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革命领袖和英雄,其中孙中山、黄兴、蔡锷是最为耀眼的风云人物。孙中山是民主革先行者、辛亥革命的思想指导者和主要领袖。黄兴在辛亥革命全过程中卓著贡献,成为与孙中山并称的领袖人物和共和国开国二杰之一。蔡锷则在辛亥革命高潮和余波阶段树立了丰功伟绩,成为杰出的民主革命将领、护国英雄。他们都永垂史册,值得纪念。  相似文献   

2.
黄兴与云南     
本文通过黄兴与唐继尧、黄兴与蔡锷、黄兴与吕志伊、黄兴与李根源、黄兴与云南河口起义的关系 ,探讨了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对云南民主革命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从蔡锷与梁启超的关系谈起 蔡锷与梁启超的关系,是评价蔡锷时最引人注目的关系之一。有的同志正是从这个关系中引出了蔡锷是改良派、立宪党的结论来的。张振鹤在《民国人物传》第一卷《蔡锷》一文中说:“蔡锷在政治主张上,是梁启超的追随者,但他的表现又不完全象梁启超。他站在立宪党人一边的同时,又较敏锐地看到革命的潮流不可抗拒,力图与革命保持联系,对革命党人的活动他也常给予同情和赞助”。而周发增在《中国近代史知识·反对帝国主义走狗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则直接说“立宪党人蔡锷”,把蔡锷完全看成是立宪党人。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人物个案研究难以深入的状况下,一部着眼于分析领袖与群体间人际关系的专著,以其独特的立意创新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流畅的文笔,而为读者瞩目。这就是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由萧致治教授主编的《领袖与群伦——黄兴与各方人物》。《领袖与群伦》是一本探讨辛亥革命时期以黄兴为中心的人际关系专著,也是研究辛亥时期人物群体的创新之作。主编者打破了就人物论人物的传统格局,着眼于从黄兴的人际关系中,探究其思想内涵和伟大风范,这无疑拓宽了黄兴研究的范围,也有助于辛亥革命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更为可贵的是,它开辟了历史人物研究的新途径——个体与群体间的关  相似文献   

5.
<正> (一) 蔡锷对民初政党的态度及其与进步党的关系问题,是与蔡锷这一时期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相联系的。民国成立后,围绕着所谓议会斗争,各派政治势力异常活跃,政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这时素怀致治抱负的云南都督蔡锷也跃跃欲试。他私下对人说:“吾辈革命,非徒破坏,尤须建设。然建国必须联合意志相同、患难相依之人,共同努力,方能有成。”并亲自草拟公约,在云南组织建国团,准备大干一场。但由于云南地处边陲,蔡锷又忙于军政  相似文献   

6.
唐湘雨  姚顺东 《学术论坛》2007,30(8):169-171
由于某些史书的原因,黄兴在粤桂滇边的革命活动中的作用显然被低估了.低估的原因在于以阶级成分论英雄,不明了黄兴钦州一行的重要性;以成败论英雄,没能给黄兴的这次革命活动一个正确的评价.综合当时的复杂形势与黄兴的实际作用,我们认为,黄兴实为这一时期革命真英雄、革命真领袖.  相似文献   

7.
黄兴究属何派?过去,史学界的倾向性观点,认为黄兴是国民党的“右派首领”、“右翼领袖”;也有的同志提出黄兴应是同盟会的“中间偏左”派。本文认为上述看法不甚妥当。  相似文献   

8.
蔡锷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风云人物。如何正确评价蔡锷,对于研究由辛亥至护国的革命史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史学界认真学习和贯彻党中央所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许多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重新评价,力求恢复其历史面貌,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但在这当中,似乎也出现了某些不太符合历史实际评价过高的倾向。近年来,对蔡锷就有越评越高的趋向。有的同志把蔡锷称为“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蔡的历史地位被提到了接近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这究竟是否符合历史实际,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旗手,是具有世界声望的一代伟人;黄兴长期以来作为孙中山的助手,追随孙中山,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为创立民国的斗争中以及民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孙黄”并称,成为美谈。然而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逃亡日本,围绕着“宋案”处理、对二次革命失败原因的追究以及中华革命党的成  相似文献   

10.
蔡锷与云南护国起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杰出的军事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成功地领导了云南辛亥武装起义;二是领导了反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本文试将蔡锷在云南护国起义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探讨,以向同志们求教。一、辛亥革命前后的蔡锷蔡锷从一八九八年初入长沙时务学堂起,即深受在该学堂任教的梁启超之赏识和影响。当时中国的政治腐败,“外族之凭陵”,激起了出身贫苦的蔡锷的爱国热情。他说:“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决心投笔从戎。一九○二年,蔡锷在梁启超的帮助下东渡日本,入东京士官学校学习,成绩优良。一九○四  相似文献   

11.
一、蔡锷是民初著名的风云人物蔡锷将军于1916年(民国五年)11月8日去世,年仅34岁.他在民国初年仅仅生活了5年时间,然而正是这风云变幻的5年,使这位青年将军创造了奇迹,头角峥嵘,叱咤风云,从而奠定了他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民国初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阶段.辛亥革命一度辉煌,随即又被窃国大盗袁世凯篡权,让人沮丧;护国战争再度辉煌,随即又为军阀割据与混战所取代,黯然失色.旧民主主义革命似乎没有了出路,革命者也感到了绝望,然而接着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民国初年,这是个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的关键时期.“乱世出英雄”,确实,在民国初年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的混乱年代里,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混世魔王,而更多地则出现了一大批救世英雄、爱国主义者.这批救世英雄,可以开出一大串名单.胡耀邦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就提到了辛亥时期著名的风云人物,除孙中山外,还有陆皓东、郑士良、黄兴、章太炎、邹容、陈天华、宋教仁、朱执信、廖仲恺、蔡元培、胡汉民、陶成章、秋瑾、徐锡麟、熊成基、刘静庵、詹大悲、张培爵、吴玉章、陈去病、柳亚子、居正、于佑任、李烈钧、蔡锷、朱德、焦达峰、董必武、林伯渠、冯玉祥、续范亭、张奚若、司徒美堂等30  相似文献   

12.
蔡锷(1882—1916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和爱国主义者。辛亥云南独立后,蔡锷督滇近二年,他身体力行,大刀阔斧地领导和推行一系列改革,努力加强云南地方新政权的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时人和后人的赞誉。今年是蔡锷逝世80周年,研究和正确评价蔡锷与民初云南的廉政建设,可以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亦是我们对蔡锷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3.
蔡锷是否参加过进步党?这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桩悬案。新近出版的谢本书同志的《蔡锷传》一书,否认蔡锷参加过进步党。他说:一九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进步党宣告成立,在其宣布的名誉理事名单中,“蔡锷榜上有名。有人即依据这个名单认为,蔡锷是进步党的成员”;“然而,这个名单中的某些人士,明显地不是进步党成员”;“蔡锷自脱离统一共和党以后,从未提及过自己再参加任何党派的问题;蔡锷如果真参加了进步党,这与他声明的军人‘不党主义’显然是矛盾的。他除了进步党的名誉理事名单以外,并没有其他材料证明蔡锷参加过进步党。”(见该书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时期 ,人们把黄兴和孙中山并称为“开国二杰” ,是推翻帝制、维护共和的“天生豪杰”。但是 ,对这样一位开创民主共和新时代的民族伟人 ,中国内地一直没有一部记事翔实、评析公允的传记问世 ,萧致治教授的《黄兴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版 )弥补了辛亥革命史和黄兴研究中的这一不足。《黄兴评传》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思想性 ,求真务实是该书的一大显著特点 ,首先表现在对黄兴生平的叙述中。厘清历史事实 ,是史学著作的起码条件 ,是人物传记的基础。《黄兴评传》对传主的生平作了认真细致的考证。比如 ,关于黄兴的家世源流 ,…  相似文献   

15.
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风云人物之一。在蔡锷诞辰一百周年暨护国战争六十七周年前夕,云南省史学会、云南省护国运动史研究会和《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发起组织了“蔡锷评价学术讨论会”,邀集京、沪、湘、鄂、粤、桂、川、黔等地专家与本省学者一道,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蔡锷评价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昆明举行。对于蔡锷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应当怎样全面地、科学地给予评价,会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意见: 有的同志认为,蔡锷虽然参加过辛亥云南重九起义和护国战争,并在其中作出过积极贡献,但其一生在政治上主要是倾向于资产阶级改良派。从青少年时代起至辛亥革命前,蔡锷始终信奉改良主义;在辛亥革命中以至云南军都督任内,他的表现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6.
关于蔡锷出京一段历史是颇具传奇色彩的。1915年末,在北京帝制运动的一片喧嚣声中,蔡锷悄然离京赴日本,又潜赴云南,举起了护国的旗帜。蔡锷成为“再造共和”的伟人后,这一段历史便被人们编写成为生动有趣的故事,以致众说纷纭,一些史书也难免受其影响,认为蔡锷是逃离北京的,然后从天津不辞而别潜赴日本。(见《蔡锷传》第94—97页;《护国运动史》第141—142页;蔡端:《蔡锷集》第43页)实际上蔡锷由北京到天津,由天津到日本都是经过袁世凯批准的。当时的《政府公报》登载了蔡锷的四个呈文和袁世凯的批令,有助于我们澄清这一段历史真情,也可以看出蔡锷所采取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是一个权势欲望甚强、多谋善变的强者。辛亥革命前,他在官场处于困境之际,曾先后向黄兴和孙中山输诚,表示愿意和革命党人采取“一致行动”推翻清王朝。 1914年7月,黄兴在《在旧金山民国公会宴会上的演讲》中说过:“袁氏当未辞职(按:指削职回乡)之先,其篡弑之心,尚欲一试也。是时兄弟寄留南京,有直隶总督杨士骥(按:应为杨士骧)代表人来会,据称宫保此时地位颇觉危险,甚愿与革命党联合,把清室推翻,复我故国。兄弟当时曾答以袁君有此思想,诚为吾辈革命党人所赞同。但吾辈革命党人有一  相似文献   

18.
在史学研究中 ,也存在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民国史研究也是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个案研究与体系构建相互支撑、共同推进的。目前的民国史体系是大陆、台港澳地区和国外“三足鼎立” ,各有所长 ,各有局限。无论在时间的阶梯上 ,还是空间的幅度上 ,整合国内外民国史研究的人才资源、史料资源和成果资源 ,是构建民国史新体系的必然选择。实现民国史研究资源重组和体系创新 ,应以全球化视野 ,确立民族独立与追求近代化的主线 ,消除壁垒 ,继续破除片面的阶级斗争观、领袖中心观、片面的革命观和孤立的政党观 ,研究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明确视角的焦点 ,加强全面协作。缩小民国史研究的距离 ,海内外学者应致力缩短现实中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窃取了民国大总统的职位,并于1915年12月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即皇帝位。同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各省先后响应。袁世凯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梦,即崩溃瓦解。关于这一段护国运动历史,已有不少论述,但对1915年云南都督府将军唐继尧、巡按史任可澄发表的劝告袁世凯取消帝制的漾电的内容竟有差异。例如,由云龙的《护国运动史稿》、李剑农的《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来新夏的《北洋军阀史略》等书所引用的漾电与陶菊隐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和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组编印的《中华民国史料丛稿——大事记》以及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0.
人们通常认为,蔡锷是推翻帝制的元勋,再造共和的英雄。但是,我国史学界对蔡锷本身思想发展的复杂过程及其与梁启超的师承关系的探讨,尚待深入。蔡锷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思想经历了大幅度的跳动,而他的思想乐谱中每一个音符的变化,几乎都与梁启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他真正接受维新思想也是在进入时务学堂,接受梁启超的教诲之后,无论是在平静的学堂教学中,还是在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里,蔡锷与梁启超都密切保持着师生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