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公元751年至754年(唐玄宗天宝十年至十三年),唐朝政府先后两次对南诏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天宝战争”。两次战争均由唐朝政府无端挑起,属非正义性质。战争的直接受害者,不只是西南地区的各族人民,也殃及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它对当时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马燕,女,回族,青海西宁人,1965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后留校从事编辑和教学工作。先后在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进修学习;2000年至2002年参加青海民族学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2006年至2008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现为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等。  相似文献   

3.
清代前期,由于果洛地方"夹坝"横行,不利于青海牧区社会的稳定,乾隆年间,清政府通过对果洛地方"夹坝"案件的治理,逐渐完成了国家力量在果洛牧区社会的进入,从而在形式上完成了对牧区社会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官府驻军、设立台站、分封土目成为清政府管理果洛牧区社会"夹坝"案件的主要形式,由此形成了"官土共治"的局面,密切了牧区社会与官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方殖民者从十五世纪起,先后侵入非洲,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整个非洲沦为帝国主义者的殖民地了。四百多年来,非洲各族人民遭受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者极其残酷的统治和奴役。长期的殖民统治,阻碍了非洲各族人民历史的正常发展,使非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但是,从西方殖民者侵入非洲的时候开始,非洲各族人民就前仆后继地对殖民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正果洛,是地球上仅存的几个雪山秘境之一。当热爱旅行的人们纷纷前往藏地"放逐心灵",雪域高原的大多数地方逐渐变得熙熙攘攘,但同处青藏高原的青海果洛因为人烟稀少,依然静谧空旷,成了人们寄托心灵的另一个家园。阿尼玛卿,雪山爷爷的神光阿尼玛卿雪山,地处果洛州玛沁县西北部的雪山乡,距州府大武镇80公里。2017年初秋,我们从甘肃穿过茫茫戈壁,翻过巍峨高耸的祁连山,进入青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明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迫使各族人民不断举行起义,以反抗封建统治。据记载,从明初洪武年间到明末崇祯年间,广西先后爆发农民起义多达数十次。其中古田地区以壮族为主的各族人民起义长达百年之久,在广西农民斗争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深入探讨这次起义,对于了解历史上壮族人民的英勇斗争,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元、明时期,甘肃、青海藏族主要活动在河(州)、湟(水)、洮(河)、岷(州)及玉树、果洛地区,本文仅从政治、经济、宗教三方而论述明朝管理这一地区的基本政策及其特点。谬误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青海建省记略魏明章一、青海未建省前的地方概况明清时期,青海包括今海西、海南、海北、玉树、果洛、黄南等州的大部分蒙藏游牧区,国家一直没有行政区域建制,在其行政管理上保持分据之势。蒙古族中分另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各扎萨克管辖;藏族部...  相似文献   

9.
坚持三个面向,突出特色,培养民族人才青海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邵德山青海民族学院院长丹果正当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奔小康的时候,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青海民院建院45周年。45年来,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的青海民院,积极开拓,不断...  相似文献   

10.
千百年来,世居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人民自强不息,在不屈不挠地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同时,不畏强暴,同一切民族歧视、阶级压迫作斗争,逐渐养成了坚强勇敢、粗犷强悍的性格和崇尚勇武的精神,汉文献中“地广而险远、民犷而好斗”的记载可以说是历史上果洛藏族人民这种性格的形象写照。 历史上,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阻隔,果洛地区一度曾游离于各大政治集团之外。明清之际出现了“果洛克松”(即三果洛)的名称。三果洛土官的封授,正式见之于汉文史籍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清代史书中通常的译名为“郭罗克”(此称最初见于宋代史籍,但这和清代史书中的“郭罗克”有无联系,尚不清楚,待考)、“俄洛”等。解放前,甘青地区通常又习惯译用“果洛”。果洛藏族以其坚强勇敢、粗犷强悍闻名于整个藏区以及王朝中央,关于这一点,解放前的文献中多有记述:  相似文献   

11.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决定编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对于“激发各族人民对自己历史的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土族简史》缩写组编写的《土族简史》就是这套丛书之  相似文献   

12.
青海曲麻莱县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高寒山区,海拔在4000——5990米之间,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在该地做过语言调查的人极少,因而对该地藏话的情况也知之甚少。有的著作说,曲麻莱藏话应归入安多方言,有的著作又把它划入康方言,这说明其中一定有某些值得研究之处。为此,笔者走访了几位青海同志,他们对此也说法不一。玉树藏族同志说,曲麻莱话是玉树牧区话,安多地区的同志则说,曲麻莱话与果洛话很像,一听就是果洛味儿。这些不同的说法,很自然地引起了笔者刨根问底的兴趣。最近,由于工作关系,笔者在  相似文献   

13.
放眼未来开拓前进中共青海民院委员会青海民族学院正当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的时候,与共和国同龄的青海民族学院迎来了自己的45岁生日,全院师生员工无不为之欢欣鼓舞。45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的亲...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解决民族问题和在政治上实现民族平等的最适当最合理的政策"。为了顺利推进民族地区的建政工作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的建立,"慎重稳进"成为全国民族工作的指导方针。由于青海藏族地区特别是果洛社会情况特殊,中央政府提出了"更加慎重稳进"的方针,它对于果洛建政及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自十三世纪初(公元1206年)进入青海以后,繁衍生息,长期以来和青海各族人民,特别是和藏族人民一起,在共同开发建设青海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在为实现“立下愚公志,开拓新青海!”宏伟奋斗目标时,不但要懂得青海的现在,而且要懂得青海的过去。因此,缟写了《青海蒙藏关系和蒙古族研究资料索引》一文,供研究者检索使用。为保持资料的全貌,正反两种观点的资料均辑录,请读者参考时慎用。  相似文献   

16.
巍巍昆仑,它雄踞在青海省西部,以巍峨的身躯撑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粱,也见证著半个世纪以来党中央对青海的系切关怀。建国以来,朱德、彭德怀、陈毅、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李鹏、朱熔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视察过青海,对青海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青海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努力开拓,使青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海地大物博,是祖国的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要团结一致……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青海”,光辉的题词、伟大的指示。引导著…  相似文献   

17.
青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民俗风情,而且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本文通过分析青海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有利条件,着重探究青海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代初,在青海文艺工作者中间,开展过一次若断若续的“花儿”学术讨论,从1961年到1963年,先后延续了两年的时间。讨论从“花儿”的发展与提高开始,进而围绕“花儿”的来龙去脉展开争论,形成多种意见的交叉,最后在探讨“花儿”与元代散曲的关系问题上,无形中结束。1986年第三期《青海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的魏泉呜同志撰写之《青海对花儿来龙去脉的探讨》一文,就是专门研究这一论争的。  相似文献   

19.
曹娅丽,女,满族,1963年10月出生,天津市宝坻县人。1985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当年分配至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从事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工作。现任青海民族学院艺术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中,曹娅丽研究员勤于思考,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艺术科研项日2项,主持青海省社会科研项目1项;出版学术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主持并完成的国家艺术科研项目《青海土族文化艺术研究》以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为依据,从土族服饰、婚礼、节庆、音…  相似文献   

20.
果洛藏族部落习惯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洛藏族部落习惯法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部落政体、军事、赋税、财产、婚姻等多方面 ,且具有混合性、严厉性、简约性和任意性。果洛藏族部落习惯法是历史的产物 ,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孕育产生的。同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一些显著特征。了解这些特征 ,对于全面系统地把握藏族法律制度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