单:自小生长在苏州,青少年时代,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天下崩离,征伐四出”。张士诚在吴中称王割据的十二年,高启二十一岁到三十二岁,他先到杭州、绍兴等地避乱,回到苏州,与张士诚属官饶介有往来,不久,便隐居到吴淞江的青丘,生活在农夫渔父中间,歌咏终日。在元朝和张士诚统治年代,高启始终没有出仕。明洪武二年(1369),他应召到南京编纂《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次年,朱元璋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是一位神奇的作家。国外誉他是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国内作家称他是“鬼才”,“因笔端有神鬼厮扯,果然其情泣血,其味澹澹,有别于各位文坛大家。”(张敏《贾平凹早期小说精选·前言》) 贾平凹喜老庄,释《周易》,读《道藏》,到终南山参加禅学训练班,“跟一位禅师学禅”。 (《四十岁说》)他推崇《清源帷信禅师语录》中的一段著名文字:“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并把它手书成条幅,悬挂在书房墙上。 (《四十岁说》)他宣扬马祖道一提出的“平常心是道”的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生活,可以分为两期;他的思想,也可分为两期。在四十一岁以前是前期,在四十一岁以后是后期。 就前期说,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 一、他的家境比较困难,在《五柳先生传》中有“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记载。但有时“静寄东轩,春醪独抚”(《停云》),有时“袭我春服,薄言东郊”(《时运》);有时“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  相似文献   

17.
读谢疑考     
<正>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第369、370页说谢诗的“初发芙蓉”、清新自然,“在那个‘文章殆同书钞’(《诗品》语)的时代里”,“确可一新读者的耳目”。又,《南通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第38页亦云,“在那个‘文章殆同书钞’的时代,诗作能如‘初发芙蓉’般清新自然,其历史功绩尤其不可抹煞。”说谢诗如初发芙蓉,使人耳目一新,是对的;但说他的时代是“文章殆同书钞”的时代,则又值得斟酌。谢灵运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他处于晋  相似文献   

18.
陈谦是个悲剧人物。他不沾道学的边,却因“庆元党禁”而罢官;他在“开禧北伐”中立有大功,又因此而坐废,并被《宋史》讥为“晚节不终”,“诬谀之徒”。因此不为后世所重。他是永嘉事功学派的重要学者,著述颇多,遂因此而全部失传。几百年来,他的为人仍未得到公正的评价,本文拟以客观史实为之辨正。 (一) 陈谦,字益之,号水云,学称易庵先生。温州永嘉县(今浙江温州市)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死于宁宗嘉定九年(1216),终年七十三岁。孝宗乾道八年,他与乡人陈傅良、徐谊、薛叔似、蔡幼学等同举进士。《宋史·陈谦传》(下简称  相似文献   

19.
“所”字是古汉语中用得既广且繁的一个词。《说文解字》云:“所,伐木声也,诗:伐木所所”。然而《诗经》今本皆作“伐木许许”。这是描摩伐木声音的象声词。今人康殷先生的《文字源流浅说》说:“所,金释所,象用斤锛斫门户之状,户亦声。本为动词。”这是说“用斤锛斫门户之状”是“所”的本义了;古书中又有“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这个“所”是表概数的数词;还有“爰得我所”(《诗经·硕鼠》),这个“所”是表示“处所”意  相似文献   

20.
杨芳     
杨芳,字城村,土家族,系四川省秀山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生于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据《清史稿》、《秀山县志》及《松桃厅志》记载,杨芳幼时天智过人,勤奋好学,“读书通大义”、“为文浩养充沛”、“有干略”。他十六岁从军,奋勇果敢,在军中“鸡鸣起舞,夜读深思”,善长文墨,爱好诗、对、散文等,他一生著作不少,著名的代表作有《平平录》十卷,《征西笔记》二卷,《果勇候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